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0-3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吳邦江 頁數:231 字數:253000
Tag標簽:無
前言
民俗,指一個國家、民族或區(qū)域中由廣大民眾所創(chuàng)造,享用和傳承的一種生活文化。它與特定時代的自然、社會、歷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關,是生活在其中的成員生活中約定俗成或特別規(guī)定的具有傳承性的生活文化事象。具有規(guī)范人們生活方式或行為方式、思維方式的特殊功能?! ≈腥A民族的民俗發(fā)端于上古社會,伴隨著先民們對大自然的依賴和敬畏而產生。通過一代又一代集體的心理、語言行為的傳承,擴布和變異,在漫長的歷史積淀中,逐漸地豐富和完備,從側面反映出不同時代人們的文化生活和民俗風情,寄托著人們的思想情感、倫理道德和生活理想,并進而協調、規(guī)范、教育、模塑當時時代人們的思想,行為和生活習慣,成為人類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姼枧c所有的文學作品一樣,是現實生活的反映。詩歌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與民俗密切關聯,承載著豐富的民俗傳統(tǒng)。早在殷商時代,詩歌就在勞動中伴隨著音樂、舞蹈而產生。自然的原生狀態(tài)的人類生活因其樸拙、生動、豐富而成為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特別是民俗事項和民俗風情,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為社會各階層所接受,更容易成為詩歌的創(chuàng)作題材。生活在其中的詩人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深厚的生活積累,由此生發(fā)出創(chuàng)作的靈感。于是,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和生活氣息的意境深遠的民俗詩就應運而生?! ∶袼自娨栽姼栌涊d或表現民俗生活、民俗活動和民俗事象,具有社會性、民族性、區(qū)域性、鄉(xiāng)土性等特征。人類生活所涉獵的范圍十分廣泛和豐富,因此,民俗詩也具有物質和精神的兩重性。民俗活動、民俗事象等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重要母題之一?!对娊洝肥侨A夏民俗最古老的歌謠集,尤其是“風詩”,直接采自民間,具有濃厚的民俗文化因素,其后的屈原《九歌》,漢代的樂府、漢賦,唐代的劉禹錫、柳宗元等人的詩歌,形成了中國古代詩歌中一幅幅反映民情風俗的系列畫卷。
內容概要
該書選取了宋代具有代表性的五類民俗詩:建筑民俗詩、婚戀民俗詩、飲食民俗詩、農事民俗詩、節(jié)令民俗詩,較深入地研究了民俗詩的源流演變、民俗事象及其緣起,民俗詩的民俗學、史學價值,民俗詩的民俗審美價值等以此來揭示宋代社會時代特征對民俗詩的影響,民俗活動對民俗詩創(chuàng)作和繁榮的促進,民俗詩所賦予民俗事象的內蘊、情感對其固有內涵的超越等方面,表現出宋代民俗與詩歌之間千絲萬縷的聯系,以及它們相互之間規(guī)律性的影響、交融和吸納。對于我們了解宋代民俗活動和民俗事象,解讀民俗詩,乃至了解宋代政治、經濟、文化等社會時代特征,具有重要的歷史依據和認識價值。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宋代建筑民俗詩 第一節(jié) 宋代建筑詩歌的源流演變 第二節(jié) 宋代建筑詩歌的史學價值 第三節(jié) 宋代建筑詩的民俗學價值 第四節(jié) 宋代建筑詩的審美價值第二章 宋代婚戀民俗詩 第一節(jié) 宋代婚戀詩歌的源流演變 第二節(jié) 宋代婚戀詩的民俗學價值 第三節(jié) 宋代婚戀詩的審美價值第三章 宋代飲食民俗詩 第一節(jié) 宋代飲食詩的源流演變 第二節(jié) 宋代飲食詩的民俗學和史學價值 第三節(jié) 宋代飲食詩的審美價值第四章 宋代農事民俗詩 第一節(jié) 宋代農事詩的源流演變 第二節(jié) 宋代農事詩的民俗學與史學價值 第三節(jié) 宋代農事詩的審美價值第五章 宋代節(jié)令民俗詩 第一節(jié) 宋代節(jié)日及其民俗事象 第二節(jié) 宋代社會的時代特征對節(jié)日民俗和節(jié)令詩的影響 第三節(jié) 節(jié)日民俗活動極大地促進了宋代節(jié)令詩的繁榮 第四節(jié) 節(jié)令詩的民俗學價值和歷史傳承價值 第五節(jié) 節(jié)令詩的寄寓、抒情價值 第六節(jié) 節(jié)令詩的美學價值
章節(jié)摘錄
魏晉南北朝時代,玄學開始興盛,以王弼、何晏為開端,對整個時代的哲學、文學、藝術乃至文化產生深遠的影響。王弼注《老子》,郭象注《莊子》,他們繼承了老莊尚自然、尚無為的思想,對魏晉南北朝的詩歌辭賦和建筑藝術均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魏晉南北朝詩歌中有關建筑的描繪因此也明顯分為三種風格。 第一,繼承漢代辭賦中著力渲染城郭宮室的宏大規(guī)模和雄渾氣勢,語言上也繼續(xù)保持一種鋪陳、夸張、揚厲、堆砌的風格。左思的《蜀都賦》就是其中的代表。“于是乎金城石郭,兼幣中區(qū)。既麗且崇,實號成都。辟二九之通門,畫方軌之廣涂。營新宮于爽塏,擬承明而起廬。結陽城之延閣,飛觀榭乎云中。開高軒以臨山,列綺窗而瞰江。內則議殿爵堂,武義虎威。宣化之闥,崇禮之闈。華闕雙邈,重門洞開。金鋪交映,玉題相暉。外則軌躅八達,里闈對出。比屋連甍,干廡萬室?!睔馄鞘趾甏蟆! 〉诙ㄖ锛熬拔锩鑼懭岳^承漢賦結構恢弘、鋪陳夸飾、瑣碎繁復的風格,但描述建筑物和景物的視點是不斷變化的,并常常把外在的自然物、建筑物作為人的思辨和觀賞的外化或表現,描寫景觀、記述活動也比較客觀。以謝靈運的《山居賦》為代表??臻g上,《山居賦》從近東、近南、近西、近北和遠東、遠南、遠西、遠北兩個景深層次、四個方位描寫山居別墅的環(huán)境。其視點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上下左右開闔,一目千里,景物層次分明,展示了一幅全景畫面。時間上,《山居賦》把自然景物放在不同的時間點上進行表現,展示了一年四季或一個月、一天中各個時段景物的不同變化?!按呵镉写?,朝夕須資”,“于歲春秋,在月朔望”,“送夏蚤秀,迎秋晚成”,“旦延陰而物清,夕棲芬而氣敷”。觀察點上,《山居賦》把觀察的立足點從建筑物外全景式地觀察建筑物及建筑環(huán)境,變成從建筑物內向外看世界。以鏤窗、門戶、庭階等作為觀察點觀察世間萬物,人與建筑物的分隔模式在這里已經變成人完全融入建筑物之中,先入乎其內,再出乎其外,建筑物與萬物皆為我所用,達到“窗中觀萬物”、“天地入我廬”的效果,人逐漸成為觀賞的主體,而建筑物則退居其后,成為觀賞所依托的工具:“網羅天地于門戶,飲吸山川于胸懷”,“敞南戶以對遠嶺,辟東窗以矚近田”,“羅曾崖于戶里,列鏡瀾于窗前”。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