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游

出版時間:2004-6  出版社:武漢大學(xué)出版社  作者:王凱  頁數(shù):330  字?jǐn)?shù):211000  
Tag標(biāo)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本書是以對莊子的核心著述——《逍遙游》的深入分析為基礎(chǔ),從心靈、自然、語言、人生、生態(tài)等多重維度,依據(jù)現(xiàn)代闡釋學(xué)的視角,對莊子美學(xué)進(jìn)行系統(tǒng)闡釋的專著。

書籍目錄

序前言第一章 逍遙游的基本闡析 第一節(jié) 逍遙游的背景 第二節(jié) 逍遙游的詮釋 第三節(jié) 逍遙游與西方的游戲說第二章 逍遙游的心靈維度 第一節(jié) 游心于物之初 第二節(jié) 心靈的凈化 第三節(jié) “虛靜”說與審美觀照第三章 逍避游的自然維度 第一節(jié) 以人之自然合于天之自然 第二節(jié) 自然的涌現(xiàn)與精神的物化 第三節(jié) 以自然的方式顯現(xiàn)自然第四章 逍遙游的語言維度  第一節(jié) 對人類語言的幽深洞察 第二節(jié) 暢游于言說與沉默之間 第三節(jié) 道言與現(xiàn)代西方的語言美學(xué)第五章 逍遙游的人生維度  第一節(jié) 游刃人間世 第二節(jié) 游戲生死間 第三節(jié) 人生當(dāng)逍遙第六章 逍遙游的生態(tài)維度   第一節(jié) 莊子的生態(tài)智慧 第二節(jié) 西方的生態(tài)觀念 第三節(jié) 生態(tài)美學(xué)的思考結(jié)語參考文獻(xiàn)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二、“有待”與“無待”  莊子的“逍遙游”,是要擺脫所有主客觀的限制和束縛,實現(xiàn)人的心靈的自由境界。這個自由境界是絕對的、無條件的精神自由,是心靈的徹底解放,是無蔽的光明,是與道合一的存在狀態(tài)?! 〉牵獙崿F(xiàn)這一絕對自由的境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現(xiàn)實中的人之所以不自由,就是因為心靈受到各種各樣的限制和束縛,用莊子的話來說就是“有累”、“有待”。心靈世界本來是赤子心般的自然無為,晶瑩無瑕,清澈透明,與天地合一。但是,由于人“有累”、“有待”,心靈的世界就被遮蔽了。那么是如何遮蔽的呢?莊子認(rèn)為有24種因素擾亂了人的心靈世界:  貴富顯嚴(yán)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動色理氣意六者,謬心也。惡欲喜怒哀樂六者,累德也。去就取與知能六者。塞道也。(《庚桑楚》)  榮貴、富有、高顯、權(quán)勢、利祿等五項,是錯亂意志的。姿容、舉動、顏色、詞理、氣息、情意六項,是束縛心靈的。憎惡、愛欲、欣喜、憤怒、悲哀、歡樂六項,是負(fù)累德性的。去舍、從就、貪取、付與、知慮、技能六項,是阻礙大道的。只有消解意志的錯亂,打開心靈的束縛,去除德性的負(fù)累,貫通大道的障礙,才能回到內(nèi)心的平靜,達(dá)到清澈空明的狀態(tài),才能順應(yīng)自然,無為而無不為?! ∏f子列舉的24種因素,可歸納為三種累:  其一是“物”累。以外物作為追求的對象,就必然受外部對象的制約和左右,這是“有待”的。人若有了物欲,就不可能自由?!捌涫日呱钫撸涮鞕C(jī)淺?!?《大宗師》)追求物欲必然要掩蓋天機(jī)。與物相爭,爭斤論兩;與人相爭,勾心斗角。其結(jié)果是“以心捐道”、“以人勝天”,使人的生命失去本真的意義。