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2-23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邵斌 頁數(shù):22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語:“道可道,非?!馈?;名可名,非常‘名’”。用到翻譯之中,便是“譯可譯,非常‘譯’”。衍譯是詩歌翻譯的涅槃。衍譯可以讓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致的發(fā)揮,文學翻譯和文學創(chuàng)作也會因此得到豐滿和創(chuàng)新。經(jīng)由衍譯,詩歌翻譯因此而延異,翻譯評論也因此而激活,藝術的生命也因此而煥發(fā)青春?! ∩郾蟆对姼鑴?chuàng)意翻譯研究——以魯拜集翻譯為個?》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了詩是否可譯問題,在英詩漢譯方面,率先提出“詩歌創(chuàng)意翻譯”的概念。這些研究很有意義,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價值。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收集資料方面下了大力氣,做到了語料翔實、論據(jù)可靠,案例研究做得非常到位。
作者簡介
邵斌,1978年11月生,浙江建德人。浙江大學英語語言文學專業(yè)在讀博士,浙江財經(jīng)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翻譯學、詞匯學、認知語言學和語料庫語言學。近年來主要致力于《魯拜集》詩歌翻譯研究、英語新詞的認知闡釋、基于語料庫的詞匯語義研究等。出版專著三部:《詩歌創(chuàng)意翻譯研究:以(魯拜集)翻譯為個案》(2011)、《透過新詞看文化——英語時尚超IN詞》(2008)、《漫話英語時尚新詞》(2006),主編浙江省高校重點建設教材一部,在《外語教學與研究》、《中國翻譯》、《外國語文》等刊物發(fā)表論文20余篇,主持省部級課題一項,主持市斤級和校級課題共五項。
書籍目錄
第一章 緒論1.1 “創(chuàng)意翻譯”概念的提出1.2 “創(chuàng)意翻譯”的典型:《魯拜集》傳奇1.3 《魯拜集》翻譯研究的意義第二章 《魯拜集》源語文本研究2.1 渺不可尋:《魯拜集》作者之考證2.2 上下求索:海亞姆哲學思想探源2.3 妙筆生花:海亞姆詩歌評述第三章 《魯拜集》英譯研究3.1 詩人譯詩:菲茨杰拉德英譯《魯拜集》3.2 二次創(chuàng)作:菲譯《魯拜集》探微313寧為活麻雀,不做死老鷹:菲茨杰拉德的翻譯觀第四章 《魯拜集》百年漢譯研究4.1 異彩紛呈:《魯拜集》漢譯概述4.2 議論紛紜:《魯拜集》漢譯研究4.3 譯名之爭:是“魯拜集”,也是“柔巴依集4.4 天才亂舞戲筆墨:郭沫若初譯《魯拜集》4.5 冥冥有手譯天書:黃克孫衍譯《魯拜集》4.6 亦步亦趨費苦心:黃杲忻形譯《魯拜集》4.7 各顯神通:《魯拜集》其他譯本述評4.8 八仙過海:《魯拜集》臺灣譯本述評4.9 有我之譯:以第12首魯拜為個案4.1 0翻譯即改寫:以第99首魯拜為個案第五章 詩,到底該怎么譯:《魯拜集》的啟示5.1 英詩漢譯的方法之一:形譯5.2 英詩漢譯的方法之二:意譯5.3 英詩漢譯的方法之三:衍譯5.4 創(chuàng)意翻譯:《魯拜集》翻譯的啟示第六章 絲路青鳥:文化視域里的《魯拜集》翻譯6.1 絲綢古道“柔巴依6.2 歐美世界“東方風6.3 《魯拜集》和五四新文化運動的交匯第七章結語附錄參考文獻后記:與詩結緣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同時代翻譯荷馬史詩的英國詩人查普曼更是采用不同的詩體來翻譯同一作者的詩,他用十四行體譯《伊利亞特》,用英雄雙韻體詩譯《奧德賽》,原則上他“反對過于嚴格,也不贊成過于自由”。但實際上,他的譯作無論是內(nèi)容還是風格都不太符合原作,它改造了詩中的人物性格,增加了一些說教成分。然而他的翻譯獲得巨大成功,受到廣泛贊譽。