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與學校關系的重建

出版時間:1970-1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蒲蕊  頁數(shù):266  

內容概要

  《政府與學校關系的重建·一種制度分析的視角》立足于當代中國社會轉型變革的宏觀背景,采用制度分析的視角,對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問題進行研究。  《政府與學校關系的重建·一種制度分析的視角》除導論和結語外,主要分六個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探討了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時代背景,分析了經(jīng)濟體制、政治體制、市民社會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等外部環(huán)境變化給政府與學校關系帶來的挑戰(zhàn)和機遇。第二部分從國家與社會、政府與市場以及制度變遷與創(chuàng)新等方面,探討了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理論基礎。第三部分運用制度分析、比較分析和歷史分析的方法,對政府與學校關系模式進行了研究。第四部分描述中國政府與學校關系的現(xiàn)實狀態(tài),分析了中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并對改革困境進行制度分析。第五部分以美國、新西蘭、英國、法國、日本、瑞典等國為對象,著重分析了這些國家的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改革實踐,以及制度安排存在的差異和共有的特征與趨勢。第六部分著重對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制度創(chuàng)新進行了探索。

作者簡介

  蒲蕊,女,遼寧錦州人。1997年考入東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0年獲教育學碩士學位;2000年考入華中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03年獲教育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至今在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工作?,F(xiàn)為武漢大學教育科學學院講師,湖北省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委員會理事,中山大學公共管理博士后流動站研究人員。主要研究領域為教育學原理、教育管理學、高等教育學。在《教育研究》、《教育研究與實驗》、《中國教育報》等國內權威學術刊物以及其他核心學術期刊上發(fā)表論文近二十篇,參編學術專著和教材多部,參加國家級、省級科研課題十多項。

書籍目錄

導論一、問題的緣起與分析視角二、研究目的與研究對象(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對象界定三、主要研究問題及基本框架(一)研究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二)基本框架四、國內外研究現(xiàn)狀與研究進展分析(一)學校自治與自主權的角度(二)放權與分權的角度(三)對政府與學校關系本身的探討五、研究的方法論第一章 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時代背景一、經(jīng)濟體制改革及其對政校關系的挑戰(zhàn)(一)市場機制對政府管理教育模式的影響(二)市場機制對教育發(fā)展的挑戰(zhàn)與影響二、政治體制改革及其對政校關系的挑戰(zhàn)三、市民社會的興起及其對政校關系的影響四、全球化與信息化及其對政校關系的挑戰(zhàn)(一)全球化及其對政府與學校關系的影響(二)信息化及其對政校關系的影響第二章 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理論基礎一、國家與社會(一)國家與社會關系的歷史分析(二)有關國家與社會關系的主要理論(三)國家與社會關系的再思考二、政府與市場(一)政府與市場的功能(二)市場失靈與政府失靈(三)政府與市場關系三、制度理論(一)制度的概念(二)制度的類型(三)制度創(chuàng)新理論第三章 政府與學校關系模式的制度分析一、中央集權模式(一)法國的政府與學校關系(二)前蘇聯(lián)的政府與學校關系二、地方分權模式(一)美國的政府與學校關系(二)德國的政府與學校關系三、中央與地方合作模式(一)日本的政府與學校關系(二)英國的政府與學校關系四、政府與學校關系模式的比較分析(一)不同模式下的政府與學校權限的比較分析(二)影響政府與學校關系模式選擇的制度環(huán)境第四章 政府與學校關系現(xiàn)狀與困境的制度分析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政府與學校關系的改革歷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至改革開放以前(二)改革開放以來二、我國政府與學校關系現(xiàn)狀描述(一)各級政府對學校的行政管理現(xiàn)狀(二)學校擁有的權力(三)校長對辦學自主權的評價(四)影響學校辦學自主權落實的因素三、當代中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困境的制度分析(一)當代中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的主要困境(二)當代中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困境的制度根源第五章 西方國家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與制度創(chuàng)新實踐一、各國調整政庶與學校關系的改革實踐(一)美國的改革(二)新西蘭的改革(三)英國的改革(四)日本的改革(五)法國的改革(六)瑞典的改革二、差異與趨同(一)各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中存在的差異(二)各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中共同的趨向三、各國政府與學校關系改革出現(xiàn)的問題(一)擴大學校自主權未必實現(xiàn)改革目標(二)管理者角色變化與學校內部新的集權(三)改革削弱了教師的職業(yè)特性(四)市場導向的改革影響了教育公平與社會公正第六章 政府與學校關系重建的制度創(chuàng)新一、教育行政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一)政府管理教育職能的重新定位(二)教育管理權力的重新分配(三)政府間關系的重新調整二、教育財政制度創(chuàng)新(一)建立公正的教育經(jīng)費分配制度(二)建立多渠道教育經(jīng)費籌集制度(三)明確各級政府的財政責任(四)完善義務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制度(五)完善貧困學生資助制度三、學校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一)擴大校長權力產(chǎn)生的問題(二)建立學校法人治理結構四、社會參與制度創(chuàng)新(一)通過立法保障社會參與(二)建立健全審議與咨詢制度(三)建立學校、家長、社區(qū)間的伙伴關系(四)大力發(fā)展和完善教育中介組織五、制度環(huán)境的建設與完善(一)經(jīng)濟體制(二)政治體制(三)文化層面結語主要參考文獻致謝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政府與學校關系的重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