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學百年

出版時間:2008-6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麻天祥 主編  頁數(shù):528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百年來,中國社會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國家民族深受苦難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經(jīng)過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終于進入建設強大的現(xiàn)代化的社會主義社會的新時期。在這期間,隨著中國民族意識的覺醒和高揚科學、民主兩面大旗的新文化運動的廣泛影響,以及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普及和運用,極大地推動了中國人文和社會科學的發(fā)展。    在中國佛教研究領(lǐng)域,先后涌現(xiàn)了一大批運用歷史學、哲學、社會學、語言學和邏輯學的理論和方法來研究佛教的著名學者,其中如梁啟超、陳垣、熊十力、胡適、湯用彤、馮友蘭、呂澂;在新中國成立后致力于倡導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研究佛教的季羨林、任繼愈、石峻、郭朋等人,以及自改革開放以來活躍于佛教研究領(lǐng)域的一大批老、中、青學者。在佛教界,也出現(xiàn)太虛、法尊、印順等著名學僧,歐陽漸、王恩洋等居士;近年隨著全國佛教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也涌現(xiàn)出不少在佛教研究方面取得可觀成績的中青年學僧和居士。    在這百年期間,中國教內(nèi)外的學者對中國佛教歷史、教理、哲學、文學、藝術(shù)等領(lǐng)域的研究,取得前所未有的豐碩成果,發(fā)表了數(shù)量龐大的專著和論文;在對佛教文獻,特別是對敦煌佛教文獻和各種大藏經(jīng)、佛教典籍的研究和整理方面也取得巨大的成果。    本書是關(guān)于研究“佛教”的文集,書中具體收錄了:《試論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及其意義》、《論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承繼和獨特貢獻》、《世紀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與展望》、《佛教學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述論中國佛教的居士戒律學》等文章。

書籍目錄

成績輝煌,來路方長(代序)佛學百年的綜合性研究  科學與理性的佛學百年  20世紀的華嚴學研究  要把佛學放到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中去進行研究——也談佛學的研究方法  百年佛教的歷史命運與反思——以經(jīng)錄為中心的考察  中國近代文化思潮中的佛教復興  百年清代藏傳佛教研究  20世紀以來清代漢傳佛教研究回顧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禪宗研究方法論的兩次轉(zhuǎn)向述評(1949—1991年)  論歐美佛教研究的分期與轉(zhuǎn)型當代生活禪研究  生活禪和生活禪夏令營唯識學研究  論熊十力對佛教唯識學的批評  民國年間新舊唯識之論爭  中國晚清、民國初期哲學與政治思想接受唯識學的基礎(chǔ)與動機  對百年來華人學者對唯識學研究之初步分析  歐陽竟無唯識學“簡別體用”論的研究學者和佛教人物的專題研究  鐮田茂雄的中國佛教史研究  鈴木大拙的中國體驗——1934年的中國佛教的諸側(cè)面  論鈴木大拙“非邏輯禪”對西方文化的影響  禪定與智慧——略說松本史郎對于“禪”的誤解  太虛大師對佛教平等觀的闡發(fā)  印順的凡夫菩薩論與拉納的超越基督論之比較  百年來中觀學的代表——印順“緣起性空”思想略談  馮友蘭對禪宗研究的貢獻  千年黃檗百年魂  “慧能三偈”是非百年  禪宗史研究與中央中心主義——以胡適的神會創(chuàng)始說為例  試論太虛大師的人生佛教思想及其意義  論趙樸初人間佛教思想的理論承繼和獨特貢獻地域佛教與地域佛學研究  再續(xù)小西天的佛教文化薪火——近現(xiàn)代西域佛教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Beyond the Monastic Walls:Major Trends and Perspectives in Studies in the Functional Dimensions Of Indian Monastic Buddhism in Last One Hundred Years  失寵的偶像——20世紀80年代以來日本的佛教研究及其困境敦煌學與佛教經(jīng)典研究  敦煌遺書與佛教研究——新材料與新問題  百年佛教疑偽經(jīng)研究略述  百年來敦煌寫本《六祖壇經(jīng)》的發(fā)現(xiàn)與研究之論評  宗教與哲學的兩難:《大乘起信論》義理之爭的百年回顧與反思——以呂瀲、印順、牟宗三為主要視角  《華嚴經(jīng)》研究百年述論佛學與宗教學研究  佛教學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世紀之交宗教研究的反思與展望  Impact Of the Growth Of the Internet and the Digitization of Research Materials on the Study Of Chinese Buddhism  宗教未來之我見——以佛教為例其他相關(guān)研究  佛陀的梵行觀  述論中國佛教的居士戒律學  禪宗四祖道信大師生平年代考  《善女人傳>與清代居士佛教附錄  佛學百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詞  應是珞珈原佛地便能清曠即靈山——武漢大學校長劉經(jīng)南在佛學百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式致辭  學非辨問,無以發(fā)明——武漢大學哲學學院院長郭齊勇在佛學百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開幕式致辭  相觀而善謂之摩——“佛學百年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綜述編后記

章節(jié)摘錄

  20世紀的華嚴學研究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黃夏年  對當代佛教學者來說,華嚴宗的研究一直是學者重視的一個重要的宗派,因為這個學派的教義哲理性較強,像華嚴宗的“四法界”、“六相”和“十玄門”等思辨性很強的理論,容易引起關(guān)注形而上的學者的興趣。筆者檢索臺灣大學佛學研究中心的網(wǎng)頁,與“華嚴”主題詞有關(guān)的文章共有1489篇。可見華嚴學的研究是佛教研究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本文回顧20世紀的華嚴宗,給讀者提供一個參考的徑路?! ?0世紀上半葉的研究  如果說20世紀初學者們想用唯識宗的理論來解決社會問題,那么華嚴宗的思辨則是這一時期一些人用來建構(gòu)理論的工具?! ?0世紀初,華嚴宗及華嚴學曾經(jīng)在中華大地興起,楊文會先生曾據(jù)朝鮮藏本考訂《華嚴發(fā)菩提心章》混入《華嚴法界觀門》全文,指出其中的錯簡,是為研究華嚴學的先驅(qū)之一。在僧界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僧人月霞和應慈法師兩大華嚴學匠。月霞曾在江蘇常熟興福寺等地辦華嚴大學,致力于華嚴教學的工作,但是由于機緣不熟,其弟子們并沒有完全繼續(xù)這一事業(yè),大多轉(zhuǎn)行,或者英年早逝。應慈是月霞的師弟,號稱“華嚴座主”,專講華嚴,用力一生。他組織“華嚴疏鈔編印會”,自任董事長,主持編印了《華嚴經(jīng)疏抄》,匯集了中、印、日、藏等十多種文字版本,考訂異同,補正缺失,功莫大焉。寧波七塔禪寺的溥常法師也是一位熱心研究華嚴學的人,他曾經(jīng)撰寫過《華嚴綱要淺說后序》的華嚴學著作,強調(diào)要從性相圓融的角度來化解唯物和唯心的認識,以華嚴宗特有的法界緣起之圓融觀,說明理實因果不思議法門不僅可以超越科學,還可以給科學家找到一個歸宿。溥常法師曾經(jīng)擔任七塔禪寺創(chuàng)辦的報恩佛學院就主講兼院長。在《報恩佛學院章程》第五“課程”條規(guī)定:“本院課程以賢首、慈恩教義為主,其他科學哲學為輔?!薄百t首”即華嚴的異名,佛學院將華嚴教義列為主要課程,要求為僧“對于華嚴大教,人人都能明了,個個都能講解,智并文殊,行齊普賢,這是多么欣幸的事情啊”!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佛學百年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