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2-1 出版社:浙江大學 作者:何丹 頁數:246
Tag標簽:無
前言
琮臺尋根 在21世紀的第一個春天,我們來到美麗的西子湖畔。沿著靈峰山下的花徑,我們欣然步人浙江大學玉泉校園,一座特殊的建筑——琮臺,迎面屹立,引動了我們悠長的思緒和如同長江般滾滾而來的胸潮。琮臺坐北朝南,其正面是一條筆直的大道,與玉泉校區(qū)內的主道一求是路遙相垂直。其他三面矗一立著現代化的教學大樓。人們從玉泉校區(qū)的中心大道北轉,遠遠就可以望見簇擁于現代化的樓群之中的琮臺古樸的輪廓和鼎立于琮臺基座之上的三座多節(jié)琮高聳的群影。走近后又會發(fā)現,在多節(jié)琮的中心,靜靜地坐落著良渚文化的典型象征——方琮。方琮內圓外方,其四個平面和轉角都雕刻著被稱為“神徽”的饕餮紋——上下雙臉,四日圓瞪。琮臺高不過5米,廣不過13平方米。它的基座,由普通的巖石砌就,基座上所有的雕刻,也由普通的巖石雕成。整座琮臺,璞玉渾金,散放著遠古文明的樸野氣息,與整個教學區(qū)宏偉、壯觀的現代風格相映成趣,又相得益彰?! ∵@座琮臺,建于浙江大學百年誕辰之際,其主體——琮,也被選中作為紀念浙江大學百年誕辰的徽章上的紀念圖案?! $旧泶硎裁??琮上的“神徽”又代表著什么?浙江大學為什么要于百年校慶之際建立這樣一座琮臺?讓我們走近這坐落于現代名?,F代化建筑林立的校園中心,散發(fā)著遠古文明的、樸素的建筑,側耳傾聽,聽聽它在告訴我們一些什么…… 琮是良渚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玉質禮器,最早流行于距今約5000—4000年左右的中國東南地區(qū)——史前的長江下游文化區(qū)?! $臉嬙焯攸c是內圓外方。“方屬地,圜屬天,天圜地方”,所以,華裔美籍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認為,琮是中國上古時代的“神巫”們“通天地”的工具。在中國古文字中,“巫”作1*形,像兩個“工”以直角重疊。中國最早的字典《說文解字》“工”字條曰:“上,巧飾也。象人有規(guī)矩也。與巫’同意?!薄熬蕖保ň兀┳謼l曰:“巨,規(guī)巨(矩)也,從‘工’,象手持之。”金文中巨(矩)確作手持工形。這說明工與巨都是根據一種原始的工具(矩)而造的象形字?!吨荀滤憬洝吩唬骸皵抵ǔ鲇卩鞣剑鞒鲇诜?,方出于矩……平矩以正繩,偃矩以望高,覆矩以測深,臥矩以知遠。環(huán)矩以為圜,合矩以為方。”這段話說明了矩在古人數理觀念中的地位。而由兩個“工”以直角重疊而成的“巫”,指的就是執(zhí)掌“巨(矩)”這種工具的人。和“巫”字結構最相近的,有“癸”字其形作2,只和“巫”字方向略有不同?!肮铩勺x為“揆”,有度量之義,能作為“巫”字構形的分證??梢韵胂?,在那個時代,矩這種多功能的工具的創(chuàng)造,應是一種很了不起的大事,而能掌握這種工具的人,也必然被認為是具有了不起能力的人。在神靈觀念盛行的上古時代,巫的這種能力自然被罩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中國古代流行的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念,與這種工具所具有的兼畫方圓功能自然契合,使巫的身份從具有“畫方圓”之類能力的能工巧匠,轉化為“通天人之際”的準神職人員,而矩也從一種具有實用性的工具,演化為象征性的禮器一一內圓外方的琮?! 〗裉斓目脊懦晒炎C實,巫在中國上古時代非?;钴S,他們所從事的工作,其范圍包括了今天的工科、理科和文科。