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3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祝和軍 著 頁數(shù):241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哲學在悟,而不在學。但是,“悟”不可能憑空產(chǎn)生,而是需要機緣,需要抓手。比如,老子的《道德經(jīng)》,雖然洋洋灑灑說了五千言,但初學者卻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而只能在人生的某一個特定的時刻或者場合參透里面的奧秘。這個特定的時刻,或者特定的場合,就是我所說的“機緣”。
《每周一堂哲學課》分哲學與哲學家、思辨與詭辯、有限與無限、唯物與唯心、科學與技術(shù)、知識與智慧、快樂與幸福七章節(jié)進行講述。
作者簡介
祝和軍,山東德州人,畢業(yè)于北京大學,現(xiàn)供職于北京外國語大學。以思想的跋涉者自居,游弋在體制之外,彷徨于思考之中。
先后在《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中國青年研究》、《醒獅國學》、《問道》等報刊發(fā)表文童10余篇。曾與人合譯《心靈的自救——重獲內(nèi)心安寧與自由的生活法則》、《明哲言行錄》。出版《讀國學用國學——到中華文化的源頭尋找智慧》、《大秦帝國的野蠻成長》等一系列著作。
自2005年開始,致力于哲學的大眾化普及,以“緣中源”為筆名出版《聽哲學家講故事》、《智者的頓悟——哲學經(jīng)典名言的智慧》、《每天讀點哲學》、《哲學是個什么玩意兒》、《1000個不可不知的哲學常識》、《一本書領(lǐng)悟哲學》。
書籍目錄
序 言
一 哲學與哲學家
第01課 實驗室里的思考
第02課 一指禪
第03課 沒有打開的鏡頭蓋
第04課 船夫的優(yōu)勢
第05課 沉重的肉身
第06課 囚徒的困境
第07課 偽哲人與假道學
二 思辨與詭辯
第08課 海倫的困難
第09課 形而上的雞
第10課 只動手指頭的哲學家
第11課 自相矛盾
第12課 合同異之辯
第13課 兩可之說
第14課 魚兒的快樂
第15課 語言的游戲
三 有限與無限
第16課 被發(fā)現(xiàn)的黑天鵝
第17課 得意而忘言
第18課 禪師的模樣
第19課 蘇格拉底的對話
第20課 仁者心動
第21課 性與天道
第22課 道在糞便里
四 唯物與唯心
第23課 人是萬物的尺度
第24課 測不準原理
第25課 存在即被感知
第26課 至大與至小
第27課 一個天文數(shù)字
第28課 形神之辯
第29課 我思故我在
五 科學與技術(shù)
第30課 泰勒斯的傳說
第31課 勾股定理的發(fā)現(xiàn)
第32課 畢達哥拉斯學派
第33課 哲學是神學的婢女
第34課 泛濫的信息
第35課 機械與機心
第36課 技術(shù)的座架
第37課 天籟之音
六 知識與智慧
第38課 知識的圓圈
第39課 為學日久,為道日損
第40課 陰陽不測謂之神
第41課 極高明而道中庸
第42課 反者道之動
第43課 本本與教條
第44課 治大國若烹小鮮
七 快樂與幸福
第45課 無法追問的問題
第46課 能思考的蘆葦
第47課 斯芬克斯之謎
第48課 叔本華的鐘擺
第49課 孔顏樂處
第50課 乘物以游心
第51課 平常心是道
第52課 我是誰
章節(jié)摘錄
