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0-01 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 作者:羅志田 頁數:318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各文均與近代中國史學相關,但又與一般極“史學史與史學理論”領域的言說不甚同,大體遵循一種“史無定向”的取徑,不固定從某一專史分科的特定方向看問題。前半部分或考察一本舊籍在近代學統(tǒng)里的沉浮,或關注學術的多旋律并進,或揭示學術典范的轉移,或分析新舊史料觀的錯位、或探索歷史記憶的損益;后半部分主要與青年史學從業(yè)者對話,討論與“史學方法”相關的史料解讀、史學表述、近代史研究走向、后現代主義對史學的沖擊等面相。
作者簡介
羅志田,四川大學歷史系七七級畢業(yè),普林斯頓大學博士,歷任四川大學、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再造文明之夢——胡適傳》、《權勢轉移:近代中國的思想、社會與學術》、《裂變中的傳承:20世紀前期的中國文化與學術》、《20世紀的中國思想與學術掠影》、《國家與學術:清季明初關于“國學”的思想論爭》、《民族主義與近代中國思想》、《亂世潛流:民族主義與民國政治》等,主編《二十世紀的中國:學術與社會(史學卷)》?! ?/pre>書籍目錄
自序1 引言:西學沖擊下近代中國學術分科的演變2 《山海經》與近代中國史學3 音樂與史學:晚清學術的多旋律并進——評介彭明輝著《晚清的經世史學》4 大綱與史:民國學術觀念的典范轉移5 史料的盡量擴充與不看二十四史——民國新史學的一個詭論現象6 日記中的民初思想、學術與政治——20世紀20年代一位學人的觀察7 歷史記憶與五四新文化運動8 陳寅恪史料解讀與學術表述臆解9 不改原有之字以開啟“相異的意義體系”——舊文新解二則10 見之于行事:中國近代史研究的可能走向——兼及史料、理論與表述附錄一 探索學術與思想之間的歷史附錄二 后現代主義與中國研究——《懷柔遠人》譯序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