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9-1 出版社:第1版 (2004年6月1日) 作者:袁志剛,宋錚 頁數:526
Tag標簽:無
前言
凱恩斯在《通論》的前言中這樣寫道:“我們所爭執(zhí)的對象,其重要性可稱無以復加。不過,如果我的解釋是對的,則我必先說服我同行經濟學家,然后再及群眾……這種意見分歧,使經濟理論在目前幾乎喪失了實際重要性;意見分歧一日不去,實際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復?!边@里的“爭執(zhí)對象”用凱恩斯的話來講就是“何種決定力量使得總產量與總就業(yè)量改變”。凱恩斯也許不曾料到,他與經濟周期理論家之間的爭執(zhí)開創(chuàng)了一門全新的學科,即宏觀經濟學。凱恩斯也許更不曾料到,這場爭執(zhí)一直延續(xù)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凱恩斯與庇古和哈耶克的徒子徒孫們依然令人吃驚地繼續(xù)著比較信念與智力的斗爭?! ≡浾紦^對優(yōu)勢的凱恩斯帝國大廈在盧卡斯這個芝加哥天才的打擊之下一度顯得搖搖欲墜。盧卡斯確信:“要想在一致的和有用的宏觀經濟理論方面取得最迅速的進展就必須接受經濟周期理論家對問題的陳述,而非試圖進一步修正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給予我們的粗制濫造的結構。(Lucas,1977)”盧卡斯進一步警告說:“如果經濟周期理論家是正確的,那么現在許多宏觀經濟學家所關注的短期操作只會使我們不再去注意對實際上可能有效的穩(wěn)定政策的討論;這一延緩將伴隨著非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學有用性之信奉的逐步但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喪失?!辈贿^,以盧卡斯為代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總是讓人覺得有些極端。正如一位聰明但又頗受爭議的新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家曼昆所言:“智慧的思想總是潮起潮落。
內容概要
《高級宏觀經濟學》的上篇從凱恩斯宏觀經濟學、新古典綜合宏觀經濟學、非瓦爾拉斯均衡宏觀經濟學、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和新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的角度對產出、就業(yè)和價格等宏觀經濟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既梳理了宏觀經濟學的發(fā)展脈絡,也在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框架內分析了各個流派的特點和不足?!陡呒壓暧^經濟學》的下篇對消費、投資、貨幣、失業(yè)和經濟增長等五個宏觀經濟專題進行了考察,介紹了當代宏觀經濟學界的最新成果,同時也指出了其中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高級宏觀經濟學》不僅是一本適合高年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高級教材,同時也是一本跟蹤宏觀經濟學前沿的專著和中國經濟學工作者研究主流經濟學的重要參考資料。
書籍目錄