隨便砍掉人的指頭是十分殘忍的行為。但是,該童子的斷指之痛正是他大徹大悟的機緣。在這里,俱胝和尚豎一指,童子也是豎一指,表面上看起來無甚差別,但兩人對這個動作的理解和體悟卻是天壤之別。俱胝是在經(jīng)天龍和尚的指點后,有了自身的深切體驗和覺悟,才以豎一指頭來解答問學者的各種問題。而童子完全是形式上的模仿,根本沒有自身體悟可言。因此,只有在被砍去手指,發(fā)現(xiàn)無指可舉之后,這位童子才從自己這一痛徹心扉的切身體驗中有了覺悟——偏執(zhí)之處,佛性不顯?! ∧7聝H僅是一門知識,而不是一種智慧。有智慧的人從來不會依葫蘆畫瓢。知識是可以學習的。如果我們對一門知識不熟悉或不精通,只要假以時日,肯定會有所了解。但真正難得到的是智慧。智慧是學不來的,唯有用心去體驗和洞察,別無他法。而且,知識的積累無助于智慧的體察,它們之間并不存在一個從量變到質(zhì)變的飛躍。佛家的慧能禪師,大字不識一個.卻能頓悟成佛,豁然開悟。而有的人念了一輩子經(jīng),讀了一輩子書,皓首窮經(jīng),到最后也沒有開悟。對此,馮友蘭先生有一個形象的比喻:修行不是吃大餅,今天吃一點,明天吃一點,早晚能吃完。對智慧,只能“悟”,而不可“學”,別無他法。 黑格爾也曾經(jīng)精辟地比喻道:“像某些動物,它們聽見了音樂中的一切音調(diào),但這些音調(diào)的一致性與諧和性,卻沒有通過它們的頭腦?!彼€說:“常有人將哲學這一門學問看得太輕易,他們雖從未致力于哲學,然而他們卻可以高談哲學,好像非常內(nèi)行的樣子……”這些人“高談哲學”,當然也就如同動物聽音樂一樣,聽見的僅僅是“音樂中的一切音調(diào)”,但卻聽不到這些音調(diào)的“一致性與諧和性”?! ⊥ㄟ^“動物聽音樂”的比喻,黑格爾告訴我們,哲學不是現(xiàn)成知識的結(jié)論。如果把哲學當成現(xiàn)成的知識去接受,雖然可以使人獲得某些哲學概念,但卻始終不知道哲學為何物,因而也不能真正地進入哲學思考。就像動物聽音樂一樣,它們雖然可以聽到各種各樣的“音調(diào)”,但卻聽不到真正的“音樂”。說到底,哲學不過是一種運思方式。有什么世界觀,就有什么樣的方法論。如何看待世界,就會如何思考世界。預設(shè)的前提不同,思考的方式就會大相徑庭,得出的結(jié)論也會千差萬別。學習哲學,無非就是要學習哲學的這種思考方式。比如,我們學習馬克思的哲學.無非就是要學會像馬克思那樣去思考問題。當年康德就曾經(jīng)告誡他的聽眾:“學生唯一可學的僅是進行哲學式的思考?!焙5赂駹栆舱f:“哲學的全部任務,就在于啟人思。” 黑格爾還比喻說,同一句格言,在一個飽經(jīng)風霜、備受煎熬的老人嘴里說出來,和在一個天真可愛、未諳世事的孩子嘴里說出來,其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袄系哪切┳诮陶胬?,雖然小孩也會講,可是對于老人來說,這些宗教真理包含著他全部生活的意義。即使這些小孩也懂得這些宗教真理的內(nèi)容,可是對他來說,在這個宗教真理之外,還存在著全部生活和整個世界?!薄 】磥?,哲學不僅是智慧,更是對智慧的愛。哲學不僅僅是一種慎思明辨的理性,更是一種需要切身體驗的真摯情感;哲學不僅僅是一系列概念的運動和發(fā)展,而且還是蘊涵著生活閱歷的主觀體悟。一個人要想真正地進入哲學思考,不僅需要勤于思維,更要浸入主體的生命體驗。當哲學飽含人生體驗,達到一種審美的境界時,理性的力量就會自然而然地彰顯出來了。在這個意義上講,哲學既不能“教”,也無法“學”,只能靠參與。唯有參與到哲學思考當中去,才能領(lǐng)會到其中思考問題的方式。因此,領(lǐng)會哲學,就應該抱著投身于其中的姿態(tài)參與其中。在人生這場大戲中,人既是導演,也是演員。哲學離不開人生,人在哲學面前也就無法充當一個置身于事外的旁觀者?! ?/pre>編輯推薦
每周一堂哲學課,就是每周設(shè)定一個哲學情景,每周閱讀一個哲學故事。這些情景和故事,就像一架架進入哲學的后樓梯,引導我們思考人生的意義,熱愛本真的智慧,體驗思辨的樂趣……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