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

出版時間:2012-10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鞏本棟 著  頁數(shù):149  字數(shù):72000  

前言

古代中國不僅是人類的文明搖籃之一,也是人類的精神搖籃之。    按照德國哲學家卡爾·雅斯貝爾斯(Karl Jaspers,1883—1969)的觀點,在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印度和中國文明出現(xiàn)之后,從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之間,以公元前500年為中心,世界上又相繼出現(xiàn)了一系列的文明,可以稱之為軸心時代(Axial Age)。這些文明中出現(xiàn)了一些大思想家,對人類和世界的一些根本性問題提出了思考,提出了解脫或超越的目標與途徑。中國的孔子、老子、墨子、莊子等思想家,印度的《奧義書》和釋迦牟尼佛,希臘的詩人荷馬、悲劇家修昔底德、哲學家赫拉克利特、柏拉圖、阿基米德,巴勒斯坦的先知等等,幾乎是同時在中國、印度和西方互不了解的情況下出現(xiàn)。他們創(chuàng)立了人們至今賴以為精神基礎(chǔ)的思想范式或世界宗教,他們?nèi)匀慌c我們生活在一起。    如果以中國五千年文明的歷史為坐標,再用雅斯貝爾斯的觀點來衡量,那么生活在公元前551年至前479年間的孔子恰恰是中國文明進入軸心時代的代表人物,他處在中間點和轉(zhuǎn)折點上:中國文明出現(xiàn)到孔子,孔子到我們現(xiàn)今的時代,前后各2500年左右。孔子以前,中國有思想但沒有思想家;孔子以后,中國古代思想家層出不窮,為中華民族乃至整個人類留下了豐富的思想遺產(chǎn)。而孔子開創(chuàng)的“溫故知新”、“信而好古”的思想原則,影響了中國的闡釋傳統(tǒng),即尊重古人的思想遺產(chǎn),不斷地理解、發(fā)展古人的思想,從中獲得思考和應對宇宙、社會、人生問題的資源,這也是我們今天為讀者奉獻這套《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的緣由。    縱觀悠久的中國古代思想史,中國思想家們貢獻出的成果具有極高的造詣與價值,在世界思想史上獨樹一幟,很多思想對于當代中國乃至世界而言,可謂歷久彌新,極具生命力。百家爭鳴的先秦諸子、博大宏深的漢唐經(jīng)學、簡易幽遠的魏晉玄學、盡心知性的宋明理學是思想學術(shù)的奇葩;佛教的色空禪悅、道教的神仙修養(yǎng)是宗教信仰的沃土;其他如經(jīng)世濟民的政治、經(jīng)濟理想,巧奪天工的科技、工藝之道,風雅傳神、丹青不老的文學藝術(shù)……都蘊蓄著豐富的思想。中國的思想一方面激烈辯論,水火不容,一方面百慮一致,殊途同歸;一方面開宗立派,門戶林立,一方面互相啟發(fā),入室操戈。儒、釋、道三教可以論衡而融合,九流十家可以并行而不悖??傊袊乃枷氤删拓S富多彩,貫穿著天人合一、知行合一、剛健中和等精神傳統(tǒng),在繼承、闡釋中變化演進,一代有一代之勝,表現(xiàn)出綜合創(chuàng)新的特色。    不過,在中國古代思想史上,并沒有思想家、思想者、哲學家之類的稱呼和概念,只有圣人、賢人、哲人、智者、諸子、大師等等,這些詞匯恰恰概括出中國古代思想家的特征:他們的社會身份往往是教師或?qū)W者,他們的思想往往追求道德與智慧。當然,從更廣泛的范圍看,中國古代的政治、軍事、經(jīng)濟、法律、工藝、科技、文學、藝術(shù)、宗教等諸多文明領(lǐng)域內(nèi)皆有貢獻巨大、自成一家或集大成的杰出人物,他們的言論、著作或被后人總結(jié)出來的經(jīng)驗構(gòu)成了中國古代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早在孔子之前,中國人就以“三不朽”作為追求超越的途徑,即“立功”、“立德”、“立言”,也就是說,為人類社會立下的大功、個人道德修養(yǎng)的成就和思想、智慧、學說等都是不朽的歷史遺澤。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思想家的內(nèi)涵大大地超出了我們現(xiàn)代人習慣認為的職業(yè)思想家、哲學家或宗教先知。我們在撰寫《中國思想家評傳》簡明讀本時,也本著這樣的標準選擇傳主。    眾所周知,由南京大學已故名譽校長匡亞明教授主編、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是中國20世紀以來最為宏大的中國思想家研究工程。在這套簡明讀本系列編撰和出版之際,首先要對這200部《評傳叢書》工作表達深深的敬意。站在這位巨人的肩上,簡明讀本不僅具有深厚的學術(shù)基礎(chǔ),而且一定會呈現(xiàn)出新的風貌。這種新的風貌就是深入淺出和引人入勝:精煉的選擇,簡明的評述,生動的故事與智慧……在倡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多元文化共存的今天,本讀本通過介紹古代中國的思想家,向每一個愿意了解中國思想的讀者提出一個又一個我們和古人共同面臨的問題,引導大家與中國古代思想家展開心靈的對話。    編委會    2008年9月

