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7 出版社:中山大學出版社 作者:[明]翁萬達,陳香白 點校
Tag標簽:無
作者簡介
翁萬達(1498—1552年),字仁夫,號東涯,謚襄毅,亦作襄敏,揭陽人(今隸汕頭市區(qū))。嘉靖丙戌進士。歷官兵部尚書,總督宣大。著有《稽愆集》、《東涯集》,列入《耆舊集》,近年輯有《翁萬達集》。其詩直抒胸臆,不事雕飾,卻境界寬闊雄渾,內(nèi)容豐實,情真意切。內(nèi)容有行邊拒虜、思鄉(xiāng)懷舊、寫景抒情、借古詠懷等幾類,其中尤以行邊拒虜?shù)倪吶姙槎?。如《朔州道》:“柳枝侵夏意仍怯,山麓出泉寒不流。我已十年穿虎窟,地今四月尚狐裘。思鄉(xiāng)路遠頻揮淚,報主身輕何所憂。不惜千里求死士 ,戈雕直向古豐州。”一顆赤子之心,躍然紙上。雖未刻意雕飾,卻意境開闊,感情真摯,可謂慷慨悲壯之歌。
嘉靖13年(1534)翁萬達出為廣西梧州府知府,數(shù)年之間,聲績大著,有“治行第一”之譽(明·王錫爵《翁襄敏公神道碑》)。嘉靖17年安南王莫登庸反,明朝出兵征討,被升任為廣西按察副使,專職協(xié)助主帥征南事,其剿撫兼施之謀劃俱為主帥采用,迫使莫登庸乞降,由是顯露其軍事才能,晉為參政,再擢四川按察使。嘉靖22年改陜西布政使,次年加右副都御史銜巡撫陜西,同年底拜兵部右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保定軍務(wù)。其后再以左副都御史任兵部尚書(據(jù)《明史·本傳》,萬達后晉至右、左都御史),統(tǒng)理北方邊防要務(wù),抗擊蒙古族俺答汗數(shù)十萬騎兵的侵擾。他深諳邊務(wù),通悉敵情,對內(nèi)則整肅奸貪無能的官員,任用賢能。本身率先垂范,曾親自帶領(lǐng)將士馳騁疆場,使敵軍望風喪膽,驚呼“翁太師至矣”而紛紛敗退。統(tǒng)邊五六年間,打了多次勝仗。又修筑大同宣府間長城800余里,烽堠300余座,使邊境得以安定,并使原每年150萬兩之邊費減少一半。
嘉靖28年,因父逝世,按例南歸奔喪,北方邊關(guān)告急,朝廷急催其再出任事,因嚴嵩等作梗,未得到重用,最后竟被削職為民。嘉靖31年(1552)回鄉(xiāng)途中,于福建上杭背疽發(fā)作而逝世,葬于大埔三河鎮(zhèn)。此時嘉靖帝又起復其為兵部尚書,準備再付以北疆重任,但已于事無補。
翁萬達以軍事家政治家著稱,《明史》專傳長達3000余字。而同時,他博學敏思,才氣縱橫,善詩文,“通古今,操筆頃刻萬言”,并“好談性理之學”(《明史》本傳)。有不少詩文傳世,備受推崇。如明·鄭?稱其“學聞至道,文率性成,筆引千鈞,心雄萬變”(《刻東涯集書后》)。清·馮奉初則稱:“經(jīng)世之文,非小儒所能及”(《潮州耆舊集·東涯集題辭》)。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