有了物欲,就會爭名奪利,而爭名奪利離不開算計,人愈算計,離心靈自身就愈遠(yuǎn),或離心靈的自然本性就愈遠(yuǎn),正可謂“功利機(jī)巧必忘夫人之心”。(《天地》)  其二是“情”累。這里講的情指的是外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引起的心理過程,如喜、怒、哀、樂等。莊子主張無情,否定情感,而且大多是從正面提出,這極容易給人造成誤解,甚至有學(xué)者認(rèn)為莊子是“無情而主智”或“無情而主理”。這是一種簡單化的理解。我們不能簡單地說莊子是主情或是絕情,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如何正確地把握莊子所講的“情”。實際上,《莊子》一書中,“情”有兩種含義:一種是“欲望”之情;一種是“性命”之情。在《德充符》中,莊子和惠子有一段重要的對話:  惠子謂莊子曰:“人故無情乎?”莊子曰:“然。”惠子曰: “人而無情,何以謂之人?”莊子曰: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惡得不謂之人?”惠子曰:“既為之人,惡得無情?”莊子曰:“是非吾所謂情也。吾所謂無情者,言人之不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被葑釉唬骸 安灰嫔?,何以有其身?”莊子曰: “道與之貌,天與之形,無以好惡內(nèi)傷其身。今子外乎子之神,勞乎子之精,倚樹而吟,據(jù)(槁)梧而瞑。天選之形,子以堅白鳴!”  莊子所要否定的是“不益生”的“欲望”之情,這是一種小情。莊子所要堅持的是“常因自然”的“性命之情”,這是一種大情。莊子也講“樂”,但講的是“天樂”、“至樂”、“大樂”。莊子也講“哀”,但講的是“大哀”,即“哀莫大于心死”(《田子方》)那樣的“哀”。珍重生命、熱愛生命是生命的本真之情,如果失去了對生命的珍重和熱愛,也就等于失去了生命的本真之情,這才是最大的悲哀。可見。莊子是非常重情的?! ∑淙恰爸崩?。這里指的是認(rèn)知活動及其意志和行為,如“去”、“就”、“取”、“與”、“知”、“能”等。莊子并不否定一般的認(rèn)知活動,也承認(rèn)人的認(rèn)識或知識來自于對象,如《大宗師》中所說的“知有所待而后當(dāng)”。但就“逍遙游”的自由境界而言,他是主張排除這種認(rèn)識或知識的。因為“逍遙游”的自由境界是體道的境界,是非語言、非邏輯的。道不是知識,不是認(rèn)識對象,而是一種境界,它不同于對象性的認(rèn)識或知識,不能靠感官感知,而只能靠心靈體驗。對象性的認(rèn)識或知識是一種小知,不能通向道的境界。體道也需要語言,但不是人類日常的語言,而是一種大言,一種自然的語言?!板羞b游”是心靈的自由,是意志的自由,它不受任何條件的限制,也不需要任何動機(jī)的驅(qū)使,這種自由是一種大知,并不是對象性的認(rèn)知所能獲得的。  莊子沒有明確提出“無待”的概念,只是在談及“有待”的問題時,涉及到了與此相對應(yīng)的“無待”的思想。晉郭象據(jù)莊文“猶有所待”和“惡乎待哉”兩句,在注文中多次運用了“有待”和“無待”兩個對應(yīng)概念,例如:  非風(fēng)則不得行,斯必有待也,唯無所不乘者無待耳。(《逍遙游注》)  故有待無待,吾所不能齊也……夫無待猶不足以殊有待,況有待者之巨細(xì)乎!(《逍遙游注》)  卒至于無待,而獨化之理明矣。(《齊物論注》)  推而極之,則今之有待者卒于無待,而獨化之理彰。(《寓言注》)  從郭象開始,用“無待”釋“逍遙”已成為莊學(xué)研究的基本理路?!坝写本褪怯兴鶓{借,有所依賴,是有一定的條件因素限制的,表達(dá)的是事物之間的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制約的關(guān)系。