內(nèi)容概要

鞏本棟編著的《辛棄疾》內(nèi)容介紹:宋室南渡之后,與金國之間經(jīng)常發(fā)生摩擦,但是由于金國內(nèi)部政局多變,他們無力也無暇顧及南宋。而南宋的君王呢,一直處在患得患失的心態(tài)中,無意收復失去的領(lǐng)土。因此大多數(shù)情況下,雙方戰(zhàn)爭互有勝負,金國不能征服南宋,實現(xiàn)南北統(tǒng)一;南宋也不能收復失地,洗血靖康之恥,兩國在政治和軍事上保持一種大致的均勢。到了宋高宗紹興十年(1140年),宋金雙方實際上已經(jīng)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這種局面的形成,使得南宋時期任何人試圖恢復的任何努力,都不能不歸于失敗。所以說,這是一個悲劇的時代。而不幸生活在這一時期的辛棄疾,也注定是一個悲劇人物了。一起來翻閱《辛棄疾》吧!

書籍目錄

引言
一、少年英雄
二、南歸之初
三、《十論》和《九議》
四、宦海浮沉
五、帶湖退居
六、鵝湖之會
七、紹熙復出
八、退歸瓢泉
九、抱憾辭世
十、文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延伸閱讀書目

章節(jié)摘錄

1140年五月二十八日,也就是宋高宗紹興十年、金熙宗天眷三年五月十一日,辛棄疾出生在已被金國占領(lǐng)的山東歷城(今濟南市)四風閘的一個官宦家庭。由于父親辛文郁去世較早,辛棄疾從小就在祖父辛贊身邊生活。在辛氏家族中,辛贊是比較顯達的一位。他在北宋末年擔任何職,現(xiàn)在已不是很清楚了。當金兵打來的時候,因為家族的拖累,辛贊沒有能像其他很多士人那樣,脫身南奔,不得不出仕金國,先后在宿州、亳州、沂州、海州做過官,后來還做過開封府府尹。但是,作為曾世代在宋王朝為官、拿著宋王朝俸祿的辛氏家族中的一員,他從未忘記過家國覆亡的奇恥大辱,他的內(nèi)心仍是忠君愛國的,他不愿意也不甘心一直這樣生活下去,他最大的政治理想是收復中原,洗雪靖康之恥。所以每當公事之余,從官衙回到家中,他常常帶著族中子弟,登高望遠,指點河山,期盼著有朝一日宋王朝能收復中原,期盼著推翻金國的統(tǒng)治,以報家國之仇。他甚至在辛棄疾十幾歲的時候,就派他到北方金朝的都城了解政治動態(tài)和軍事部署及山川形勢,為恢復做準備。令人惋惜的是,辛贊的政治理想并沒能實現(xiàn)。但他始終以恢復宋朝故土、報仇雪恥為己任,并夙興夜寐、為之不斷努力,由此所體現(xiàn)出的那種崇高的民族氣節(jié)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毫無疑問,在幼小的辛棄疾的心靈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一顆愛國的種子在辛棄疾的心田種下了,并終將發(fā)芽、成長,它將深刻地影響、決定辛棄疾一生的歷程和命運,當然也會影響他的文學創(chuàng)作。這種影響的意義,是怎么估價也不為過分的。P4-5

編輯推薦

鞏本棟編著的《辛棄疾》內(nèi)容介紹:辛棄疾(公元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別號稼軒居士,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詞人。說他愛國,是因為他一生都在為收復失地、統(tǒng)一南北的大業(yè)殫精竭慮,奮斗不息;說他是偉大的詞人,是因為辛詞承前啟后,自成一格,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在中國文學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辛棄疾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挺簡練的,內(nèi)容對于寫議論文挺有用的
  •   小而精不錯
  •   比之前的完整版簡約而不簡單,比較好!
  •   對人物的介紹全面,評價較為深刻。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