簡明中國文學史

出版時間:2004-1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駱玉明  頁數(shù):438  字數(shù):50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一部簡短的文學史也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寫法。本書的宗旨是追求較強的知識性,希望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闡述中國古代文學發(fā)展演變的主要脈絡和基本情況。也許,正因為篇幅較小,字數(shù)有限,寫作時必須處處考慮到線索的清楚和文字的干凈,讀者由此可以更為方便和明快地掌握關于文學史的知識。文學史是廣義的歷史的一個分支。如果我們不能認為歷史的一切變化都是偶然和無意義的,它只是荒誕現(xiàn)象在時間順序上的堆積,那么關于歷史的描述就必然包含了價值判斷。另一方面,如果我們不能認為人類的歷史歸根結(jié)底為神的意志所決定,那么只能說它是人類自我創(chuàng)造的過程。許多現(xiàn)代歷史學家從不同角度論述了這一點,馬克思、恩格斯亦有一種基于人性立場的理論,依據(jù)《資本論》、《1844年經(jīng)濟學哲學手稿》、《共產(chǎn)黨宣言》諸書,它可以最簡單地概括為:人的本質(zhì)是自由,人類歷史的理想結(jié)果是達到“每個人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雖然不同歷史階段中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水平制約了自由可能實現(xiàn)的程度,人類終將通過物質(zhì)與精神的創(chuàng)造實現(xiàn)其自由本質(zhì)。我想文學史的描述與這種歷史觀應該是相通的。

內(nèi)容概要

  《復旦博學·文明系列(精華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簡明中國文學史》的目標是追求理論的新穎性與較強的知識性的結(jié)合,力圖在有限的篇幅中清晰而完整地闡述中國文學發(fā)展演變的主要脈絡和基本特征。它尤其堅持文學本位的立場,強調(diào)從文學獨特的價值尺度去分析問題;注重文學發(fā)展的基本線索,各時期文學演變的主要特征和重要作家作品在藝術創(chuàng)造上的獨特意義及影響。相信《簡明中國文學史》特別適合目前高校教學情況的發(fā)展變化,也能很好地滿足一般讀者業(yè)余求知的需要。