與此相反,“無待”就應(yīng)該是無所憑借,無所依賴,不受具體條件的限制和制約,表達(dá)的是人生自由的境界。  莊子心目中的“道”是一種“無為而無不為”、無目的而又合目的的力量?!暗馈笔亲罡叩淖杂桑畲蟮拿?,是宇宙間最為神奇奧妙的境界。因此,作為“體道”、“聞道”的“游”是最高的自由審美愉悅。人若要達(dá)到這種狀態(tài),就必須全身心地與道融為一體,與道的生命一起律動。莊子以極其優(yōu)美的、散文詩般的語句,形象而浪漫地描繪了鵬之游、舟之游和列子之游。但這些都只是作為“逍遙游”的鋪墊,而不是真正的“逍遙游”,因為這些“游”都是有所憑借、有所依賴的。例如: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逍遙游》)  搏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逍遙游》)  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舟也無力……風(fēng)之積也不厚,則其負(fù)大翼也無力。(《逍遙游》)  列子御風(fēng)而行,泠然善也……此雖免乎行,猶有所待者也。(《逍遙游》)  莊子的確是贊美了鯤鵬和列子,認(rèn)為他們的“游”已經(jīng)達(dá)到了一定的境界,非常了不起。但莊子并不認(rèn)為他們已經(jīng)到達(dá)了最高的自由和審美境界,因為他們的“游”無一例外都要有所憑借。鵬之游要憑風(fēng),舟之游需要水,至于列子,也只有“御風(fēng)而行”,才“泠然善也”。鵬之培風(fēng),舟之乘水,列子之御風(fēng),都是“有所待者也”?! ∪欢叭舴虺颂斓刂?,而御六氣之辯,以遊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逍遙游》)顯然,語氣的轉(zhuǎn)折,其針對性是十分明顯的?! 叭舴颉睂?yīng)于上文的“猶有所待也”的“猶”字而言,表示與上文相反的觀點?!俺颂斓刂鶜庵q”對應(yīng)于上文鯤鵬的“培風(fēng)”、列子的“御風(fēng)”而言,意思是,真正的“逍遙游”是沒有也不需要具體的憑借物的,所“乘”、所“御”的不是具體的風(fēng),而是抽象的“正”和“辯”。這是同鯤鵬“培風(fēng)”而飛、列子“御風(fēng)”而行的根本區(qū)別?!耙赃[無窮”對應(yīng)于上文鯤鵬“海運則將徙于南冥”和列子“旬有五日而后反”而言。暗示出鯤鵬之飛、列子之行,雖然都很了不起,但還不能進(jìn)入到無限的境界,依然是有限的。真正的“逍遙游”是“以遊無窮”,即游于無限,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顯然與鯤鵬之飛、列子之行也是不同的?!皭汉醮笔菍ι衔乃械挠写裕诜丛懼邪凳境隽苏嬲摹板羞b游”是沒有任何具體的憑借和依賴的。  “乘”、“御”也可看做是一種“待”,但不是待物,而是待道,是待道而游。這里講的待道而游,并不是把道作為游的條件,而是指順道而游?!俺恕笔琼樀囊馑?。郭象以“順萬物之性”釋“乘天地之正”,正是以“順”解“乘”。莊子在其他篇也講到了“乘”,如《山木》篇中的“乘道德而浮游”, 《人間世》篇中的“乘物以游心”等。林希逸注日:“乘道德者,順自然也。”宣穎則以“隨物”釋“乘物”。(《南華真經(jīng)解》)他們都是把“乘”解作隨“順”。至于“正”,按《說文》: “正,是也?!焙螢椤笆恰?按《爾雅·釋言》:“是,則也。”郝懿行疏:“是事可法則?!恰奔捶▌t、規(guī)律之義,是事物之本性。所以,“乘天地之正”是指順應(yīng)天地的法則,亦即待道、順道。