例如,根據中國文字學家唐蘭先生的研究,中國的“八卦”是用算籌來布爻進行推算,這種方法就是由巫發(fā)明的。古文“學”字,像孩子兩手布爻的形狀。而“教”字的構形——“學”字旁加上一只執(zhí)著帶杈的竹枝(類似后來的教鞭)的手——也出于同一原理。所以,巫也是中國原始數學和教育學的開創(chuàng)者……可以這樣說,巫是中國原始時期一切“學科”開創(chuàng)和研究的先驅群體,他們的工作,具有歷史的進步意義——當然,在那篤信萬物有靈的原始時代,這一切都披上了神話和神靈的外衣?! ?/pre>內容概要
《漢語文化學》從語言文化類型學的原理出發(fā),在人類文化總系統(tǒng)壯闊的背景下,以中華文化為主體,并把漢語漢字漢文化凝合為一個整體進行論述。力求做到既能反映20世紀后期以來國內外相關領域的最新成果,又能達到知識性和趣味性并存的效果?! ≈腥A古文明的誕生,至今已五千年。中華民族的歷史,是一部沿著向心凝聚式的軌道發(fā)展的歷史。在源遠流長的中華文明史演進的同時,中華民族也鑄就了自身團結向上、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形成了追求統(tǒng)一、反對分裂的民族心理。正是這種精神,支持著中華民族在歷史演進的長河中,團結奮斗,克服了種種艱難險阻,創(chuàng)造了與西方“破裂型”文化截然不同的“連續(xù)型”文化,成為世界文化中的奇葩?! 稘h語文化學》選材以中華民族五千年史前半段為主,基本內容可分為四個部分。首先,扼要介紹漢語漢字漢文化的“連續(xù)型”特征及其在世界文化總格局中的類型地位。其次,根據中國古代文化的“太極一兩儀一四象一八卦”的思想體系,依次介紹“龍”“風”“虎”“龜”四個分支文化系列,并在“四象”的介紹中突出論述漢語文字的發(fā)生發(fā)展的主線。然后,通過對自然科學的突破與語言一文字學的飛躍同步的事實的介紹,綱要性地論證語言科學與自然科學學科--尤其是其中的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和人工智能科學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最后,通過對中國詩歌節(jié)律同漢語自然音步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揭示“連續(xù)型”的漢語文化對現代中國社會各個文化層面的深層滲透和密切關系?! ”緯鴥晌蛔髡叩木唧w分工如下:緒論和前三個單元由何丹撰寫,第四單元由方柯撰寫。書籍目錄
第一單元 漢語、漢字、漢文化的特性第一章 緒論第一節(jié) 語言、文化和語言文化學第二節(jié) 漢語、漢字與漢文化的類型特質第三節(jié) 現代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蘊涵的多層華夏歷史文化信息第二單元 中國神話傳說與中國考古文化第二章 鑄鼎·象物·中國龍文化第一節(jié) 饕餮紋及其演變之軌跡第二節(jié) 中國史前文化遺址中的龍文化投影第三節(jié) 鑄鼎·象物·龍文化的實證性第四節(jié) 考古、氣象與龍的生物學原型新證第五節(jié) 龍形象的神化、哲學化與“跨學科”化第三章 中國鳳文化及其在文化類型學上的深層涵義第一節(jié) “風鳥”與“鳳”——從《詩經·關雎》說起第二節(jié) “鳳鳴岐山”的傳說與周原祀鳳卜辭第三節(jié) 青銅器紋飾中的“鳳紋時代”第四節(jié) 殷人先祖與”風鳥王朝第五節(jié) “帝史鳳”與周人的天命觀第六節(jié) 