作者簡介

  駱玉明,祖籍洛陽,寄籍江蘇建湖,1951年生于上海。1977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中文系,現(xiàn)為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的教學與研究。著有《徐文長評傳》(合著)、《南北朝文學》(合著)、《縱放悲歌一一明中葉江南才士詩》、《老莊哲學隨談》、《近二十年文化熱點人物述評》等;與章培恒教授共同主編三卷本《中國文學史》、《中國文學史新著》;參與翻譯吉川幸次郎《中國詩史》、前野直彬《中國文學史》、吉川幸次郎《宋元明詩概說》等論著,并負責各書之最后校定。發(fā)表專業(y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其余散見于中國內(nèi)地、香港、臺灣各種報刊雜志的各類文章數(shù)百篇。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文學初期特征的形成
一、商、周時期文化簡說
二、古代神話
三、早期文學的擔當者
四、語言文字的因素
第二章 《詩經(jīng)》與《楚辭》
一、《詩經(jīng)》
二、楚辭
第三章 先秦散文
一、歷史散文
二、諸子散文
第四章 秦漢的辭賦
一、辭賦興盛的原因與特點
二、秦與西漢的辭賦
三、東漢的辭賦
第五章 秦漢的散文
一、論說散文
二、抒情散文
三、《史記》與《漢書》
第六章 漢代詩歌
一、楚歌的興起
二、五、七言詩的形成
三、《古詩十九首》及其他
四、樂府詩
第七章 魏晉文學
一、魏晉社會思潮與文學意識
二、建安詩文
三、正始詩文
四、西晉詩文
五、東晉詩文
六、魏晉小說
第八章 南北朝與隋代文學
一、南北朝與隋代文學思潮
二、劉宋詩文
三、齊梁詩文
四、北朝及陳、隋詩文
五、南北朝樂府民歌
六、南北朝小說
第九章 初、盛唐詩文
一、初唐詩歌
二、盛唐詩歌
三、初、盛唐散文的變化
第十章 中、晚唐詩文
一、中唐詩歌
二、晚唐詩歌
三、中晚唐散文
第十一章 唐代的傳奇與俗文學
一、唐傳奇
二、唐代的俗文學
第十二章 唐五代及北宋詞
一、唐代的詞
二、五代詞
三、北宋詞
第十三章 北宋詩文
一、北宋詩文的文化背景
二、北宋前期的詩文
三、北宋中期的詩文
四、北宋后期的詩
第十四章 南宋與金代文學
一、南宋初期的詩詞
二、南宋中期詩詞
三、南宋后期詩詞
四、宋代的小說與戲曲
五、金代的文學
第十五章 元代文學
一、元代前期雜劇
二、元后期雜劇
三、元代南戲
四、元代散曲
五、元代詩文
六、元代小說
第十六章 明代詩文
一、明代前期詩文
二、明代中期詩文
三、晚明詩文
四、明代散曲與民歌
第十七章 明代戲曲與小說
一、明代前期到中期的戲曲與小說
二、晚明小說
三、晚明戲曲
第十八章 清代詩文
一、清代前期詩文
二、清代中期詩文
三、清后期詩文
第十九章 清代戲曲與小說
一、清代前期的戲曲與小說
二、清代中期的戲曲與小說
三、清代后期小說
結(jié)語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趙翼(1727—1814)字云崧,號甌北,曾官貴西兵備道。他是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廿二史札記》、《陔余叢考》為世所重。論詩與以發(fā)揚個性和創(chuàng)新為最高標準,《論詩》絕句云: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不要說見解卓異,即從此詩看作者的精神氣質(zhì),亦是傲然不群。 好發(fā)議論是趙冀詩的一種特點。他思想機智而敏銳,議論多帶個人感情,所以并不枯燥?!蹲x史二十一首》集中表現(xiàn)了這一特點。如第八首論“二十四孝”中“郭巨埋兒”故事,對封建道德中反人性的東西加以抨擊,開頭“衰世尚名義,作事多矯激”二句,指出貌善而實惡之事,每因求名而起,下筆峻切。又如第七首由大儒鄭玄和高僧慧遠先后為“劇盜”所敬重的故事引申出去,說當法網(wǎng)苛嚴之時,這種事情將會完全是另一種結(jié)果:“使其遇黠吏,早以通賊論。管汝儒與釋,且試吏威伸?!碑斒廊俗x到這里,恐怕都會會心一笑吧。 “乾隆六十年間,論詩者推為第一”(包世臣《齊民四術》)的黃景仁(1749—1783),字仲則,江蘇武進人,是個身世坎坷的寒士。他早年即為謀生奔走四方,多次應試不中,一生潦倒而多病,三十五歲時因被債務所逼欲投奔陜西巡撫畢沅,病死于途中。 窮愁困頓的生活實情自然成為黃景仁詩的重要內(nèi)容,如“我生萬事多屯蹶,眄到將圓便成闕”(《中秋夜雨》),“全家都在風聲里,九月衣裳未剪裁”(《都門秋思》),“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別老母》),寫盡寒士的悲酸。但僅以此來看待黃仲則是遠遠不夠的,在他的詩中,還常常表現(xiàn)出對于人格尊嚴的珍視和由此產(chǎn)生的孤傲之情。典型的如《圈虎行》,寫他在北京所見的一次馴虎表演,通過描繪這只猛獸任人驅(qū)使、做出各種貌似威風而實則“媚人”的架式,抒發(fā)了人性因屈服于外力的威壓而扭曲的沉痛悲哀,具有呼喚英雄人格回歸的潛在意義。著名的《雜感》則寫道: 仙佛茫茫兩未成,只知獨夜不平嗚。風蓬飄盡悲歌氣,泥絮沾來薄辛名。十有九人堪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 此詩情緒雖比較低落,但那種自視甚高的兀傲,和堅持要在人世間發(fā)出自己聲音的固執(zhí),仍可以感受到他那種在輾轉(zhuǎn)不遇的處境下的頑強性格。這一類詩,反映著乾隆時代文學中個體意識的復蘇和強化。

編輯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復旦博學文學系列:簡明中國文學史(精華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是新聞出版總署“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簡明中國文學史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書很好很乾淨 快遞也不錯
  •   好書!質(zhì)感與內(nèi)容都很贊。
  •   經(jīng)濟實惠,正版
  •   騙人,騙子
  •   書不錯-經(jīng)典見解
  •   21世紀重點教材文學系列:簡明中國文學史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