第一章導論1.1經濟學的研究范式1.2宏觀經濟學的興起1.3宏觀經濟學的革命1.4反思第二章總需求和總供給第一節(jié)總需求分析1.1總需求不足下的IS-LM模型2.2比較靜態(tài)分析第二節(jié)宏觀經濟模型:比較與發(fā)展2.1古典宏觀經濟學模型2.2菲利蒲斯曲線與總供給曲線2.3新古典綜合模型第三節(jié)非均衡宏觀經濟學3.1基本概念3.2巴羅-格羅斯曼模型結束語附錄第三章理性預期第一節(jié)適應性預期1.1附加預期的菲利蒲斯曲線1.2自然率假說第二節(jié)理性預期2.1理性預期假說2.2宏觀理性預期假說2.3理性預期模型的解第三節(jié)信號提取3.1不完全信息3.2信號提取3.3盧卡斯供給曲線3.4盧卡斯-貝納西模型附錄A附錄B附錄C第四章真實經濟周期第一節(jié)經濟周期中的一些特征事實1.1方法1.2特征事實第二節(jié)真實沖擊與拉姆齊模型2.1沖擊的持久性2.2真實沖擊2.3一個增長模型第三節(jié)真實經濟周期模型3.1固定勞動供給模型:一個解析解3.2固定勞動供給模型:數值解3.3勞動供給的跨期替代3.4可變勞動供給模型第四節(jié)批評與回應4.1勞動供給4.2工資、貨幣與價格4.3傳導機制、真實沖擊的測量以及真實經濟周期模型的評價方法結束語附錄A附錄B附錄C第五章名義剛性與真實剛性第一節(jié)交錯調整1.1工資的交錯調整1.2價格的交錯調整1.3對于交錯調整的討論第二節(jié)菜單成本與近似理性2.1菜單成本2.2近似理性2.3綜合2.4經驗證據第三節(jié)真實剛性3.1真實剛性與名義剛性3.2邊際成本與真實剛性3.3邊際收益、需求彈性與真實剛性結束語附錄A附錄B附錄C第六章消費第一節(jié)確定情況下的消費理論1.1凱恩斯消費函數1.2跨期最優(yōu)1.3永久收入假說第二節(jié)不確定情況下的消費理論2.1預期2.2基準模型2.3隨機游走假說2.4經驗研究’第三節(jié)消費理論的一些新發(fā)展3.1預防性儲蓄假說3.2流動性約束假說3.3入假說第四節(jié)利率、稅收、公債和政府支出4.1利率4.2稅收與公債4.3政府支出附錄A附錄B附錄C附錄D第七章投資第一節(jié)確定情況下的投資理論1.1加速原理1.2新古典投資理論1.3調整成本模型1.4托賓q1.5固定調整成本模型第二節(jié)不確定情況下的投資理論2.1線性二次型模型2.2一個擴展2.3不可逆性與等價價值2.4維納過程與伊藤引理2.5模型2.6經驗研究結束語附錄A附錄B第八章貨幣第一節(jié)貨幣需求1.1迭代模型1.2現金先行約束1.3其他的貨幣需求理論1.4經驗研究第二節(jié)通貨膨脹2.1成因分析2.2預期2.3鑄幣稅第三節(jié)貨幣超中性3.1托賓效應3.2希德勞斯基模型3.3爭論第四節(jié)最優(yōu)貨幣數量4.1弗里德曼定律4.2鑄幣稅與最優(yōu)貨幣數量4.3最優(yōu)鑄幣稅與最優(yōu)貨幣數量第九章失業(yè)第一節(jié)貝弗里奇曲線1.1概述1.2結構性失業(yè)1.3摩擦性失業(yè)1.4經驗研究第二節(jié)勞動力市場的分割與工資的確定2.1工資合同2.2效率工資2.3內部人和外部人2.4二元勞動力市場第三節(jié)失業(yè)回滯3.1概述3.2兩種解釋結束語附錄第十章經濟增長第一節(jié)新古典增長理論1.1索洛模型1.2最優(yōu)控制理論與拉姆齊-卡斯-庫普曼模型1.3技術進步1.4經驗研究第二節(jié)內生經濟增長2.1AK模型2.2一個擴展2.3宇澤-盧卡斯模型2.4外部性2.5創(chuàng)新與增長2.6創(chuàng)新增長模型2.7經驗研究和一些新的研究方向結束語附錄A附錄B附錄C
媒體關注與評論