媒體關(guān)注與評論

  序  《莊子》是人類文化史上一部奇書。自它產(chǎn)生以來,有關(guān)它的研究可謂汗牛充棟,且現(xiàn)在每年還在產(chǎn)生大量的研究論著。《莊子》為什么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這是我多年來一直在深深思考的問題?!肚f子》產(chǎn)生于中國的戰(zhàn)國時期,這個時期,鐵器的運用還剛開始,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不能說高;社會制度應(yīng)是奴隸制時代,根本算不上先進(jìn)的社會。然而它產(chǎn)生的思想?yún)s是如此之深刻,今日讀來仍感新鮮,而且它所提出的不少問題具有永恒的價值,需要人類永久性地探討。顯然,人類的精神生產(chǎn)與物質(zhì)生產(chǎn)是不同步的,精神可以在相當(dāng)程度上超越物質(zhì)的生產(chǎn)水平,超越時代?!肚f子》這部偉大的著作的出現(xiàn),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 ∽鳛橐徊空軐W(xué)著作,《莊子》探討的是宇宙本體的問題、人性問題、人的生存與命運的問題、人與他的外部世界的關(guān)系問題,這些問題屬于哲學(xué)的經(jīng)典問題,所有的哲學(xué)家都不能回避它們。關(guān)于這些問題,莊子有他獨到的見解?! ∏f子敏銳地發(fā)現(xiàn)人的本性是自由的,而且是精神的自由,只是他沒有用這個詞,他用的是“逍遙游”?!跺羞b游》作為《莊子》的開篇,不是沒有深意的,事實上,“逍遙游”既是《莊子》的邏輯起點,也是《莊子》的邏輯終點?!板羞b游”的突出特點是“上下與天地同游”。“上下”意味著超越時空的自由度;“與天地同游”說明自由的本質(zhì)。所謂與“天地同”,也就是與天地一體,原來,莊子的自由從本質(zhì)上來看就是自然。《莊子》中著名的“化蝶”,重要的是“不知”蝶化為莊子還是莊子化為蝶,這個“不知”,之所以不知,是因為從本質(zhì)上來看,蝶與莊子本來就是一體的?! ‘?dāng)然,從認(rèn)識論的角度講,莊子是人,蝴蝶是物,人是不能化為物的,但是,在精神上,人與物未嘗不可以做到合為一體,這個“合”,莊子認(rèn)為是“化”,“化”是“合”的最高層次。通常我們說的“天人合一”,準(zhǔn)確地講是天人化一。中華文化是非??粗亍盎边@個概念的?! ≌驗槿绱?,莊子講逍遙游的幾個條件——“無功”、“無名”、“無己”中,“無己”最為重要。只有無己,才能真正做到化己為物?!盁o功”、“無名”,不是說不要建功立業(yè),只是不要以功名為目的,用《老子》的話來說,是“為而不恃”,既然“為”,自然有功名在,但不要在意它,而要將功與名懸置起來?!盁o己”當(dāng)然不是說要將己毀滅,將己毀掉,生命沒有了,還哪里有逍遙游?那又如何做到“無己”呢?懸置是不行的,只能是超越。超越是精神能動性的最高層次。超越在這里說的意思是精神上泯滅已與物的對立。已與物本是兩分的或者說對立的,用現(xiàn)代哲學(xué)的話來說,叫主客兩分或主客對立,超越通過精神的能動性實現(xiàn)二者的化一,這種超越當(dāng)然不是一般人做得到的,只是“至人”所為。雖然普通人成為不了至人,但至人卻是普通人的理想存在?!肚f子》這部書整個地講人的理想境界,而不是現(xiàn)實境界。理想境界雖不是現(xiàn)實境界,卻是現(xiàn)實境界追求的方向。  《莊子》哲學(xué)的關(guān)鍵詞,在我看來,是“無己”?!肚f子》用很多不同的表述方式說的其實都是這個概念。它的“去累”、“心齋”、“坐忘”、“葆光”,說到底就是要讓人在精神上實現(xiàn)“無己”。 《大宗師》中有這樣一段:“仲尼(足就)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謂坐忘?!@“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不就是“無己”嗎?

圖書封面

圖書標(biāo)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逍遙游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5條)

 
 

  •   在圖書館借了以后想買一本留著,有很大的啟發(fā)
  •   不知道,替別人買的,自己沒看!
  •   以前看過,還可以,條理清晰,沒有花里胡哨的名詞。作者還是我的校友,所以還是來淘一本。
  •   對于“無為非不為,只是任自然而為”之論點,惜未深入論述。此為其一;第六章與本書主題似乎少有聯(lián)系,此為其二;至少有二處對《莊子》的理解有誤,不知是出于論點的考慮,還是其他原因?此為其三。總之,本人覺得本書不及時曉麗的論莊之書。
  •   是作者的畢業(yè)論文,所以看起來不是很生動,相比較其他的書籍來要遜色些。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jī)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