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10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良寶 頁數:336
Tag標簽:無
前言
“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研究”是2003年年底立項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03JZD0010)基本成果的一部分。1925年,王國維先生敏銳地提出:“今日之時代,可謂之發(fā)見時代,自來未有能比者也。”①20世紀50年代以來,在先秦楚國故地,今湖北、河南、湖南省境,出土了大量戰(zhàn)國時代的竹簡,為這一論斷增添了更加豐富的內涵。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發(fā)現的這類簡冊,有30多批、10萬字以上。其中如荊門包山簡、江陵望山簡、隨州曾侯乙簡、信陽長臺闐簡、新蔡葛陵簡,有墓主生前卜筮方面的記錄和闐于喪葬的記錄;包山簡的大部分和江陵磚瓦廠370號墓竹簡是司法、行政文書;信陽長臺闐簡的一部分、荊門郭店簡、江陵九店簡、上海博物館購藏竹書以及新近披露的清華大學購藏竹書,則是各種珍貴的思想文化和數術方面的典籍。對這些簡冊的整理和研究,吸引了海內外眾多學者的關注和參與,在中國古代出土文獻這門學問中,開辟出一個生機勃勃、前景寬闊的新領域。
內容概要
本書是“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研究”之一?!俺爻鐾翍?zhàn)國簡冊研究”共10冊,是“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是國家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楚簡綜合整理與研究”的重要成果。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即通常所說的“楚簡”,內容豐富,價值重大,涉及眾多學科,具有廣泛的國際影響。這套書分地理、習俗、宗教、文字、語言、思想和《老子》、《周易》、《緇衣》等專題展開探討,體現了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文本復原和內涵探究的最新思考和認識.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
書籍目錄
序言前言第一章 楚簡紀年資料所見圃名 第一節(jié) 殷周時期的紀年方式 第二節(jié) 戰(zhàn)國楚簡中的“以事紀年”資料 第三節(jié) 楚簡以事紀年資料所見國名第二章 楚簡中的都郢地名 第一節(jié) 楚都郢地望的討論 第二節(jié) 文獻與出土楚文字中的都郢地名第三章 楚簡所見楚圃封君輯考 第一節(jié) 楚簡所見楚國封君及封邑地望考 第二節(jié) 其它戰(zhàn)國楚文字所見封君輯考 第三節(jié) 楚國封君資料及相關問題小結第四章 楚簡所見縣名考 第一節(jié) 楚簡縣名資料的認定 第二節(jié) 楚簡所見縣名考 第三節(jié) 其它楚文字資料所見縣名輯考 第四節(jié) 楚縣資料小結附錄 一、再說曾國之謎 二、說包山簡中的“陽城公” 三、楚地“鄭易”新考 四、《地圖集》戰(zhàn)國楚地名校補 五、楚簡所見州、邑、里的資料參考書目地名索引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三,楚筒“以事紀年”資料的價值關于楚簡“以事紀年”數據的研究價值,學者已有討論.劉彬徽認為,紀年資料“都是以一個事件為該年的代稱”,要想探明它所記述的年代、事件,需要“與史書記載相印證,如果某個紀年中的記事同時又見于史書,而史書裹是有年代的,那這個以事紀年的年代也就可確定了。用遣種方法來確定年代又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可以確知為某個絕對年代;第二種則只能確定一個大致的年代范圍,或作為一種推論認定為某年”。①這種方法同樣適用于人物或事件的考證上。下面試以楚簡中的有關紀年資料加以說明。(一)事件、人物可與史書相印證的紀年資料這一種“以事紀年”資料,實際上又包括兩種情況:一是可以直接與史書對號入座,比如《包山》第103號簡文、《鄂君啟車節(jié)》銘文中的“大司馬邵陽敗晉師于襄陵之歲”。據《楚世家》懷王“六年,楚使柱國昭陽將兵而攻魏,破之于襄陵,得八邑”。已有許多學者據此論定遣兩條紀年資料中的“邵陽”就是《楚世家)中的“昭陽”,該事件的發(fā)生年代是在公元前323年(楚懷王六年)。②二是雖不能直接見于史書記載,但通過聯系有關文獻與出土文獻的記載,可以推定是史書中的某件事。比如,《新蔡》簡文中的“口大莫囂陽為[戰(zhàn)]于長城之[歲]口”(甲三。36)、“口莫囂陽為、晉師戰(zhàn)于長口”(甲三.296)與“致師于陳”(甲三.49)等紀年資料,發(fā)掘報告推測(《新蔡》.第183頁)。
編輯推薦
《戰(zhàn)國楚簡地名輯證(繁體版)》:“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楚地出土戰(zhàn)國簡冊研究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