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黃飛 編 頁數(shù):300 字數(shù):59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自1981年美國首次報告臨床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艾滋病)病人至今的28年來,艾滋病已蔓延至全球各地,成為人類面臨的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目前全球存活的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3300萬,而且每年還有250萬人新感染艾滋病病毒。我國自1985年在北京發(fā)現(xiàn)第一例外籍艾滋病病人以來,艾滋病已經從邊疆、沿海地區(qū)迅速蔓延到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傳播途徑已經從以經吸毒傳播為主轉變?yōu)橐孕詡鞑橹?。截?008年底,全國累計報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已超過26萬,專家估計我國2007年底的艾滋病病毒感染存活者為70萬人?! ∽詮陌滩∵M入我國后,黨中央、國務院對該病的防治工作給予了高度重視。國務院1998年發(fā)布了《中國預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guī)劃(1998-2010年)》,在2001年和2006年又分別制定了《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1-2005年)》和《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年)》等文件作為我國艾滋病預防控制的綱領性文件。后一文件中明確了我國到2010年對艾滋病的控制目標以及2007年和2010年必須完成的工作指標,為我國艾滋病的預防控制指明方向。我國還于1995年成立了以國務院領導掛帥,由衛(wèi)生部、公安部等30多個部委組成的國務院艾滋病防治協(xié)調委員會,國家每年設立的艾滋病防治??钜矎囊郧暗?500萬元人民幣增加到2008年的9.53億元人民幣?! 槁鋵崱吨袊A防與控制艾滋病中長期規(guī)劃(1998-2010年)》和《中國遏制與防治艾滋病行動計劃(2006-2010年)》中的各項工作,盡快遏制艾滋病在我國的快速增長趨勢,全國各族人民正在不懈地努力。由于種種原因,目前基層衛(wèi)生工作者對艾滋病防治技術力量掌握還嚴重不足。因此,我們組織了在流行病學、實驗室、1臨床和咨詢工作上有豐富經驗的專家和醫(yī)生,汲取目前國內外的先進經驗,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編寫本書,以供廣大衛(wèi)生工作者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中參考?! ”緯卜?2章,分別從艾滋病的基本知識、監(jiān)測檢測、高危人群基數(shù)估計、干預、治療關懷、職業(yè)性暴露、督導評估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闡述,力圖使廣大衛(wèi)生工作者一冊在手,即能開展工作。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基本知識 一、基本概念 二、病原學與分子生物學 三、致病機理 四、臨床表現(xiàn) 五、預防控制策略 主要參考文獻第二章 診斷標準 一、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二、艾滋病病人 三、病例分類 主要參考文獻第三章 艾滋病綜合監(jiān)測 一、艾滋病綜合監(jiān)測的定義和內容 二、疫情報告 三、人群篩查 四、哨點監(jiān)測 五、行為監(jiān)測 六、專題調查 七、相關資料的收集 主要參考文獻 本章附件第四章 咨詢檢測 一、艾滋病咨詢基本知識 二、自愿咨詢與檢測(VCT) 三、醫(yī)療衛(wèi)生機構的醫(yī)務人員主動提供艾滋病檢測咨詢(PITC) 主要參考文獻第五章 高危人群規(guī)模估計 一、開展艾滋病高危人群估計的意義 二、艾滋病高危人群估計的常用方法 三、女性性工作者人群規(guī)模估計 四、吸毒人群規(guī)模估計 五、男男性接觸人群規(guī)模估計 六、嫖客人群規(guī)模估計 七、如何選擇艾滋病高危人群的估計方法 主要參考文獻第六章 干預 一、吸毒人群干預 二、女性性工作者行為干預 三、男性同性性行為人群中HIV/STI的預防干預 四、母嬰阻斷 五、流動人口干預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第七章 實驗室檢測 一、HIV實驗室操作技術要求 二、HIV抗體檢測 三、HIV-1p24抗原檢測 四、快速測定法 五、HIV檢測及其臨床意義 六、CD4和CD8的檢測及其意義 七、HIV的核酸檢測及其意義 八、HIV培養(yǎng) 九、HIV-1BED發(fā)病率的檢測及其意義 十、耐藥檢測及其意義 主要參考文獻第八章 治療與護理 一、洽療 二、護理 主要參考文獻第九章 消毒與防護 一、基礎知識 二、常用消毒方法 三、常用消毒劑 四、各種污染物品、醫(yī)療器材的消毒方法 五、污物管理 六、病房布局 七、醫(yī)務人員自身防護 主要參考文獻第十章 職業(yè)性HIV暴露后預防第十一章 督導與評估第十二章 宣傳教育第十三章 附錄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