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上、下冊)

出版時間:2012-1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邱均平,譚春輝,任全娥 等著  頁數(shù):963  

內(nèi)容概要

  《武漢大學學術叢書: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套裝上下冊)》包括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和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實踐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分為三章,主要是國內(nèi)外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比較研究、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機制、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環(huán)境。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分為十章,主要分析了我國現(xiàn)行的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探討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核心體系,介紹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要素體系,健全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分類體系,構建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運作體系,提出了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指標體系,并依次對人文社會科學人員評價的指標體系、人文社會科學成果的評價體系、人文社會科學機構的評價體系、人文社會科學項目的評價體系等內(nèi)容進行深入研究。人文社會科學評價實踐分為五章,重點探索了h指數(shù)用于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實踐、我國學術期刊國際影響力的計量分析與評價實踐、我國人文社會科學機構評價的實證研究,并詳細介紹了大學評價智能服務系統(tǒng)的開發(fā)與應用、人文社會科學發(fā)展與評價信息系統(tǒng)的開發(fā)和應用等。
  《武漢大學學術叢書: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套裝上下冊)》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05AZX004)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團隊在近十年的研究及實踐基礎上撰著而成的,是目前國內(nèi)第一部全面地、系統(tǒng)地對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并將相關研究成果用于評價實踐的著作,構建了一個包括理論、方法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本書可供管理類專業(yè),如信息管理、情報學、科技管理、科技評估、公共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教育評價與管理等許多專業(yè)的高校師生以及各級管理和決策人員、科技工作者、社科工作者及廣大科研人員閱讀使用。

作者簡介

  邱均平,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和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華中師范大學特聘教授。我國著名情報學家和評價管理專家、文獻計量學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現(xiàn)任湖北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主任、《評價與管理》雜志主編、《圖書情報知識》雜志副主編;兼任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學評估專家,教育部CSSCI指導委員會委員和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南京理工大學等8個單位的研究員、教授或博士生導師,中國索引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等4個全國性學會的常務理事及《情報學報》、《高教發(fā)展與評估》等14種雜志的編委。
  一直從事“情報、計量、評價、管理”領域的教學和研究工作,特別在文獻計量學、科學計量學與網(wǎng)絡計量學、信息管理與知識管理、科學評價與大學評價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指導和培養(yǎng)研究生近130名,其學生中不少已成為學術骨干或學科帶頭人;主持并完成國家和省部級課題30項,獲湖北省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省級一等獎和教育部科技進步獎等36項各類學術獎勵,特別是2004年以來研發(fā)的“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yè)評價系統(tǒng)”被省級鑒定為“國內(nèi)領先”成果;出版的“四大評價報告”在國內(nèi)外影響很大,己成為著名的評價品牌。已出版著作47部,代表作有《文獻計量學》、《網(wǎng)絡計量學》、《知識管理學》、《大學評價與科研評價》、《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yè)評價報告》、《中國學術期刊評價報告》等,其中《文獻計量學》首次構建了理論、方法、應用相結合的內(nèi)容體系,是本學科的奠基之作;《信息計量學》被選為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知識管理學》被評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在國內(nèi)外重要期刊如Scientometrics、《情報學報》、《中國圖書館學報》等上發(fā)表論文426篇,其中有80余篇獲獎或被SCI、SSCI、《新華文摘》、《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全文轉載或收錄。據(jù)權威機構統(tǒng)計和發(fā)布,其學術影響力在“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學科領域名列第一,并被收入國際著名的英國劍橋《世界名人錄》、美國國際《世界名人錄》等十多種大型辭書。

書籍目錄

《武漢大學學術叢書: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上冊)》
 0 引言
 0.1 研究背景與意義
 0.2 核心概念界定
 
 第一編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理論基礎
 1 國內(nèi)外研究現(xiàn)狀與比較分析
 1.1 國外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2 國內(nèi)研究現(xiàn)狀分析
 1.3 國內(nèi)外研究比較與發(fā)展趨勢
 2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機制分析
 2.1 評價機制的內(nèi)涵
 2.2 信息傳導機制
 2.3 公正機制
 3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環(huán)境分析
 3.1 人文社會科學的性質(zhì)、特點及其對評價的影響
 3.2 人文社會科學的建制化
 3.3 我國國情、文化、科技政策方面的影響
 3.4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范缺失
 
 第二編 人文社會科學的評價體系
 4 我國現(xiàn)行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分析
 4.1 我國現(xiàn)行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失效與表現(xiàn)
 4.2 現(xiàn)行評價體系的失效原因分析
 4.3 對現(xiàn)行評價體系的改進思路
 4.4 我國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的構建
 5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核心體系
 5.1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理論體系
 5.2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環(huán)境體系
 5.3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活動體系
 6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要素體系
 6.1 評價主體
 6.2 評價目的
 6.3 評價對象
 6.4 評價標準
 6.5 評價內(nèi)容與指標
 6.6 評價方法
 6.7 評價程序
 6.8 各評價要素之間的關系
 ……
《武漢大學學術叢書: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下冊)》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隨著社會科學事業(yè)的不斷發(fā)展,科學評價工作越來越受到各國政府和社會各界的重視。美國是最早開展科學評價的國家,并已拓展到社會科學領域,采用了不少定量評價方法,例如George Mason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的Henry E.Kilpaterick教授提出社會科學研究評價的9種方法,在國際上產(chǎn)生了較大影響。英國、法國、德國、荷蘭、印度、澳大利亞等許多國家基本上是仿效美國的做法和經(jīng)驗,有的成立了專門的評估機構,有的還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和法規(guī),充分體現(xiàn)了科學評價工作在各國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目前,國外科學評價領域的研究十分活躍,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量不斷增加,但單獨論述人文社會科學評介的論文較少,即使有,也大多集中在成果評價方面。我國對于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的探討,最早見于《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1983年第9期;會議研討始于1982年東北三省社會科學院第三次協(xié)作會議;隨后徬院系統(tǒng)、高校系統(tǒng)又進行了多次研討,并逐漸引起社會科學管理部門和社科工作者的關注。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結構、研究項目、研究成果的評價,越來越成為一種客觀現(xiàn)實需要。

編輯推薦

《武漢大學學術叢書: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套裝上下冊)》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評價體系的構建與實證分析”(05AZX004)的研究成果之一,也是“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團隊在近十年的研究及實踐基礎上撰著而成的,是目前國內(nèi)第一部全面地、系統(tǒng)地對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的理論進行深入研究并將相關研究成果用于評價實踐的著作,構建了一個包括理論、方法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文社會科學評價體系。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人文社會科學評價理論與實踐(上、下冊)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這個團隊很強大。書的內(nèi)容很豐富,資料也夠詳細。
  •   第一次兩個下冊,第二次像糊泥巴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