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韓

出版時間:2009-2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熾成  頁數:23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在中外歷史上,有很多對偉大的師生,他們給時人和后人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就中國歷史而言,他們中離我們最近的一對是康有為和梁啟超。中國人對這一對師生都很熟悉,這不僅因為他們發(fā)動了極大地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戊戌變法,而且還因為他們具有博大精深的思想,留下了豐富多樣的著作。當我們打開他們的著作,研究他們的思想時,無不肅然起敬。    就外國歷史而言,有兩對師生很值得我們注意,他們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亞氏以“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之言揚名于世。當然,此言是針對柏拉圖說的。雖然我們沒聽說柏拉圖對他的老師蘇格拉底說過這樣的話,但是,他對老師同樣也是不盲從的。這連環(huán)的師生三人是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西方兩千多年的思想史無不打上他們的深深的烙印。    本書要研究的也是一對偉大的師生:荀子和韓非子。這一對生活在戰(zhàn)國末年的大思想家,對人類社會,對人類歷史進行過深刻的反思,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社會歷史哲學思想。在這方面,前賢已有很多研究。在本書中,筆者希望在總結前賢研究的基礎上對這些思想進行新的探討,提出個人的看法。對荀韓人性論,筆者之見尤其與前賢的不同。依拙見,他們均不為性惡論者。為茍韓人性論平反,是拙作的一個大膽嘗試。筆者認為,荀子應該是性樸論者(詳本書第二章),而韓非子則對性之或善或惡問題不關注(詳本書第七章)。

作者簡介

周熾成,男,1961年生于廣東郁南,哲學博士,華南師范大學政治與行政學院教授,政治系副主任。在中山大學哲學系取得學士學位(1982年)、碩士學位(1986年)、博士學位(2004年)。自1986年起在華南師范大學工作,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4年至1998年留學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univetsity of Alberta)哲學系,獲碩士學位。研究興趣以中國哲學為核心而涉及教育、歷史、文化等多個方面。個人獨立完成并出版專著和譯著8部,發(fā)表論文70多篇。

書籍目錄

導言 對影響深遠的師生上編 荀子的人性論與社會歷史哲學 第一章 性惡論的悖難  一、性偽之分與化性起偽  二、兩種不同的人性  三、對性惡的論證  四、如何得善  五、性惡與原罪 第二章 荀子不是性惡論者   一、幾種比較   二、《性惡》的作者不是荀子   三、《性惡》在儒學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社會建構  一、群分與禮義  二、欲與禮義  三、社會秩序與社會穩(wěn)定 第四章 社會精英與君子   一、何謂精英   二、精英的君子化   三、君子與小人之異同 第五章 為君之道  一、群分與君王  二、重民、愛民、惠民   三、如何用人 第六章 歷史情懷   一、古今對比   二、法先王和法后王中編 韓非子的人性論與社會歷史哲學 第七章 韓非子是性惡論者嗎   一、從一篇賦談起   二、價值中立的人性觀  三、荀韓比較 第八章  以利為基礎的社會關系   一、家庭成員間的關系   二、君臣關系   三、其他社會關系 第九章 輕德尚力與非道德主義辨   一、輕德尚力   二、非道德主義辨   三、公正與守信 第十章 變動的歷史   一、歷史三期說   二、古今差異 第十一章 個人主義與現實主義   一、個人主義   二、現實主義下編 荀韓之學的歷史影響 第十二章 在傳統(tǒng)中國之影響   一、戰(zhàn)國末年至漢代的影響   二、魏晉至宋明的影響   三、清中期的荀學復興 第十三章 在現代中國之影響附錄一 周熾成與張峰屹關于荀子是性樸論者還是性惡論者的討論附錄二 略論法家的智性傳統(tǒng)——與余英時先生商榷附錄三 鬧劇背后:從思想史的角度看“評法批儒”運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上編 荀子的人性論與社會歷史哲學  第一章 性惡論的悖難  社會歷史哲學要研究的問題很多,人性問題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問題之一。在世界上,中國是最早對人性問題進行反思并提出系統(tǒng)的理論的國度。人們一提到中國的人性論,必然會首先想到孟子和荀子?! ”娝苤?,孟子是性善論的創(chuàng)立者和代表者,而荀子被認為是性惡論的代表者和創(chuàng)立者。在《荀子》一書中,確實有一篇名垂千古的《性惡》篇。2000多年來,沒有人懷疑該篇的作者是荀子。但是,我有一個大膽的假設:該篇很可能不是荀子本人所作,而是出自其后學之手。筆者將在下一章中小心求證這一假設。本章先分析一下《性惡》篇本身,我將著重談其中的悖難?! ∫?、性偽之分與化性起偽。  《性惡》篇開頭的第一句話就是:“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弊髡唛_門見山地點明了全篇的主題。要理解這一主題,首先要明白性偽之分:  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學,不可事。……不可學,不可事而在人者謂之性;可學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謂之偽,是性偽之分也。

編輯推薦

  《荀·韓:人性論與社會歷史哲學》平反千年冤案,闡發(fā)荀子非持性惡論;推翻悠久陳說,揭示蘭陵實主人本樸。拿開不實之詞,述說韓非不棄道德心;比較師生二人,申明儒法共有價值體。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荀·韓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書中的觀點自成一家,不過還有待商榷。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