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8 出版社:俞群娣、 林琳 浙江大學出版社 (2011-08出版) 作者:俞群娣,林琳 編 頁數(shù):216
內容概要
在教材內容和結構安排上,雖然沒有區(qū)分無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和有機化學實驗的界限,但是基本涵蓋了各分支學科單獨開設實驗的內容。這樣既體現(xiàn)了化學實驗的獨立性,又兼顧了實驗教學與課堂授課之間的密切關系。既有本門課程自身的獨立性、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又可以照顧到與各有關化學課程及其他專業(yè)課程的聯(lián)系與銜接。實驗內容按基礎型、綜合型和研究創(chuàng)新型三個層次,注重“雙基”訓練與“探索意識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內容編排上,注重簡明扼要、由淺入深、逐層提高,并兼顧不同專業(yè)的學生使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書籍目錄
緒論大學化學實驗課程簡介課程教學目的與任務化學實驗的學習方法實驗室規(guī)則實驗室的安全第1章 化學實驗基礎知識1.1 化學試劑常識1.1.1 化學試劑的分類1.1.2 化學試劑的選用1.1.3 化學試劑的貯存與保管1.2 溶液的配制1.2.1 一般溶液的配制1.2.2 基準溶液的配制1.2.3 標準溶液的配制1.2.4 飽和溶液的配制1.3 實驗數(shù)據(jù)表達與處理1.3.1 誤差分析1.3.2 有效數(shù)字及其應用1.3.3 實驗數(shù)據(jù)處理與結果表示1.4 化學實驗室常用玻璃儀器、設備的使用1.5 實驗室常見設備1.5.1 電子天平1.5.2 酸度計(pH計)1.5.3 電導率儀(DDS-11)1.5.4 分光光度計1.5.5 電位差計1.5.6 折射儀1.5.7 旋光儀1.5.8 熔點儀1.5.9 旋轉蒸發(fā)儀第2章 化學實驗基本操作2.1 玻璃儀器的洗滌和干燥2.1.1 玻璃儀器的洗滌2.1.2 玻璃儀器的干燥2.2 玻璃管(棒)加工和塞子打孔2.2.1 玻管、玻棒的切割2.2.2 玻璃管(棒)的圓口2.2.3 玻璃管的彎曲2.2.4 玻璃管的拉制2.2.5 制備玻璃釘和滴管2.2.6 產品后處理2.2.7 塞子的打孔2.3 物質的稱量2.3.1 固定質量稱量法2.3.2 直接稱量法2.3.3 遞減(差減)稱量法2.4 滴定分析基本操作及常用度量儀器的使用與校正2.4.1 基本操作及度量儀器的使用2.4.2 容量器皿的校準2.5 分離與提純技術2.5.1 過濾2.5.2 重結晶2.5.3 蒸餾2.5.4 色譜法2.5.5 萃取2.5.6 升華2.6 加熱2.6.1 加熱儀器2.6.2 加熱方法2.7 物理常數(shù)測定技術2.7.1 熔點測定及溫度計校正2.7.2 沸點的測定2.7.3 折光率2.7.4 旋光度第3章 實驗內容3.1 基本技能訓練實驗3.1.1 儀器的認領、洗滌和干燥實驗3.1.2 稱量練習實驗3.1.3 溶液的配制和滴定操作練習實驗3.1.4 氯化鈉的提純實驗3.1.5 容量器皿的校正實驗3.1.6 簡單玻璃加工3.2 基本型實驗實驗3.2.1 熔點的測定實驗3.2.2 工業(yè)酒精的提純實驗3.2.3 硝酸鉀的制備實驗3.2.4 硫酸銅的提純及結晶水的測定實驗3.2.5 雙氧水速率分解常數(shù)及其活化能的測定實驗3.2.6 金屬鎂的相對原子量測定實驗3.2.7 醋酸電離度和電離常數(shù)的測定實驗3.2.8 銨鹽中含氮量的測定(甲醛法)實驗3.2.9 食醋中總酸量的測定實驗3.2.10 混合堿的測定(雙指示劑法)實驗3.2.11 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實驗3.2.12 過氧化氫含量的測定(高錳酸鉀法)實驗3.2.13 硫代硫酸鈉溶液的配制與標定實驗3.2.14 葡萄糖含量的測定實驗3.2.15 天然水總硬度的測定實驗3.2.16 天然水高錳酸鹽指數(shù)的測定實驗3.2.17 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測定實驗3.2.18 旋光活性物質旋光度的測定實驗3.2.19 薄層色譜法分離菠菜葉色素(微型實驗)實驗3.2.20 乙酸乙酯的制備實驗3.2.21 正溴丁烷的合成實驗3.2.22 