凱恩斯在《通論》的前言中這樣寫道:“我們所爭執(zhí)的對象,其重要性可稱無以復加。不過,如果我的解釋是對的,則我必先說服我同行經濟學家,然后再及群眾……這種意見分歧,使經濟理論在目前幾乎喪失了實際重要性;意見分歧一日不去,實際重要性便一日不恢復?!边@里的“爭執(zhí)對象”用凱恩斯的話來講就是“何種決定力量使得總產量與總就業(yè)量改變”。凱恩斯也許不曾料到,他與經濟周期理論家之間的爭執(zhí)開創(chuàng)了一門全新的學科,即宏觀經濟學。 凱恩斯也許更不曾料到,這場爭執(zhí)一直延續(xù)到六十多年后的今天,凱恩斯與庇古和哈耶克的徒子徒孫們依然令人吃驚地繼續(xù)著比較信念與智力的斗爭?! ≡浾紦^對優(yōu)勢的凱恩斯帝國大廈在盧卡斯這個芝加哥天才的打擊之下一度顯得搖搖欲墜。盧卡斯確信:“要想在一致的和有用的宏觀經濟理論方面取得最迅速的進展就必須接受經濟周期理論家對問題的陳述,而非試圖進一步修正凱恩斯宏觀經濟學給予我們的粗制濫造的結構。(Lucas,1977)”盧卡斯進一步警告說:“如果經濟周期理論家是正確的,那么現在許多宏觀經濟學家所關注的短期操作只會使我們不再去注意對實際上可能有效的穩(wěn)定政策的討論;這一延緩將伴隨著非經濟學家對宏觀經濟學有用性之信奉的逐步但卻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喪失?!辈贿^,以盧卡斯為代表的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總是讓人覺得有些極端。正如一位聰明但又頗受爭議的新凱恩斯宏觀經濟學家曼昆所言:“智慧的思想總是潮起潮落。大多數經濟學家并不情愿支持建立在市場出清基礎上的經濟周期理論。因此,對于凱恩斯思想在1980年代的重新崛起并占據主導地位不必太過驚訝。(Mankiw,1993)”這些持續(xù)至今的有關宏觀經濟學基本問題的分歧雖然尚無定論,但人們對于宏觀經濟學重要意義的認識卻遠不像凱恩斯和盧卡斯所預想的那么悲觀,因為在反反復復的爭論當中,經濟學家獲得了許多激動人心的研究成果。也許這些研究成果還不成熟,有時甚至可能是錯誤的,但它們的確擴展了我們認識這個紛繁復雜的現實世界的視野?! ×钊诉z憾的是,大多數的中國經濟學人似乎對當代宏觀經濟學缺乏系統(tǒng)的認知。許多院校的宏觀經濟學專業(yè)培養(yǎng)計劃中僅僅包含圍繞凱恩斯和弗里德曼展開的中級教程,不少專業(yè)人士甚至認為宏觀經濟學迄今尚未走出“如何解釋失業(yè)和通貨膨脹之兩難問題”的局面。這些遺憾促使我們決定撰寫一本旨在系統(tǒng)介紹宏觀經濟學研究方法與研究成果的著作。我們原本以為缺少必要的數學訓練是造成目前這種落后狀況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們在兩年前完成的初稿中采取了以數學方法為主線、以相應的研究成果為實例的介紹方式。然而,在與同行和學生的交流中,人們常常對比較抽象和枯燥的數學望而卻步,力求嚴格和完整的介紹相關的數學方法往往會挫傷學習的積極性。此外,我們逐漸認識到數學其實并非限制人們理解當代宏觀經濟學的主要因素,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宏觀經濟學的科學性及其采用的科學方法的藐視?!巴茖Ш陀嬃恐徊贿^是經濟學家們在故弄玄虛罷了”是大家經常聽到的聲音。我們當然并不否認有相當數量的經濟學研究的確存在形式主義的弊病,但這種片面的態(tài)度無疑極大地影響了學習效果。針對這些情況,我們對原稿作了大幅度的調整。首先增加了對于經濟學方法論和經驗研究成果的介紹,我們相信這將有助于人們更加客觀地認識這門新興學科。其次,改寫了除經濟增長以外的 涉及最優(yōu)控制的所有內容,把連續(xù)時間的最優(yōu)控制問題轉換為可以使用古典方法進行處理的微積分問題。經濟增長則被安排到最后一章,以便讀者無需掌握最優(yōu)控制方法也能比較順利地了解當代它觀經濟學的大部分內容。最后,完全刪除了介紹隨機最優(yōu)控制的內容。對于應用這一方法的研究成果,我們轉而使用簡單的微積分方法顯現其隱含的經濟學含義。雖然我們做了一些簡化工作,仍然存在不少難以簡化和不應簡化的內容。我們采取了一個折中的方案,即把這些內容放進附錄。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繼續(xù)閱讀,而跳過附錄也不會影響對于以后內容的理解。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