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德育與校園和諧

出版時間:2011-7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愛華,楊文武 編著  頁數:222  字數:328000  

內容概要

《高校德育與校園和諧》是由若干論文、課題調研報告、工作文稿匯編而成的文集。文稿之間本來缺乏嚴格的邏輯關系,但它們都圍繞一個主題,那就是“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在此主題的統(tǒng)領下,對全部文稿加以梳理,分成了六個大的題目,也就形成了六個板塊,即:黨的建設;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少數民族傳統(tǒng)道德文化;校園文化建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本書由王愛華、楊文武編著。

書籍目錄

第一篇  黨的建設是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的政治保證
關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幾點思考
保持黨的先進性與弘揚偉大的民族精神的辯證思考
馬克思主義學習型政黨建設的思考
弘揚與時俱進的精神全面推進大學生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創(chuàng)新
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引領高校共青團工作
對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反腐倡廉的幾點思考
對馬克思主義是中國人民長期探索的歷史選擇的再認識
高校開展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的重大意義
牢固樹立“三個代表”思想信念
與時俱進與理論創(chuàng)新
關于高校共青團工作幾個問題的思考
第二篇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的核心內容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
解放思想不斷創(chuàng)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淺談新時期的高校法治教育
對增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吸引力的幾點思考
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
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應對策略
對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chuàng)新的思考
對大學生誠信道德的幾點思考
科學發(fā)展視野下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教學改革探析
論網絡發(fā)展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
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西部高校貧困生就業(yè)難問題探析
新時期大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對策
以法治促進社會主義道德建設
淺談當代大學生就業(yè)觀
關于大學生道德觀的培養(yǎng)
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生價值觀的多元取向與一元導向
加強教師道德修養(yǎng)提高教師道德境界
高校法律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與實踐
科學發(fā)展觀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調查報告
第三篇 少數民族傳統(tǒng)道德文化是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的思想資源
貴州少數民族地區(qū)的思想道德建設應解決好繼承和發(fā)展問題
試論貴州少數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關于道真仡佬族傳統(tǒng)道德的調研報告
試析少數民族傳統(tǒng)道德在和諧社會構建中的適應性與不適應性
第四篇 校園文化建設是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的有效途徑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大學生價值觀教育
先進文化視野下的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新時期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幾點思考
如何理解和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
新時期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思考與實踐
把握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第五篇 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的重要旨歸
科學發(fā)展觀視閾下西部地方高校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思考
把握科學發(fā)展內涵準確定位地方院校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地方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調查報告
談非智力因素在學生學習中的作用
經濟全球化對我國高等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第六篇 加強高校德育、構建和諧校園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建設和諧文化構建和諧貴州
以科學發(fā)展觀統(tǒng)領和諧校園建設
構建和諧文化,加快民族地區(qū)小康建設的進程
建立社會和諧運行機制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試析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幾個理論問題
注重社會公平 構建和諧社會
生態(tài)文明建設探析
毛澤東的和諧社會思想及當代價值
參考文獻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第三,實事求是之所以成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原則,是不斷總結歷史經驗教訓的必然結果。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品質就是要理論聯系實際。馬克思主義強大的生命力和發(fā)展動力就在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它在不同時代不同國家的實踐中,必然存在不同的形式。馬克思、恩格斯曾多次強調,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然而,在各國革命和建設事業(yè)中,要實現馬克思主義與本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有機結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出具有本土特色,更適合本國實際的本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國外是這樣,國內的情況也是這樣?! ≡隈R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提出之前,早期的中國共產黨更多的是傳播和直接使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解決中國革命問題,其中不乏成功的時候,但失敗的教訓也是慘痛的。無論是陳獨秀還是王明,都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忠實學生,但是卻過于忠實,脫離了實際,未能實事求是。毛澤東在黨的六屆六中全會上提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命題后,為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結合開辟了路徑,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在革命和建設實踐中始終從實際出發(fā),實事求是,著眼于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總體指導,靈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分析和解決中國自己的事情,形成了毛澤東思想。當然,毛澤東晚年受自身以及外在的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也曾一度背離了實事求是的原則來使用馬克思主義,也犯下了嚴重的錯誤。以鄧小平為首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對毛澤東的革命功過進行了“三七開”的評價,既充分肯定了以毛澤東為代表的早期中國共產黨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取得的重大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也沒有回避毛澤東晚期背離實事求是原則所犯的錯誤。   ……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高校德育與校園和諧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