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電視

出版時間:2011-1-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皮埃爾?布爾迪厄  頁數(shù):146  譯者:許鈞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關(guān)于電視》系布爾迪厄在法蘭西公學院講授的兩堂電視公開教學課的內(nèi)容,該課脈絡(luò)清晰,對學界所取得的有關(guān)電視的研究成果做了綜合評介。課一剖析了影響電視的隱形媒介審查行為的內(nèi)部機制,揭露了電視形象與電視話語這些假象背后的某些運作秘密。課二揭示了統(tǒng)治新聞場域的電視如何通過引入收視率邏輯,即對商業(yè)需求的蠱惑性服從邏輯,深刻地改變了不同場域的運作,這些場域不僅包括藝術(shù)、文學、哲學和政治場域,甚至包括法律和科學場域。

作者簡介

皮埃爾·布爾迪厄(Pierre Bourdieu)法國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他以習性、場、象征暴力等概念為中心創(chuàng)立了建構(gòu)主義的結(jié)構(gòu)主義理論,致力于分析社會等級的再生產(chǎn)機制和再生產(chǎn)過程中的文化和象征因素。他的思想對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尤其是戰(zhàn)后法國社會學產(chǎn)生了很大影響。主要著作有《繼承人》(1964)、再生產(chǎn)(1970)、《區(qū)分》(1979)、《實踐意識》(1981)、《國家貴族》(1989)、《科學的科學與反思性》(2001)等。
許鈞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博導。專著有《文學翻譯批評研究》、《文字·文學·文化——(紅與黑)漢譯研究》、《翻譯思考錄》等:譯著有長篇小說《追憶似水年華》(卷四[法]普魯斯特著)、《名士風流》([法]德.波伏瓦著)、《訴訟筆錄》([法]勒克萊齊奧著)、《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捷克]米蘭·昆德拉著)等:主編的《杜拉斯文集》(16卷)獲全國第五屆優(yōu)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

書籍目錄

譯序/周憲前言1.臺前幕后2.無形的結(jié)構(gòu)及其影響附錄:新聞的影響奧林匹克運動會——分析提綱新聞與政治——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信息的循環(huán)流通  直到現(xiàn)在,我所談的均涉及記者,仿佛所有這些過程的主體就是記者。然而籠統(tǒng)的“記者”是一個抽象的實體,它并不存在;存在的只是性別、年齡、學歷各不相同的個體,加上報紙和“中介”。新聞圈是個紛爭的圈子,有沖突,有競爭,也有對立。就算這樣,我的分析還是真實可信的,因為我認為記者的產(chǎn)品要比人們想象得一致得多。尤其與各報紙政治色彩相聯(lián)系的,最顯而易見的差別(不過,必須承認,報紙的政治色彩事實上已趨于淡化……)掩蓋了深層次的相似性,它們特別是受新聞來源、整套機制的限制,而機制中最關(guān)鍵的是競爭邏輯的作用。我們常把“壟斷導致一體化,競爭導致多樣化”作為自由的信條掛在嘴上。我當然不反對競爭,我只是注意到記者之間或報紙之間的競爭都置于同樣的束縛之下,為同樣的民意測驗、同樣的廣告客戶(只要看看記者從這一家報社跳到那一家報社的容易勁兒就夠了)所左右,這一切都使它們趨于一致。每隔半個月,去比較一下各周刊的封面,幾乎全是同樣的話題。此情況亦見諸于電視新聞或各個廣播電臺,不管是好是壞,反正只有消息的排列順序有點變化?! ∵@一點部分歸因于生產(chǎn)的集體化。比如電影業(yè),影片是集體的產(chǎn)物,這從片頭的長字幕上就可看出。電視新聞是集體的產(chǎn)物,這個集體并不限于某個新聞編輯小組,它囊括了整個新聞工作者群體。人們常問:“誰是話語的主體?”話雖是自己說的,但誰也不能肯定自己就是這話的主體……我們說出來的有新意的東西遠比我們自以為的要少得多?!  ?/pre>

編輯推薦

  《關(guān)于電視》是布爾迪厄1996年在電視上講授法蘭西學院兩門課程的講稿。 文中《臺前幕后》揭示了電視運作的奧秘,幕后的審查、篩選及電視圖象、電視話語的結(jié)構(gòu)制作?!峨[形的機構(gòu)及其影響力》闡釋了電視是如何控制傳媒業(yè)又同時受收視率的控制,它的社會功用又是怎樣受到經(jīng)濟指標的異化,在民主的形式下形成象征的暴力。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關(guān)于電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7條)

 
 

  •   做新聞的誰沒讀過誰就不用做了
  •   布爾迪厄的魅力
  •   可讀可藏
  •   換了出版社重印本
  •   書是好書,價格太高。
  •   很小的一本書 但是內(nèi)容還行
  •   《關(guān)于電視》書評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