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仰賢 頁數:439 字數:42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自伏羲作八卦,因而重之為六十四卦,距今已有七千余年歷史,易象深明,易道廣大悉備,文王以之系辭而成書?!吨芤住芬驅袤邥丛馇胤伲诺靡员4嬷两?,易學在西漢以前均以象數解《易》至東漢易學之象數,多有失傳,難以解《易》,則演變繁雜,后尤以虞翻之爻變解《易》.多迂曲難從,至魏王弼一掃象數,提出『得意亡象』,并充以老莊之說,逐漸形成義理學派,至唐宋大盛,尤以宋程氏之『得其義,則象數在其中矣』。這是本末倒置,其實象數與義理本不可偏廢,然《易》當求實是而已,但其本在象數,有此象數才有此易理,《易》無象外之理,義理派撇開象數只談義理,乃棄本求末。象數學首推焦氏《易林》。《易林》乃西漢焦延壽所作,焦氏問《易》于孟喜,而孟喜能兼明陰陽,畢田王孫之業(yè),延壽深得之而傳授京房。前儒視焦、京之學為術數小道,鄙棄不談,此大誤也。焦、京之學皆《易》之大道。焦氏《易林》實為集西漢以前象數學之大成, 一卦變六十四卦,卦總四千零九十六自然大象,具二萬四千五百七十六自然小象,包羅天下萬事萬物,以通天下之志,以成天下之務,以定天下之業(yè),以斷天下之疑?!兑住分链笾敛?,無可與以比擬,《易》之變化,無有窮盡,不在其辭皆在其象數也?!兑琢帧分o簡雅而奇,其象隱以之顯,其理隱微而深,作者在《周易辨似》中多有引用,以辨別東漢以來諸儒解卦之似是而非,以證象數之真理。凡正確者予以肯定而從之,對似是而非者,以焦、京之象數學,予以辨證之。并將《京房易傳》擇其善者例入每卦之卦首,以明卦義。
內容概要
周子曰:“圣人之精,畫卦以示,圣人之蘊,因卦以發(fā)。卦不晝,圣人之精,不可得而見,微卦,圣人之蘊,殆不可悉得而聞。易何止五經之源,其天地鬼神之奧乎”。(通書)精者精深而隱微,蘊者乃卦中藏有吉兇悔吝,消息進退存亡之義理。天地之大,鬼神之幽,無不從卦象隱以之顯,故欲得圣人之精蘊,必從卦象研求而發(fā)微,自春秋戰(zhàn)國至漢,治《易》者皆主象數也。濂溪公治《易》亦首本象數,而后閘發(fā)義理,故謂圣人之精蘊,畫卦以示、因卦以發(fā)。《太極圖說》及《通書》所例諸卦,皆本象數而論,雖微言大義,皆隱寓于象數之中。傳于二程,而程子以時化哲理而自成一家之說也。
書籍目錄
自序緒論 一、論象 二、論互卦 三、論數 四、論飛伏 五、論旁通升降 六、論時、位、德、承、乘、比、應 七、論先后天卦位 八、論消息卦 九、論繇亂上經 卷一 乾 坤 屯 蒙 需 訟 師 比 卷二 卷三 卷四下經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主要參考書目
章節(jié)摘錄
二、三、四爻體為坤,而離象不見,故女子貞不字。坤為年,坤數十,三動反正離。離為女子,為大腹,震字為孕。初二、三為正震,五、四、三為反震,正反觀之,皆為孕象,故十年乃字氣六三。即鹿無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埂⒙垂艜r通用。三、四、五爻為艮,而三爻為艮初,艮為山,故為山麓。即,就也。虞,備虞也。此言山麓田獵而無備虞。震為木,焦氏《易林》艮亦為木,六三下卦震體,上卦艮體,艮震為林。三又為互坤,坤為虛,故曰惟入于林中,陰柔下居,而三爻居剛,柔不能安。居剛而不中、不正,以致妄動。雖貪于所求,而上無正應,妄行取困。往吝,窮也。必陷于林中,君子見幾,不如舍去以避羞吝。六四。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虞翻曰:“乘三也,謂三已變坎為馬,故曰乘馬,馬在險中,故曰班如也”虞氏以三變坎求乘馬班如之象,不妥。三為坤體,六四為坎,焦氏《易林》坤坎皆為馬,而六四下陰震之初九,震為馬、為足、為動、為乘,六四已俱乘馬班如之象,不必以卦變求釋。六四以柔順而居近君之位,四與初為正應,艮為求,婚媾而已。六四上承九五陽剛,故往吉而無不利。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兇。九五,坎體??矠樗?、為雨、為膏。九五雖以陽剛中正而居尊位,然當屯膏之時,陷于險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