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任會明 頁數(shù):134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心智內(nèi)容的外在主義學說與自我知識論題是否相容的問題近幾十年來一直是分析哲學關注的焦點之一。這其實并不奇怪,因為它涉及后期分析哲學與整個傳統(tǒng)兩方哲學,包括傳統(tǒng)分析哲學的研究進路之間的沖突。 《自我知識與窄內(nèi)容:關于心智外在主義及其影響的反思》就是在此背景下探討這個相容性問題的。但是遵循分析哲學的根本研究方法,《自我知識與窄內(nèi)容:關于心智外在主義及其影響的反思》更注重對問題本身的研究,更注重觀點的明確,論證的嚴謹。在《自我知識與窄內(nèi)容:關于心智外在主義及其影響的反思》中,作者提出了自我知識是主體對自己的思想的接近意識這一新理論,同時還論證了有思想的窄內(nèi)容的存在?;谶@兩點,作者指出不存在相容性的問題,爭論是研究進路的沖突所導致的,而人們卻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書籍目錄
0 導言0.1 自我知識的特性0.2 獲得自我知識的途徑一一反思1 問題的提出1.1 問題1.2 相互沖突的直覺1.3 一些關于自我知識的學說1.4 我的主要論點2 柏齊關于基礎自我知識的論述2.1 我思和類一我思思想2.2 看似題外話2.3 為什么類我思思想是自我證實的2.4 另一種類一我思思想2.5 小結3 我們對自我知識的享有權和野性錯誤3.1 認知辯護的兩種意義3.2 自我知識的享有權3.3 皮卡克的批判3.4 關于自我知識的野性錯誤3.5 小結4 透明的內(nèi)容4.1 心智內(nèi)容的透明性4.2 心理解釋和窄內(nèi)容5 自我知識是意識5.1 二層思想5.2 通過反思我們能知道什么5.3 自我知識是意識6 窄內(nèi)容6.1 因果指稱理論6.2 表征6.3 思想的窄內(nèi)容7 孿生地球思想試驗的主旨7.1 孿生地球思想試驗的主旨和修改主義7.2 對反對意見的回應8 結論附錄 二維語義學如何重建金三角?參考書目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本書的主體部分零零星星地會提及一些自我知識的特征,或關于自我知識的看法或理論。但是,由于國內(nèi)對自我知識的討論寥寥,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在這里提供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關于自我知識的概述。需要指出的是,這里所作的概述基本上不涉及我自己關于自我知識以及相關的概念和理論的看法。 “自我知識”這個詞可以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關于自我的知識。二是指關于主體自身的具體的心智狀態(tài)的知識,這個心智狀態(tài)可以是意向的心智狀態(tài),比如信念,渴望,等等;也可以是非意向的心智狀態(tài),比如感受,情緒,等等。如果我們在休謨的意義上去理解自我,這兩個含義其實是合二為一的。但是也許有人認為的確存在一個實體式的自我,那樣這兩個含義就不同了。在當代英美分析哲學中,自我知識主要指后一種含義上的知識。我覺得其原因基本上就是休謨的原因,即一個實體式的自我是很難界定和把握的?! 槭裁次覀円P注自我知識呢?這是因為自我知識表現(xiàn)出一些特性,這些特性似乎表明自我知識是一種本質(zhì)上不同于其他知識的特殊知識。這種本質(zhì)上的特殊也許是由于其對象的特殊;也許是由于其認知方式的特殊;也許是前兩者的結合,也就是說,也許正是由于其對象的特殊導致了其認知方式的特殊。另一種可能性則是,自我知識并不是什么特殊知識,自我知識之所以表現(xiàn)出特殊性是由于別的方面的原因。這樣,研究自我知識就要討論三個方面的問題。首先,我們要試圖去描述、刻畫和界定自我知識所表現(xiàn)出來的特性。其次,我們要試圖去探討這些特性對應于自我知識的什么樣的本質(zhì)特征。再次,如果我們認為自我知識并不具有任何本質(zhì)上區(qū)別于其他知識的特征,那么我們就要說明為什么自我知識表現(xiàn)出這些特性。但是,本概論并不是要研究自我知識,而是介紹自我知識,所以將會主要分別討論前兩個方面的問題,而又會在需要的時候把第三個方面引進來一起討論。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