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3-10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作者:沈根元 編 頁數(shù):328
前言
通常,一位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課文中的文學作品時,都會花一些時間介紹作品的作者和背景之類的文學知識,這對學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無疑是有幫助的。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彼^知人論世,即鑒別作者的思想人品,議論世事和作者的得失?! ⌒r候,接觸俄羅斯文學作品,起初總覺不甚了了,及至讀到上、下兩冊的《俄羅斯作家童年的故事》,對普希金、屠格涅夫、托爾斯泰、契訶夫、高爾基這樣一些大師的童年生活、家庭影響、個人愛好乃至思想性情的形成有了一些了解,才對他們的作品有較為深入的體悟。對魯迅小說和雜文的把握也是在觸及了有關他生平事跡的大量資料,尤其是對他在當時時代風云變幻之中思想急遽轉化的過程有了切實認識后才真正進入了對其作品的解讀和欣賞階段。即使是涉獵西方現(xiàn)代派文學,如果不很了解卡夫卡、伍爾夫、海明威、馬爾克斯這樣一些作家的生活道路、思想軌跡,也就很難接受《變形記》《墻上的斑點》《老人與海》《百年孤獨》這樣一些文本,更不用提理解這些傳世名作所獨具的思想內(nèi)涵和藝術造詣了?! ∷抉R遷《報任少卿書》有言:“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左丘失明,厥有《國語》;孫子臏腳,兵法修列;不韋遷蜀,世傳《呂覽》;韓非囚秦,《說難》《孤憤》;《詩》三百篇,大底圣賢發(fā)憤之所為作也?!睋?jù)此,我們恐怕不能離開太史公的坎坷不幸的經(jīng)歷去讀《史記》,所謂“無韻之離騷”即是深味《史記》之真旨而作出的剴切評語。
內(nèi)容概要
通常,一位語文教師在給學生講解課文中的文學作品時,都會花一些時間介紹作品的作者和背景之類的文學知識,這對學生理解和把握作品無疑是有幫助的。孟子說:“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彼^知人論世,即鑒別作者的思想人品,議論世事和作者的得失。
書籍目錄
上篇 古代文學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司馬遷秋水長天少年魂——王勃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白文起八代之衰 道濟天下之溺——韓愈山不在高 有仙則名——劉禹錫身在貶途心憂黎民的永州司馬——柳宗元醉翁之意不在酒——歐陽修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左右逢源曠世奇才悲歡離合坎坷人生——蘇軾絕代才女瘦黃花——李清照梨園領袖雜劇班頭——關漢卿項脊軒中項脊生——歸有光寫鬼寫妖高人一等刺貪刺虐入骨三分——蒲松齡以“天下為己任”的近代奇才——劉 鶚中篇現(xiàn)當代文學家上下求索奠基新文學 愛憎分明鑄造民族魂——魯 迅努力攀登不問高——郭沫若從水鄉(xiāng)升起的文壇巨星——茅盾松竹梅花各耐寒 心堅如石此盟磐——郁達夫我是天空的一片云——徐志摩腹有詩書氣自華——朱自清浩然正氣耀中華——聞一多北京大白話老嫗能解人民藝術家舍我其誰——老舍溫柔了世界的“文壇世紀老人”——冰心小學畢業(yè)的文學大師——沈從文世紀老人傳春秋——巴金當年海上驚雷雨——曹禺我生活著故我歌唱——艾青清華狂才子 當代一鴻儒——錢鐘書追尋生命原鄉(xiāng)的蒙古女子——席慕蓉下篇 外國文學家偷取火種的第二個普羅米修斯——富蘭克林桂冠詩人——華茲華斯俄羅斯文學之父——普希金法蘭西詩神——雨果孩子和成人共同喜愛的“童話大王”——安徒生短篇小說之王——莫泊桑發(fā)憤創(chuàng)作短篇小說立誓診治病態(tài)社會——契訶夫牢獄中誕生的作家——歐·亨利永遠高傲的海燕——高爾基給人類帶來光明的女性——海倫·凱勒通往心靈深處的窗口——茨威格現(xiàn)代派文學之父——弗蘭茨·卡夫卡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保守的斗爭,外交方面表現(xiàn)為聯(lián)齊與親秦的斗爭。屈原是個有理想有抱負的人,為了實現(xiàn)結束分裂戰(zhàn)亂,統(tǒng)一全中國的遠大理想,他迫切地希望自己能獻身君國,令楚國振興,使楚王成為堯舜一樣的圣明君主。面對當時動亂的形勢,屈原大膽地提出了他的“美政’,主張:在內(nèi)政上實行法治,以改變舊貴族“背法度而心治”的局面,舉賢授能以廢除腐朽的世襲制度;在外交上則運用聯(lián)齊抗秦的策略,以對付秦國遠交近攻、逐個擊破的方針?! ∏摹懊勒?,符合懷王想盡早擺脫強秦壓境的困境這一意愿,得到了認可。幾年間,又是內(nèi)政,又是外交,屈原忙得不亦樂乎,楚國一度出現(xiàn)了國富兵強、威震諸侯的局面。屈原在內(nèi)政外交方面的成功,使得懷王欣然同意他起草《憲令》。屈原深知這是實行改革的根本大法,因此他整日埋身于書山簡海之中,廢寢忘食地草擬《憲令》?! ∪欢呐f貴族和親秦派們見屈原深得懷王的信任,十分嫉恨,加上幾年來屈原推行的“美政”剝奪了他們的許多特權,如今,《憲令》又即將出臺,他們預感到自己將面臨覆滅之災,便聯(lián)合起來處心積慮地陷害屈原,以阻止《憲令》的出臺。上官大夫靳尚就是守舊勢力的代表,他嫉妒屈原的才能,一向反對屈原的“美政”。由于奪取《憲令》秘稿的陰謀被屈原識破,碰了釘子,他便和懷王的寵姬鄭袖、懷王的小兒子子蘭串通一氣,合謀陷害屈原。有一天,靳尚煞有介事地對懷王說:“大王向來很信任屈原,叫他起草各種法令。可現(xiàn)在《憲令》的內(nèi)容,吾王還未見一字,卻早已弄得家喻戶曉,臣恐后果不堪收拾啊!”見懷王沉思不語,繼續(xù)挑撥道,“不僅如此,屈原早已將自己視作當今天下的圣人了,他到處詆毀大王,說假如沒有他,大王就什么法令也發(fā)布不出來,真是豈有此理??!”懷王本來就昏庸無能,輕信多疑,目光短淺,竟對上官大夫的話信以為真,再加上鄭袖和子蘭添油加醋,便對屈原厭惡起來。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