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流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研究

出版時間:2007-12  出版社:中山大學  作者:周大鳴,呂俊彪  頁數(shù):290  字數(shù):267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是《中山大學學術叢書》之一的《珠江流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研究》分冊,書中透過對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村寨所進行的田野調查,同時結合對珠江流域區(qū)域文化的全面考察,研究珠江流域不同族群的社會與文化的變遷情況,探討族群與區(qū)域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

書籍目錄

緒論 一、族群與區(qū)域文化 ?。ㄒ唬┳迦骸 。ǘ┪幕瘏^(qū)域與區(qū)域文化 ?。ㄈ┳迦何幕c區(qū)域文化的互動  二、珠江流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 三、本書研究的意義 四、本書研究的主要問題和理論創(chuàng)新 ?。ㄒ唬┲饕獑栴} ?。ǘ├碚搫?chuàng)新 五、本書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一章 珠江流域族群文化概述 一、珠江流域族群文化的歷史淵源 二、珠江流域的族群分布 ?。ㄒ唬讯闭Z族民族(百越——壯侗族群) ?。ǘh藏語系藏緬語族民族(氐羌——藏彝族群) ?。ㄈ┟绗帯⒚细呙藜捌渌褡濉∪?、珠江流域多元化的族群關系 ?。ㄒ唬┖椭C共融的族群關系 ?。ǘ┥嬆J脚c經濟生活的多元互補格局 ?。ㄈ┒嘣蝗诘奈幕诙?珠江流域的區(qū)域文化 一、珠江流域的自然地理與人口分布 二、珠江流域的區(qū)域文化概貌 ?。ㄒ唬┲榻嫌危ㄔ瀑F高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 ?。ǘ┲榻杏危◤V西)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  (三)珠江下游(珠江三角洲)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 三、山地族群的區(qū)域文化特征 四、平壩、河谷雜居族群的區(qū)域文化特征第三章 珠江流域族群社會的田野考察 一、金保寨:一個藍靛瑤村寨 ?。ㄒ唬┳匀簧鷳B(tài)環(huán)境 ?。ǘv史沿革 ?。ㄈ┗橐雠c家庭 ?。ㄋ模┙洕睢 。ㄎ澹┳诮绦叛雠c社會權威 ?。┙逃c衛(wèi)生  (七)禁忌與風俗習慣 ?。ò耍┳迦宏P系 二、隴法寨:背隴瑤人的家園  (一)自然生態(tài)環(huán)境 ?。ǘv史沿革 ?。ㄈ┤丝诮Y構與婚姻家庭 ?。ㄋ模┙洕睢 。ㄎ澹┙逃c衛(wèi)生 ?。┳诮绦叛觥 。ㄆ撸┳迦宏P系 三、莊子村:城市邊緣的彝族村落 ?。ㄒ唬┬扒f子村概況 ?。ǘ┤丝谂c婚姻家庭 ?。ㄈ┙洕c生計模式 ?。ㄋ模┥鐣刂婆c鄉(xiāng)村習慣法  (五)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 四、多依村:水邊的布依人家 ?。ㄒ唬┍弧罢J定”的布依族 ?。ǘ┙洕钆c生計方式  (三)多依人家的生命禮俗 ?。ㄋ模┥耢`與信仰儀式  (五)旅游與生計 ……第四章 珠江流域族群社會與文化的變遷第五章 珠江流域區(qū)域文化的互動與整合第六章 珠江流域族群與區(qū)域文化專題研究主要參考資料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珠江流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研究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本書是《中山大學學術叢書》之一的《珠江流域的族群與區(qū)域文化研究》分冊,書中透過對一些少數(shù)民族聚居村寨所進行的田野調查,同時結合對珠江流域區(qū)域文化的全面考察,研究珠江流域不同族群的社會與文化的變遷情況,探討族群與區(qū)域文化之間的互動關系。”好書。教授學問,開卷有益。
  •   資料詳盡,包羅萬象,作為一種資料參考不錯,但沒有多少獨到見解。譬如:讀者關心的珠三角地區(qū),尤其南番順地區(qū)的人種構成問題;南雄珠璣巷后裔有多少中原成分,多少漢化成分;獨特的三角區(qū)人外貌、話音、自命的正宗炎黃后裔與中原相去甚遠的文化及血脈之間的矛盾等,本指望從中可以讀到,但作者并未深究,反而一條珠江半個中國,要包羅萬有,結果讀過即忘,如同無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