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5-7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平 頁數(shù):235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優(yōu)死,是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精神文明的呼喚,是人類善待生命的體現(xiàn),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本書系統(tǒng)論述了與人的優(yōu)死有關的生理學、哲學、心理學、倫理學及社會學等問題,同時,系統(tǒng)地探討了死亡標準、臨終關懷、安樂死及死亡教育等優(yōu)死實踐問題。
書籍目錄
緒論 /1第一章 死亡之謎的破解與認識 /3一、死亡研究概況/3(一)人類死亡研究史況 /3(二)如何研究死亡/10(三)人類死亡學的建立 /12二、死亡的定義及標準 /15(一)死亡與生命等諸多過程的關系/15(二)以心跳、呼吸停止為標志的死亡定義/16(三)心、肺、腦死亡定義 /17(四)其他綜合觀點的死亡定義 /18三、腦死亡的標準及其意義 /21(一)腦死亡的標準/21(二)腦死亡的檢查/23(三)腦死亡標準的道德意義 /24四、死亡原因與過程 /26(一)死亡原因及誘發(fā)因素 /26(二)人類的死亡過程/36五、死亡的方式與機理 /40(一)人類的死亡方式/40(二)人類死亡的機制 /42六、樹立科學的死亡觀/45(一)樹立歸宿信念,坦然對待死亡 /45(二)充實人生價值,無愧死亡到來 /45(三)消除迷信思想,無畏直面死亡 /46(四)保持身心健康,安樂進入死亡 /46第二章 臨終關懷概念及其發(fā)展/47一、臨終關懷的概念 /47(一)臨終需要關懷/47(二)臨終關懷的基本概念 /48(三)臨終關懷機構的類型 /49(四)臨終關懷團隊的作用 /51二、臨終關懷的特點 /53(一)臨終關懷的基本特點 /53(二)臨終關懷淡化治療,強調照護 /54(三)臨終關懷機構的設施與活動/56(四)臨終關懷機構的服務 /58三、世界臨終關懷起源與現(xiàn)狀 /60(一)世界臨終關懷起源 /60(二)世界臨終關懷的現(xiàn)狀 /63四、中國臨終關懷的興起與發(fā)展 /65(一)中國傳統(tǒng)文化與臨終關懷 /65(二)中國當代臨終關懷的發(fā)展 /69第三章 臨終心理與關懷/73一、臨終病人的臨終心理理論 /73(一)庫伯勒.羅斯臨終心理發(fā)展理論/73(二)威斯曼和帕蒂森臨終心理理論/76二、臨終病人的臨終心理表現(xiàn) /79(一)臨終病人對病情的覺察 /79(二)不同年齡與不同病情臨終病人的心理特點 /80(三)臨終恐懼心理的影響因素和表現(xiàn) /83(四)臨終平靜心理狀態(tài)及產生機理/86三、對臨終病人的心理關懷 /87(一)對臨終者心理關懷原則 /87(二)滿足臨終病人的需求 /89(三)對臨終者心理關懷的一般方法/91四、瀕死體驗研究概況 /93(一)頻死體驗研究的基礎 /93(二)瀕死體驗的表現(xiàn)/95(三)對瀕死體驗的解釋 /98第四章 臨終癥狀表現(xiàn)與控制 /100一、臨終疼痛的概念與評估/100(一)臨終疼痛的概念 /100(二)臨終病人軀體疼痛的分類 /102(三)癌癥病人疼痛程度的診斷和分級 /103二、疼痛控制的原則與方法/104(一)疼痛控制的基本原則/104(二)癌痛藥物治療的三階梯療法 /107(三)病人自控式止痛(PCA) /112三、臨終心理止痛護理/114(一)臨終心理止痛護理的機制 /114(二)臨終心理止痛護理的原則 /115第五章 臨終病人的生活護理 /117一、臨終病人生活護理原則/117(一)提供舒適的臨終環(huán)境/117(二)做好臨終病人的個人衛(wèi)生 /119(三)給予良好的飲食護理/120(四)安排好臨終病人的日常生活 /121二、臨終病人生活護理方法/121(一)頭部的護理方法 /]2l(二)褥瘡的護理方法 /123(三)飲食的護理方法 /125(四)呼吸系統(tǒng)的護理 /129(五)病人臥床的護理 /131(六)病人洗浴的護理 /133(七)病人大小便的處理 /134三、瀕死護理與尸體料理/138(一)瀕死病人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 /138(二)瀕死病人的護理 /139(三)尸體料理的方法 /141(四)尸體料理中的注意事項/142四、假死的觀察與預防/143(一)人類死亡過程中的假死現(xiàn)象 /144(二)民間對假死的防范措施/144(三)假死的原因與鑒別/145(四)假死的處置 /147第六章 安樂死及其實施的期待 /148一、安樂死的概念與對象/148(一)安樂死的概念與分類/148(二)實施安樂死的對象及條件 /152二、安樂死的由來及現(xiàn)狀/154(一)安樂死的由來 /154(二)安樂死的現(xiàn)狀 /155三、安樂死的道德爭議/157(一)對安樂死爭議的現(xiàn)狀/157(二)對安樂死不同的道德觀念 /158(三)安樂死道德倫理上的肯定 /160四、安樂死的實施與立法/163(一)安樂死的實施 /163(二)安樂死的立法 /164(三)若干安樂死文件的格式/166五、安樂死與臨終關懷的和諧統(tǒng)一/169(一)臨終關懷與安樂死的差異 /169(二)臨終關懷和安樂死的選擇 /170(三)兩者和諧統(tǒng)一的道德意義 /170第七章 以全新的觀念對待死亡 /172一、社會性死亡/172(一)社會性死亡概述 /172(二)社會性死亡和老年人/173二、自殺及其預防/175(一)人類自殺研究概述 /175(二)影響人類自殺的因素/179(三)自殺的心理表現(xiàn) /183(四)自殺的預防與干預 /187三、死亡教育/190(一)當代死亡教育的發(fā)展概況 /190(二)死亡教育的概念、原則與意義/192(三)死亡教育的方法和內容/195四、死亡道德/200(一)死亡道德的形成與特點/200(二)封建社會的死亡道德/203(三)現(xiàn)代社會死亡道德 /207第八章 超越死亡 /212一、人類對超越死亡的追求/212(一)人類超越死亡的方式/212(二)科學對長生不老的研究/220二、實現(xiàn)超越死亡的科學假說/225(一)克隆技術/225(二)腦移植/228參考文獻/233
章節(jié)摘錄
二、臨終關懷的特點 (一)臨終關懷的基本特點 1.服務對象既包括臨終病人也包括病人家屬在醫(yī)院看病,醫(yī)護人員主要是為病人服務的,家屬則是站在醫(yī)生一邊,和醫(yī)生一起為病人奔波。在臨終關懷中,家屬則不僅為病人服務,而且也成為醫(yī)護人員或者說臨終關懷團隊服務的對象。臨終關懷的特點就在于,醫(yī)護人員在關懷臨終病人的同時,也要做好對臨終病人家屬的關懷照顧工作。特別是在病人死亡和死后的時期,要使家屬能夠加強自我護理,承受“喪失”的打擊,接納“喪失的自我”,以適應新的生活,這對保護和增進家屬的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2.服務的內容廣泛全面 臨終關懷服務并非單純的醫(yī)療、護理服務,而是包括醫(yī)療、護理、心理咨詢、死亡教育、社會支援和居喪照護等多學科、多方面的綜合性服務。其范圍一般包括對疼痛或其他各種癥狀的控制,如藥物止痛、神經阻滯止痛;對臨終病人和家屬的心理安慰;發(fā)動社會各界對臨終病人及其家屬的物質幫助和精神支持的社會支援;病人死后對家屬的居喪照護等?! ?.服務形式多樣化、本土化 臨終關懷的服務形式具有服務方式多樣化、本土化的特點。英國的臨終關懷服務以住院照護的方式為主,即注重建立臨終關懷院。美國則以家庭臨終關懷服務為主,即開展社區(qū)服務?! ∥覈呐R終關懷工作者,則正在探索符合我國國情的臨終關懷服務方式。從目前發(fā)展的狀況來看,以臨終關懷病房的形式比較普遍,因為這種形式可以利用醫(yī)院病房的原有人員和設備,人員經過短期培訓,能夠較快地開展工作.當然,在社區(qū)醫(yī)療的支持下,居家照護也是具有發(fā)展前景的形式,這對在家中照護臨終病人就具有特別的實用意義。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