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3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秦前紅 頁數(shù):369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平實而精煉地介紹了憲法學理論與實踐的基本內(nèi)容,獨具匠心地采取以憲法基本理論、公民、國家、社會和憲政為順序的結構安排,彰顯了近代憲法基本的價值內(nèi)涵,專設社會與憲政的章節(jié),凸顯我國傳統(tǒng)上對國家權力缺乏強有力的社會控制,以及近代以來憲法文本選出而憲法實踐一直貧弱的現(xiàn)實。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憲法基本理論 第一節(jié) 憲法的概念 一、現(xiàn)代憲法概念的確立 二、憲法的定義 三、憲法的特征 四、憲法的分類 第二節(jié) 憲法思想 一、人民主權思想 二、人權思想 三、法治思想 四、權力制約思想 第三節(jié) 憲法原則 一、人民主權原則 二、基本人權原則 三、法治原則 四、權力制約原則 第四節(jié) 憲法形式與憲法效力 一、憲法形式 二、憲法效力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二章 公民 第一節(jié) 公民概述 一、公民的基本理論 二、中國憲法中的公民概念 三、公民身份與《國籍法》 第二節(jié) 公民基本權利概述 一、關于憲法權利的基本知識 二、憲法權利的體系 第三節(jié) 公民的平等權與政治權利 一、平等權 二、政治權利 第四節(jié) 個人自由權(公民權利) 一、表達自由 二、宗教信仰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一般人格權、住宅權、通信自由權 五、婚姻家庭權 六、我國現(xiàn)行憲法沒有直接規(guī)定的幾項個人自由權 第五節(jié) 公民的經(jīng)濟生活文化權利 一、財產(chǎn)權 二、勞動權與休息權 三、獲得物質幫助的權利 四、受教育權 五、文化權利 第六節(jié) 公民的基本義務 一、概述 二、我國公民基本義務的主要內(nèi)容 思考題 參考文獻第三章 國家 第一節(jié) 國家概述 一、國家學說概覽 二、國家的要素 三、國家性質與國家形式 四、國家的憲法地位及其表現(xiàn) 第二節(jié) 國家的目標與價值 ……第四章 社會第五章 憲政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二、基本人權原則人權在本質上是指人之為人應該享有的權利。近現(xiàn)代意義的人權理論由啟蒙思想家創(chuàng)立?;舨妓?、洛克和盧梭等思想家提出了對西方憲法發(fā)展影響深遠的“天賦人權學說”。這一人權思想形成后便成為西方的主流人權理論。馬克思主義學者雖然并不贊同天賦人權理論,但對人權作為每個人應享有的道德權利并不否認,并試圖尋找切實可行的方案實現(xiàn)人權?;救藱嗍侨藱嗟暮诵牟糠?。基本人權的內(nèi)容在不斷的擴充和變化,已經(jīng)從生存權、平等權、自由權和財產(chǎn)權等個體性、消極性權利發(fā)展到社會權利、發(fā)展權利等積極性和集體性權利。憲法的基本人權原則是指保障基本人權是憲法的發(fā)展動力、核心價值和終極目標。(一)基本人權原則的憲法體現(xiàn)資產(chǎn)階級啟蒙思想家提出的天賦人權學說,首先在資產(chǎn)階級的政治宣言和憲法中得到了體現(xiàn)。最早將天賦人權理論予以規(guī)范化的,是美國《獨立宣言》和法國《人權宣言》?!丢毩⑿浴访鞔_宣布:“我們認為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他們都從他們的‘造物主’那邊被賦予了某些不可轉讓的權利,其中包括生命權、自由權和追求幸福的權利。為了保障這些權利,所以在人們中間成立政府?!狈▏?789年《人權宣言》公開宣稱:“在權利方面,人們生來是并且始終是自由平等的”;“任何政治結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這些權利就是自由、財產(chǎn)、安全和反抗壓迫”。它還特別指出,“凡權利無保障……的地方,就沒有憲法。”1787年美國憲法和1791年法國憲法,是最早確認基本人權原則的資產(chǎn)階級憲法。美國制憲之父開始認為,有限政府和聯(lián)邦共和的制度能夠有效地保障人權,因而沒有在憲法中規(guī)定人權的內(nèi)容。在民主主義者的討伐聲中,1791年美國國會通過了十條修正案,以“概括列舉”的方式規(guī)定了公民的基本權利。法國1791年憲法以《人權宣言》作為憲法的序言。并在正文中辟專章規(guī)定公民的基本權利。美、法兩國開創(chuàng)的人權憲法保障模式,對后來各國的人權立憲活動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各國憲法無不確認基本人權原則。
后記
本書撰稿人及撰稿分工如下(按撰寫章節(jié)順序排序):秦前紅:緒論、第四章第二節(jié)。葉海波:第一章。涂四益:第二章。戴激濤:第三章。陳俊敏:第四章(第二節(jié)除外)。陳道英:第五章。全書由秦前紅提出編寫大綱,并由秦前紅統(tǒng)一修改定稿。本書之所以再版發(fā)行除了因為讀者的厚愛外,還因為它作為一本“教材”所承載的當然使命:即傳授知識、弘揚法意、彰顯思想、整理思維。而這些使命的完成必以契合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為要務。在這些一個急遽變化的時代,對本書的適時修改應該是一個明智之舉。第l版第二章作者李德龍博士因為工作角色的變化,不能繼續(xù)為本書的修改貢獻才智。在表示遺憾之余,我對他曾經(jīng)為本書所做出的貢獻表示特別地感謝。同時我的博士生宦吉娥為第四章的修改付出了智慧和汗水,在此我也一并表示感謝。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