后來的詩人濟慈在他的《初讀查普曼譯荷馬有感》一詩中這么寫道:“于是我感覺就像天空的守望者/當一顆新行星游進了他的視野。”正是查普曼的譯詩,給濟慈打開了知識領域中的新天地,得以進入希臘文學的神圣殿堂。查普曼的譯詩之于青年濟慈,就像是新行星之于星相家,可見其深入人心!18世紀的英國大翻譯家是蒲伯,他翻譯的《伊利亞特》和《奧德賽》采用的都是英國讀者熟悉的英雄雙韻體詩,而沒有復制原詩體,同時為了滿足當時讀者的需要,措辭大量采用18世紀英詩創(chuàng)作中慣用的詞匯。譯作很成功,在很長的時間里都被讀者奉為標準英譯本,廣受歡迎。譯本在某種程度上乃是蒲伯本人的創(chuàng)作,如當時著名評論家本特利(Richard Bentley)所說:“這詩作得實在優(yōu)美,蒲伯先生,不過您不能把它稱作荷馬的詩?!保ㄗT載喜,2004:125)但蒲伯認為,對于措辭風格和詩體的選擇,這是譯者的權限所在,不必受原作牽制。蒲伯翻譯的《伊利亞特》被后來的詞典大師約翰遜稱為:“詩界奇跡;沒有哪個時代、哪個國家有人能與之媲美的盛事。”(Robinson,2006:206)約翰遜進一步評論說:“縱有百般責難,一句回答便已足夠:作家寫作就是為了有人讀,一切破壞‘悅讀’的批評都可置之不理。蒲伯是為其時代、為英國人民而譯,他明白有必要美化原作形象,指明原作感情。如此一來,他就使得荷馬過于優(yōu)雅,而失去了部分莊重?!保ㄍ希?9世紀的俄國詩人普希金的譯詩也是成功的。他在翻譯帕爾尼的詩歌時,對原作進行了壓縮、更動、改寫,把帕爾尼的平庸的即興詩歌變成贊美生氣勃勃的青春的動人頌歌,使譯文在詩的美感和藝術價值上大大超過了原作。他的譯筆明白流暢、純樸自然,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了俄羅斯的語言,使其達到了高度完美的境界,從而創(chuàng)立了標準而又出色的完美語言。
媒體關注與評論
菲茨杰拉德用英語翻譯的波斯詩人海亞姆的詩集《魯拜集》確實是譯界的一個獨特現(xiàn)象,這個似花似霧的英譯本在英語世界乃至全世界都有巨大的影響,比原作的影響還大,在中國也有了幾十個不同的漢譯本(嚴格來說是譯本的譯本),探討這些譯本的特點是探討詩歌翻譯的一個絕妙的切入點。邵斌專著的意義在于它從《魯拜集》個案出發(fā),用描述性的實證方法探討了詩歌翻譯的若干重要課題,并著重闡發(fā)了“詩歌創(chuàng)意翻譯”的概念,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是當代中青年學者潛心學術研究而收獲的一個豐碩成果?! 袊浼⒆g研究會會長,蘇州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汪榕培老子的《道德經(jīng)》中有語:“道可道,非?!馈幻擅?,非?!薄S玫椒g之中,便是“譯可譯,非?!g”’。衍譯是詩歌翻譯的涅槃。衍譯可以讓譯者的主觀能動性得到極致的發(fā)揮,文學翻譯和文學創(chuàng)作也會因此得到豐滿和創(chuàng)新。經(jīng)由衍譯,詩歌翻譯因此而延異,翻譯評論也因此而激活,藝術的生命也因此而煥發(fā)青春。邵斌的專著從文化的角度探討了詩是否可譯問題,在英詩漢譯方面,率先提出“詩歌創(chuàng)意翻譯”的概念,這些研究很有意義,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和實踐價值。尤其難能可貴的是,作者在收集資料方面下了大力氣,做到了語料翔實、論據(jù)可靠,案例研究做得非常到位、 ——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副會長,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羅選民
編輯推薦
《外國文學研究叢書·詩歌創(chuàng)意翻譯研究:以<魯拜集>翻譯為個案》: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課題成果,浙江財經(jīng)學院學術專著出版資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