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漢存在句認知對比研究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高文成  頁數:190  

內容概要

      本書系統(tǒng)介紹了國內外現(xiàn)有的英語和漢語存在句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存在句引導詞的意義、存在句的結構、主謂一致與不一致、定指限制、存在句的方向,等等。書中采用認知語言學理論框架對與存在句有關的主要理論問題做了深入系統(tǒng)的研究,有不少新穎且有價值的觀點。書中最后建立了一個存在句的基本認知模型,經過不同語序的多種語言的驗證,證明具有普遍的解釋力。本書以BNC和《圍城》為語料,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結合的研究方法,結論具有代表性。本書的讀者對象為語言學專業(yè)研究生、語言學教師、語言研究者以及其他對語言研究感興趣的讀者。

作者簡介

高文成,上海海洋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上海外國語大學語言學博士,華中師范大學英語系文學碩士,碩士生導師。長期從事英語專業(yè)本科和碩士研究生的語言學教學和科研工作,授課和論文指導多次獲獎。先后在《外語學刊》、《外語電化教學》、《四川外語學院學報》等刊物上發(fā)表論文20余篇。先后承擔并完成了多項科研項目,包括教育部重大項目“中國高校外語教學改革與發(fā)展策略研究”的一個子項目“大學生英語學習中的僵化現(xiàn)象與教改體系研究”和上海外國語大學重點科研項目“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百科大詞典”等。已經出版了著作7部,包括《語言學精要與學習指南》(清華大學出版社)、大學生英語文庫《名人故事篇》(初級)(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參編《新編商務英語翻譯》(高等教育出版社)、參編《英語習語精選》(湖北教育出版社)等。主要研究方向為理論語言學、認知語言學和應用語苦學。

書籍目錄

前言1 緒論 1.0 引論 1.1 選題背景 1.2 英語存在句形式研究方法中存在的問題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范圍與方法 1.5 研究布局2 文獻綜述 2.0 引論 2.1 英語存在句的國外研究現(xiàn)狀  2.1.1 20世紀90年代以前的英語存在句研究  2.1.2 20世紀90年代以后的英語存在句研究 2.2 英語存在句的國內研究現(xiàn)狀 2.3 漢語存在句的研究  2.3.1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漢語存在句研究  2.3.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階段的漢語存在旬研究  2.3.3 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漢語存在句研究 2.4 文獻評估3 理論基礎 3.0 引論 3.1 哲學理論基礎  3.1.1 Humbodlt的語言哲學觀  3.1.2 Wittgenstein的“語言游戲”和“家族相似性  3.1.3 經驗現(xiàn)實主義哲學 3.2 認知心理學理論基礎  3.2.1 Vygotsky  3.2.2 Piaget  3.2.3 聯(lián)通主義  3.2.4 認知模式識別:格式塔理論、典型視角和原型匹配  3.2.5 認知神經科學 3.3 認知語言學理論基礎  3.3.1 范疇化   3.3.1.1 范疇化的重要性   3.3.1.2 范疇化的原型理論   3.3.1.3 基本層次范疇與范疇等級  3.3.2 意象與意象圖式   3.3.2.1 Langacker的意象   3.3.2.2 Johnson和Lakoff的意象圖式  3.3.3 識解關系   3.3.3.1 方面選擇   3.3.3.2 場景視角   3.3.3.3 凸顯   3.3.3.4 抽象  3.3.4 射體與界標4 射體與界標:存在句結構的認知研究 4.0 引論 4.1 存在there與指示there的區(qū)別 4.2 存在句選擇there而非here的認知原因 4.3 存在句的結構特點 4.4 存在句結構的認知解釋  4.4.1 認知語法的雙極象征結構  4.4.2 認知語法的詞類觀:事物和關系勾畫  4.4.3 英語存在句結構:射體與界標及圖式轉換 4.5 漢語存在句結構的認知考察  4.5.1 漢語存在句的結構特點與分類  4.5.2 漢語存在句結構的認知考察  4.5.3 “滿N1的N2”特殊存在結構的認知研究 4.6 英漢存在句結構的共性與差異 4.7 小結5 象似性和主觀化:主謂一致與不一致的認知研究6 心理空間與心理接觸:存在句定指限制的認知研究7 概念化:存在句方向的認知研究8 結束語附錄:《圍城》(第6章)中的存在句語料參考文獻致謝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英漢存在句認知對比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是一本質量較高的學術專著。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