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學研究集刊(第1輯)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浙江大學宋學研究中心  頁數(shù):375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宋學的界線確實應該界定一下。鄧先生的一大貢獻就是指出了宋學不是等同于理學,而是一種新儒學,也就是具有宋代時代特色的儒學,沿襲漢學傳統(tǒng)的宋代儒學,便不算宋學范圍之內(nèi)。    當然,作為新儒學的宋學仍然比較狹義,廣義的宋學甚至包括了宋代文化,如陳寅恪先生所言“新宋學”就是。

書籍目錄

宋學漫談宋代的武選官——內(nèi)在秩序與通用標尺北宋初年的文武界線——以出身文官家庭及文士背景的武將為例論宋代地方行政權(quán)力的再分配君道與“君臣之分”——從《尚書義》論王安石的君臣觀北宋黨爭與碑志初探宋代宗室人仕任官問題探析沈括與王安石的關(guān)系新探試論宋代“侍從”內(nèi)涵的變化與元豐官制改革之關(guān)系飛錫者可以駐足,行李者可以息肩——宋代寺廟的旅宿空間特質(zhì)宋代富民釋疑宋代富民的婚姻網(wǎng)絡——從“女必嫁士人”說起《夷堅志》所見南宋鄉(xiāng)村社會管窺艷曲的散去:荊襄道在宋代衰落的原因宋代金衢地區(qū)手工業(yè)經(jīng)濟的變遷與行擔手工業(yè)的盛行“呂洞賓過沈東老”仙話考述南宋明州州學先賢祠與人物祭祀從先賢祠到鄉(xiāng)賢祠——從地方祭祀看宋明地方秩序的轉(zhuǎn)變試論北宋的學校取士

章節(jié)摘錄

  近幾年來,宋代學術(shù)史和文化史得到了學術(shù)界高度的重視,另一方面,思想史學者也在研究思想與政治史的互動問題,在這個背景下,學科的互動交流開始密切起來,二者有合流之勢。宋史研究者如范立舟、姜錫東在研究宋學,何俊、田浩、余英時的研究則充分關(guān)注了政治與思想的關(guān)系,這些都是合流的例證?! ∷螌W的界線確實應該界定一下。鄧先生的一大貢獻就是指出了宋學不是等同于理學,而是一種新儒學,也就是具有宋代時代特色的儒學,沿襲漢學傳統(tǒng)的宋代儒學,便不算宋學范圍之內(nèi)。  當然,作為新儒學的宋學仍然比較狹義,廣義的宋學甚至包括了宋代文化,如陳寅恪先生所言“新宋學”就是。陳先生的這個提法出自為鄧先生《考證》所作的序文,其中用意可以概見。至于開始何俊所說的宋學作為一種學術(shù)范式,超越了宋代而下貫到元、明、清,似乎太無邊際?! ∷螌W中荊公新學與理學實際上一個代表了“外王”路線,一個代表了“內(nèi)圣”路線,“內(nèi)圣”與“外王”是儒學的兩翼,不可偏廢,好像今天所說的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我贊同陳來的說法,不要非此即彼。張敏(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  文學在今天的討論中,地位比較尷尬,因為顯得有點邊緣化。一般來說,宋代文學史界傾向于以理學等同于宋學,而理學與文學有一些互動,文學與思想的關(guān)系,理學家的文學創(chuàng)作,文學所受到的理學的影響,近年來研究比較多,大家都注意到這些互動的情況多發(fā)生在南宋,北宋則罕見,可能是因為北宋的理學尚未定型之故。如果如鄧先生所說,把宋學定義為新儒學,對我們文學研究界是比較方便的,很多研究可以展開,譬如古文運動的興起,慶歷詩風、文風的突變,都與新儒學有關(guān),而當時理學尚未發(fā)育。新儒學的代表人物劉敞、歐陽修都是古文名家,對文學影響很大,或者其本人就是文學變革運動的主將,像對劉敞的文學創(chuàng)作一直研究不夠,就是惑于其經(jīng)學家的身份,實際上很值得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宋學研究集刊(第1輯)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