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文論要義十講

出版時間:2004-12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運熙  頁數(shù):211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十講,分為五個專題,其內容密切相關,而中心則是討論古時期十分昌盛的駢體文學的藝術特征及其利弊得失。第一、第二講指出駢體當時文人認為作品最重要的藝術特征是駢體文學的語言美;第三、第四講論述駢體魏晉至唐五代駢體詩文在文壇占主導地位并受評論者的重視;第五、第六講分析(文采)指駢體文學的語言美,文采過分則陷于柔靡不振,故須以質樸相濟;第七、第八講分析風骨指質樸的文風,提倡風骨、文采兼?zhèn)?,實即文質彬彬主張的具體化;第九、第十講論述體貌風格是中古文論的一大議題,在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兩書中均占重要地位,而體貌、風貌、風格實際又以語言運用為主要條件。

作者簡介

王運熙,1926年生于江蘇省金山縣(今為上海市金山區(qū))。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 已退休)。曾任復旦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所長十余年。長期以來著重研究中國中古時期( 漢魏六朝和隋唐五代)的文學和文學批評。著有《樂府詩述論》、《漢魏六朝唐代文學論叢》( 增補本)、《文心雕龍·探索》、《中國古代文論管窺》、《望海樓筆記》等。與顧易生教授共同主編的《中國文學批評通史》( 七卷本)曾獲第三屆國家圖書獎等多種獎勵,并與楊明教授合作撰寫《通史》中第二卷《魏晉南北朝文學批評史》、第三卷《隋唐五代文學批評史》。

書籍目錄

自序1 中國中古文人認為作品最重要的藝術特征是什么2 《文選》所選論文的文學性3 南朝文人最重視駢體文學4 唐代詩文古今體之爭和《舊唐書》的文學觀5 魏晉南北朝和唐代文學批評中的文質論6 文質論與中國中古文學批評7 從《文心雕龍·風骨》談到建安風骨8 《文心雕龍·風骨》箋釋9 中國古代文論中的“體”10 鐘嶸《詩品》論詩人的繼承關系及其流派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古文論要義十講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復旦大學著名教授的經(jīng)典論文集。值得細讀
  •   大家經(jīng)典之作的精華部分,深入淺出,可做研究也可做普及讀
  •   呵呵挺好喜歡
  •   沖著是王運熙的書才買的,薄薄的,價格也很便宜,王先生寫東西,思路很清晰~~~
  •   這是一本古文學論述的一本很好的書,給個集子出版,讓人受益匪淺。
  •   王先生這一輩的學者存世已經(jīng)不多了,后繼者乏力,愈顯得本書的可貴。
  •   紙張也不錯,內容也不錯,值得擁有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