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7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聞一多 頁數:306
Tag標簽:無
前言
百年武漢大學,走過的是學術傳承、學術發(fā)展和學術創(chuàng)新的輝煌路程;世紀珞珈山水,承沐的是學者大師們學術風范、學術精神和學術風格的潤澤。在武漢大學發(fā)展的不同年代,一批批著名學者和學術大師在這里辛勤耕耘,教書育人,著書立說。他們在學術上精品、上品紛呈,有的在繼承傳統(tǒng)中開創(chuàng)新論,有的集眾家之說而獨成一派,也有的學貫中西而獨領風騷,還有的因順應時代發(fā)展潮流而開學術學科先河。所有這些,構成了武漢大學百年學府最深厚、最深刻的學術底蘊。武漢大學歷年累積的學術精品、上品,不僅凸顯了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學術風格和學術風范,而且也豐富了武漢大學“自強、弘毅、求是、拓新”的學術氣派和學術精神;不僅深刻反映了武漢大學有過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輝煌的學術成就,而且也從多方面映現了20世紀中國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fā)展的最具代表性的學術成就。高等學府,自當以學者為敬,以學術為尊,以學風為重;自當在尊重不同學術成就中增進學術繁榮,在包容不同學術觀點中提升學術品質。為此,我們縱覽武漢大學百年學術源流,取其上品,掬其精華,結集出版,是為《武漢大學百年名典》。“根深葉茂,實大聲洪。山高水長,流風甚美?!边@是董必武同志1963年11月為武漢大學校慶題寫的詩句,長期以來為武漢大學師生傳頌。我們以此詩句為《武漢大學百年名典》的封面題詞,實是希望武漢大學留存的那些澤被當時、惠及后人的學術精品、上品,能在現時代得到更為廣泛的發(fā)揚和傳承;實是希望《武漢大學百年名典》這一恢宏的出版工程,能為中華優(yōu)秀文化的積累和當代中國學術的繁榮有所建樹。
內容概要
本書是聞一多先生的古典文學論文集。書中從多學科、多角度,對神話與詩歌等古典文學進行綜合研究,既采用我國傳統(tǒng)的訓詁考據等研究方法,又廣泛吸納西方人類學、民俗學的研究成果,把神話與詩歌中一些看似孤立的意象串聯起來,將散漫的神話片段還原成先民的生活畫卷,從而在古典文學研究領域開辟出新的道路。
作者簡介
聞一多(1899~1946),本名文家驊,號友三,湖北浠水人。我國著名詩人、學者、愛國民主戰(zhàn)士。1922年赴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1925年回國后,先后任教于武漢大學、青島大學、清華大學。1928年秋任國立武漢大學文學院院長兼國文系主任,為武漢大學文學院的學科建設作出了很多貢獻。聞一多先生一生著作頗豐,有詩集《紅燭》、《死水》,詩歌評論《冬夜草兒評論》,學術著作《楚辭校補》、《詩選與校箋》,學術論文集《神話與詩》、《唐詩雜論》等。綜觀聞一多先生的一生,歷經詩人、學者、斗士三個階段,最終以生命譜寫了一曲最壯麗的詩篇。
書籍目錄
伏羲考龍鳳姜嫄履大人跡考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高唐神女傳說之分析補記說魚司命考道教的精神神仙考歌與詩說舞文學的歷史動向“七十二”端午考端節(jié)的歷史教育屈原問題人民的詩人——屈原什么是九歌怎樣讀九歌九歌古歌舞劇懸解廖季平論離騷匡齋尺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伏羲考①一 引論伏羲與女媧的名字,都是戰(zhàn)國時才開始出現于記載中的。伏羲見于《易·系辭下傳》,《管子·封禪篇》、《輕重戊篇》,《莊子·人間世篇》、《大宗師篇》《肱篋篇》、《繕性篇》、《田子方篇》'《尸子·君治篇》,《荀子·成相篇》,《楚辭·大招》,《戰(zhàn)國策·趙策二》。女媧見于《楚辭·天問》,《禮記·明堂位篇》,《山海經-大荒西經》,但后二者只能算作漢代的典籍,雖則其中容有先秦的材料。二名并稱者則始見于《淮南子-覽冥篇》,也是漢代的書。關于二人的親屬關系,有種種說法。最無理由,然而截至最近以前最為學者們樂于擁護的一說,便是兄弟說?!妒辣尽ば帐掀啡眨号希禾旎史獾苡谌晁?,后為天子,因稱女皇。此說之出于學者們的有意歪曲事實,不待證明。羅泌《路史后紀》二和梁玉繩《漢書人表考》中的論調,不啻坦白地供認了他們所以不能不如此歪曲的苦衷,所以關于這一說,我們沒有再去根究的必要。此外,較早而又確能代表傳說真相的一說,是兄妹說。
編輯推薦
《神話與詩》:武漢大學百年名典。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