政權的更替與文化形態(tài)的連續(xù)《詩經·關雎》之“化南”功能淺析第四章 龜靈、八卦與漢字的濫觴第一節(jié) “龜負圖”的傳說與考古發(fā)現的玉龜、玉版第二節(jié) 太極、兩儀、四象、四方與天圓地方的觀念第三節(jié) “龜靈之歌”——漢字起源交響樂中的主旋律第五章 西南少數民族的虎文化第一節(jié) 西南少數民族的虎崇拜第二節(jié) “活著的象形文字”——東巴文第三節(jié) 西南少數民族文字研究在文字類型學上的重大意義第三單元 自然科學的突破與語言學理論的飛躍第六章 “語言學領域的哥白尼革命”——普通語言學的誕生第一節(jié) 索緒爾:普通語言學與語言類型學第二節(jié) 語言宏觀分類述要第三節(jié) 語言微觀分類述要第七章 回顧19世紀達爾文的進化論與施萊歇爾的“譜系樹”理論第一節(jié) 施萊歇爾及其譜系樹理論第二節(jié) 達爾文的進化論對語言學理論的影響第三節(jié) 語言地理類型學及其他第八章 20世紀普通文字學研究領域的建樹與缺失第一節(jié) 美國語言學的開創(chuàng)與“布龍菲爾德時代”的形成第二節(jié) 格爾伯模式及其暈輪效應第三節(jié) 白瑟拉脫的突破與普通文字學原則的回歸第九章 21世紀的新達爾文進化論與語言——文字類型學新說第一節(jié) 達爾文的局限與生命科學的新突破第二節(jié) 語言學的實驗與語言——文字類型學的實證第三節(jié) 試論語言基本類型與文字基本類型的內在關聯(lián)與……第四單元 漢語的自然音步與周唐詩國文化章節(jié)摘錄
古人傳說“龍為天地之長子”,“鱗蟲之長者”。蛟鱷四肢較短,體節(jié)具有明顯的頭、頸、軀干、尾四部分。體色背部常見為橄攬色或棕褐色,腹部為黃白色。這種體色有利于它在沼澤、水濱、沙石地域隱蔽。它的尾部比較長,能活動自如?! ◎憎{與其他鱷類最明顯的區(qū)別,是它的第四枚下頜齒對著上頜的缺刻處,口閉合時,此齒顯露在外。它的吻部比較長,吻長可超過吻基寬部的1.2/3-2.1/6。這樣長的吻必然口裂大,加以蛟鱷的牙齒尖銳強固,全身被覆堅甲,故使它一向被列入極為兇猛、殘暴的動物之列。它的咽與口腔間有鱷帆對著舌后端的橫裂褶,當呼出的空氣觸動鱷帆時,會發(fā)出轟隆的吼聲,有如遠方傳來的悶雷之聲?! ◎憎{為食肉類動物。據前人記述,它不僅能吃虎、豹、鹿等野生動物和牛、馬、羊、豬等家畜,也能吞食人類。與這種食性相適應,蛟鱷的胃的消化能力也極強。但在絕食情況下,它的耐饑能力也很強,半年以上不吃東西,據說也不會餓死?! ◎憎{為熱帶動物,也能適于海洋生活。它雖用肺呼吸,但它的肺活量很大,肺臟能容納大量的氣體,便于在海面上長期漂浮。同時,通過吻端上的鼻孔,能吸收氧氣。它的四肢代替了游水的鰭,又有細長的尾部左右搖擺,可以在海水中迅速游動。它的皮膚很厚,可以阻止海水鹽分的滲透。它的眼睛附近及腎臟有排除鹽分的功能,足以適應海水。蛟鱷為變溫動物,它的體溫隨外界溫度的變化而改變。鱷類的壽命極長,據說可達百年甚至數百年以上。 有趣的是,據記載,鱷類動物具有一種奇異的功能,即可以敏銳地感受氣壓變化從而預知晴雨。每當下雨前,鱷類常作怒吼,“其聲如雷,聞之可占雨?!边@是鱷類動物成為古人心目中的雷神、雨神、鼓神(樂神)的原因。在遠古人類所面對的各種猛獸中,巨型蛟鱷毫無疑問是最神秘而且最具有威脅性的。所以遠古人類既恐懼之,又崇拜之,把鱷看做地神(即社神勾龍)、水神(玄冥)和戰(zhàn)神(玄武)。更值得注意的是商代玉龍的圖紋,是商周文物中較為典型的龍形象。不難看出,其形象與甲骨文“龍”字極為相似?! ?/pre>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