油料作物中粗脂肪的提取實驗3.2.23 茶葉中提取咖啡因實驗3.2.24 紅外光譜法定性分析茶葉中提取的咖啡因純度實驗3.2.25 原電池電動勢的測量實驗3.2.26 恒溫槽裝配和性能測試實驗3.2.27 電導法及其應用3.2.27.1 弱電解質的電導及電離常數(shù)的測定3.2.27.2 電導滴定實驗3.2.28 離子選擇性電極法測定天然水中F實驗3.2.29 分配系數(shù)的測定實驗3.2.30 極譜法測定水樣中的鋅實驗3.2.31 電位滴定法測定水中Cl實驗3.2.32 燃燒熱測定實驗3.2.33 液體飽和蒸氣壓測定實驗3.2.34 溶液表面張力測定實驗3.2.35 溶液吸附法測固體比表面實驗3.2.36溶膠的制備及電泳實驗3.2.37 完全互溶雙液系相圖的繪制實驗3.2.38 丙酮碘化反應速率方程實驗3.2.39 鄰菲羅啉分光光度法測定鐵3.3 提高性實驗實驗3.3.1 硫酸亞鐵銨的制備及質量鑒定實驗3.3.2 冬青樹葉中葉綠素含量的測定I實驗3.3.3 水體中溶解氧的測定——碘量法實驗3.3.4 原子熒光法測定海帶中的砷實驗3.3.5 苯甲酸的合成及其純度測定實驗3.3.5 土壤中有機質含量的測定實驗3.3.6 廢舊干電池的綜合利用(設計實驗)附錄附錄1 元素相對原子質量表(1997年)附錄2 幾種常用酸、堿的濃度附錄3 不同溫度下水的飽和蒸氣壓(0~50℃)附錄4 水的表面張力附錄5 水的絕對黏度附錄6 水的密度附錄7 常用有機溶劑的物理常數(shù)附錄8 常見無機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單位為g/100g H2O)附錄9 常用基準物質及其干燥條件附錄10 常用試劑的配制附錄11 常用指示劑及試紙的制備附錄12 標準溶液的配制和標定附錄13 常用緩沖溶液及洗滌劑附錄14 常用緩沖溶液的pH范圍附錄15 弱電解質的解離常數(shù)附錄16 難溶電介質的溶度積常數(shù)(298)K附錄17 配離子的穩(wěn)定常數(shù)附錄18 標準電極電勢(298)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最后再用蒸餾水沖洗一次濾紙,然后將準備好的漏斗放在漏斗架上,下面放一潔凈的燒杯承接濾液,使漏斗出口長的一邊緊靠杯壁,漏斗和燒杯上均蓋好表面皿,備用。過濾。過濾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采用傾注法,盡可能地過濾清液,如圖2H17所示;第二階段是將沉淀轉移到漏斗上;第三階段是清洗杯和洗滌漏斗上的沉淀。采用傾注法是為了避免沉淀堵塞濾紙上的空隙,影響過濾速度。待燒杯中沉淀下降以后,將清液傾入漏斗中,而不是一開始過濾就將沉淀和溶液攪混后進行過濾。溶液應沿著玻璃棒流入漏斗中,而玻璃棒的下端對著濾紙三層厚的一邊并盡可接近濾紙,但不能接觸濾紙,傾人的溶液一般不要超過濾紙的2/3,或離濾紙上邊緣至少5mm,以免少量沉淀因毛細管作用越過濾紙上緣,造成損失,且不便洗滌。暫停傾注溶液時,燒杯應沿玻璃棒使其嘴向上提起,至使燒杯直立,以免使燒杯嘴上的液滴流失。過濾過程中,帶有沉淀和溶液的燒杯放置方法,應如圖2-18所示,即在燒杯下放一塊木頭,使燒杯傾斜,以利于沉淀和清液分開,便于轉移清液。同時玻璃棒不要靠在燒杯嘴上,避免燒杯嘴上的沉淀沾在玻璃棒上部而損失。傾注法如一次不能將清液傾注完時,應待燒杯中沉淀下沉后再次傾注。傾注法將清液完全轉移后,應對沉淀作初步洗滌。洗滌時,用洗瓶每次約10mL洗滌液吹洗燒杯四周內壁,使黏附著的沉淀集中在燒杯底部,每次的洗滌液同樣用傾注法過濾。如此洗滌3~4次杯內沉淀。然后再加少量洗滌液于燒杯中,攪動沉淀使之混勻,立即將沉淀和洗滌液一起,通過玻璃棒轉移至漏斗上,再加入少量洗滌液于燒杯中,攪拌混勻后再轉移到漏斗上。如此重復幾次,使大部分沉淀轉移至漏斗中。然后用左手把燒杯拿在漏斗上方,燒杯嘴向著漏斗,拇指在燒杯嘴下方,同時,右手把玻璃棒從燒杯中取出橫在燒杯口上,使玻璃棒伸出燒杯嘴約2~3cm。再用左手食指按住玻璃棒的較高位置,傾斜燒杯使玻璃棒下端指向濾紙三層一邊,同時用右手以洗瓶吹洗整個燒杯壁,使洗滌液和沉淀沿玻璃棒流人漏斗中,如果仍有少量沉淀牢牢地黏附在燒杯壁上吹洗不下來時,可將燒杯放在桌上,用沉淀帚(它是一頭橡皮的玻璃棒),在燒杯內壁自上而下、自左至右擦拭,使沉淀集中在底。再將沉淀吹洗入漏斗上,對牢固地粘在燒杯壁上的沉淀,也可用前面折疊濾紙時撕下的濾紙角,來擦拭玻璃棒和燒杯內壁,將此濾紙角放在漏斗的沉淀上。
編輯推薦
《大學化學實驗》由浙江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