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憲法學

出版時間:2010-6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廣輝  頁數:470  

內容概要

  通過對各個國家憲法的比較分析,可以發(fā)觀各國的憲法,至少是具有代表性的國家的憲法在調整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關系時采取的原則和制度在哪些方面有相同或相似之處.在哪些方面存在差別,然后對其原因進行分析,從中把握各國憲法所采取的調整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關系的原則和制度的歷史基礎、價值取向、文化背景和現實依據,了解當今世界各國的憲法所具有的普遍性與特殊性,在此基礎上,對作為人類文化組成部分的憲法所具有的多樣性有一個直觀的感受,發(fā)現不同國家憲法之間的最大公約數,為它們之間的借鑒提供指導。

書籍目錄

導言   一、比較憲法學的研究對象   二、比較憲法學的研究范圍   三、比較憲法學的體系   四、比較憲法學的歷史   五、比較憲法學的相關學科   六、比較憲法學的比較方法第一編 憲法理論 第一章 憲法的概念   第一節(jié) 不同流派的憲法概念     一、實證主義的憲法概念     二、決斷主義的憲法概念     三、融合理論的憲法概念   第二節(jié) 如何界定憲法的概念     一、涵蓋的屬性     二、邏輯的方法     三、內涵與外延     四、主導屬性 第二章 憲法的觀念   第一節(jié) 憲法意義的變遷     一、作為制度意義的憲法     二、作為特許狀的憲法     三、作為契約的憲法       四、作為對君主絕對權力限制的憲法   第二節(jié) 憲法的基礎觀念     一、自由主義     二、共和主義     三、憲政主義 第三章 憲法理論   第一節(jié) 狄驥的憲法理論     一、國家理論     二、主權批判理論     三、對自然權利學說的批判   第二節(jié) 施米特的憲法理論     一、主權決斷論     二、緊急狀態(tài)理論     三、法西斯的國家主義與大民主思想   第三節(jié) 布坎南的憲法理論     一、關于政府的兩個階段理論     二、關于制度和約易受無政府狀態(tài)攻擊的理論     三、憲法改革   第四節(jié) 哈貝馬斯的憲法理論     一、權利與權利體系     二、憲政國家     三、司法機構與立法機構     四、憲法愛國主義與世界大同共同體 第四章 憲法的創(chuàng)制   第一節(jié) 英國的制憲思想   第二節(jié) 美國的憲法創(chuàng)制思想   第三節(jié) 法國革命時期西耶斯的制憲思想   第四節(jié) 施米特與阿倫特的制憲思想   第五節(jié) 新近的制憲思想     一、布魯斯·阿克曼的憲法變革學說     二、新憲政主義者的有關理論……第二編 基本權利 第三編 國家權力第四編 運行制度后記

章節(jié)摘錄

在中國學者的憲法概念中,憲法的階級屬性和根本法屬性非常突出,在憲法的屬性中居于主導性和決定性的地位,這顯然是中國學者對概念內涵的揭示主要是一種定性研究和分析所導致的結果。而國外學者對憲法概念內涵的分析很多的情形下是立足于經驗的基礎上,側重于對憲法表層功用的闡述,因而給人一種具體性、明確性的感覺。由此而導致的結果是,由于對憲法概念內涵中階級性的強調,所構筑的憲法學體系中,國家制度的內容一直占據比較大的篇幅,而且始終將國家制度的內容放在公民權利之前進行分析。即便是我國現行憲法在結構上作了調整,國家機構的內容安排在公民基本權利義務這一章的后面的情形下,這種體系結構并沒有改變。受此影響,我們非常重視和強調國家對社會的統(tǒng)治和管理作用,強調憲法是統(tǒng)治階級意志和利益的集中體現,很少研究對國家權力的限制或制約問題。即便是對公民權利的研究,在什么意義上來研究公民權利,其與對國家權力的研究之間是一種什么關系,這個問題可以說是不明確的。因而給人造成這樣的印象,研究公民權利就是研究公民權利,研究國家權力就是研究國家權力,似乎國家權力與公民權利之間沒有任何關系。近代憲法為什么將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規(guī)定在一起,都作為國家的根本問題來對待,法國的《人權宣言》之所以宣稱“凡權利沒有保障分權未確立的國家就沒有憲法”,都表明公民權利與國家權力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lián)系,是矛盾的雙方。因而,我們必須從二者之間關系的角度來加以研究,才有可能觸及到問題的實質,抓住問題的要害。因此,國外的學者在人民同政府的關系中來揭示憲法概念的內涵,無論如何有其合理之處,至少與憲法規(guī)定的內容有著程度比較高的一致性。特別是國外學者在人民同政府的關系中來研究憲法概念的內涵時,非常強調憲法對國家權力限制和對公民權利保障的功能,這可以說是西方個人主義價值取向和國家權力有限的傳統(tǒng)在對憲法概念理解上的體現。將中外學者對憲法概念內涵理解作上述比較,主要的意圖是在于說明對憲法概念的解讀,由于受邏輯方法、思維方式、文化傳統(tǒng)等的影響,會存在比較大的差別,還難以形成共識。無論是哪一種理解,都具有其合理和可取之處,不可能說哪一個憲法概念就是絕對合理的,更不具有要肯定哪一個,否定另外一個的意思。只有這樣,才會使人們對憲法概念內涵的揭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而相應地發(fā)展,不至于使憲法概念的內涵發(fā)生僵化。

后記

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法學教育的恢復和發(fā)展,中國的法學研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推動法制的健全、國家與社會生活的有法可依以及法治理念的傳播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在此大的背景下,中國的憲法學不僅擺脫了將階級分析作為唯一科學的方法而對憲法學研究產生的教條式的、意識形態(tài)化的影響,研究方法多樣化,規(guī)范性的程度在不斷增強;而且也使憲法學的內容和體系逐漸地脫離集法學、政治學、經濟學、哲學等學科知識為一體的大雜燴狀態(tài)而呈現出明顯的學科色彩,價值定位上也由將憲法作為國家統(tǒng)治的工具向以人權保障為核心進行轉變。所有這些,都為比較憲法學研究的建立與深入發(fā)展奠定了基礎,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更使得中國比較憲法學的研究有了能夠與外界展開對話、進行借鑒的可能。為了反映我們在比較憲法學研究上進行的探索以及所達到的水平,在充分借鑒和吸收有關成果的基礎上,編著了這本《比較憲法學》,試圖將我們認為比較憲法學中有關的理論、知識的認識以及體系安排所應該貫穿的理念展現出來,引起對比較憲法學研究的重視,并在此基礎上去關注和深入研究有關的問題。我們深知,各國的憲法形式不同、內容更是多樣,且處在不斷發(fā)展變化之中,能夠選擇進行比較的范圍畢竟有限;加上我們自身水平所限,對不同國家憲法之間所作的比較,特別是所作的分析難免有不當之處,誠懇希望有關的專家提出寶貴的批評意見,我們會抱持科學研究應有的態(tài)度認真地接受,并表示萬分地感謝!

編輯推薦

《創(chuàng)新思維法學教材?比較憲法學》是創(chuàng)新思維法學教材。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比較憲法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覺得是比較憲法中 比較好的教材吧 還沒看 但是從目錄看 是我想要的
  •   不錯的教材,這個系列都編寫得很有深度和力度。
  •   這本書的體系清楚,主要介紹的依然是美英德法日幾個主要國家的憲法制度、理論,適合于在學習一般教材的同時,配合參照,加深理解,法學本科、研究生如想深入研究相關理論,可選擇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