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南京大學 作者:王林發(fā)//梁素紅|主編:劉海濤 頁數(shù):209
前言
我欣賞,我成長,我快樂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初中課外閱讀總量達到400萬字以上,高中課外閱讀總量達到600萬字以上。這么大的閱讀量我們究竟怎樣完成?我們要用一個什么樣的學習方式來完成這個“新課標”規(guī)定的閱讀任務?我們讀完這么多的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究竟要達到一個什么樣的文化素質和審美人格的養(yǎng)成目標?換言之,通過400萬字或600萬字的課外閱讀,我們同學究竟要掌握哪些文學知識和文體知識?在中、高考時分別對這400萬字和 600萬字的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究竟會有一個什么樣的命題思路和考核范圍,抑或會選用什么樣的命題材料? “新課標”要求我們同學在各科的學習中要采用一種研究性的學習方法。語文課程的課堂內和課堂外的研究性學習怎么開展?對于語文教師來說,他怎樣使自己課堂內的語文教學和課堂外的閱讀指導轉型為一種中學語文課程的研究型教學?對于我們同學來說,應該怎樣適應教師在語文選修課的設計開發(fā)中把這400萬字或600萬字的文學名著的閱讀任務改造成為研究型課程的新語文教學方式? “新課標”要求我們同學和老師在語文必修課和語文選修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語文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我們怎樣在這400萬字或 600萬字的文學名著的課外閱讀中,掌握文學欣賞的方法?在文學作品的具體鑒賞過程中,我們究竟需要掌握哪些基本的文章寫作方法和文學寫作方法?并在這些輕松愉快的語文課外閱讀中,懂得人生的一些什么哲理,什么知識,養(yǎng)成什么樣的文化素養(yǎng)和審美人格? 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是經過歷史長河的淘洗而凝練成的金光閃閃的文學精華,它像一棵根植于歷史和文化沃土上的常青樹,成為我們永遠采擷不盡的教學資源、課程資源以及文化資源。早已有專家、學者、教授以及編輯家、出版家對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成功地進行了不同層次、不同角度的“史”“論”解讀。有沒有這樣的一種名著解讀、闡釋的角度:從中學“新課標”的角度,解讀者是中學語文新課程的師生,解讀、闡釋的過程就是研究性的教與學的過程?欣賞、評鑒的結果將成為中學語文“新課標”規(guī)定的高中語文選修課(或初中語文探究性課)的教材或教參?如果有,那么這個解讀的成果,一方面可以做中學實施語文新課標后換代的、以培育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和母語能力為目的的新語文課外讀物,另一方面,它又能成為目前基礎教育一線主講教師開設中學語文選修課的校本教材,供教師和學生投身語文課程改革、建設語文新課程時選用。現(xiàn)在有相當一部分中學生抱怨學習壓力大,功課繁重,沒有時間閱讀課外書,閱讀僅限于課本很狹窄的范圍。有沒有這樣一本既有趣味又有品位的書提供給學生,讓他們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同時不僅可以讓他們進入文學藝術世界暢游,而且還可以讓他們在暢游中啟迪心智、激發(fā)思維? 為了很好地有創(chuàng)意地回答上述問題,我們“新寫作研發(fā)中心”開展了“名著導讀”的課題研究?!靶聦懽餮邪l(fā)中心”擁有廣東省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學術帶頭人、主研人員和廣東省精品課程 “文學寫作與鑒賞”負責人、主講教師的雄厚力量,開發(fā)課程資源的經驗豐富。在將近一年的研究過程中,“新寫作研發(fā)中心”根據(jù)在快樂閱讀中獲得藝術陶冶,在深層品味里獲得心智啟迪,在最短時間內獲得最大效益的原則,按照《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文學名著的知識進行有序化、精華化重構,用最精簡的篇章組織最豐富的學習資源,用最有效的途徑尋找最優(yōu)質的課程資源,用最有效的方式撰寫最切實的學習指導,力求一書在手,囊括名著精華。
內容概要
《清風的吟唱》匯集了十部膾炙人口的中外散文佳作,這些作品或語言優(yōu)美精致,或情感真摯動人,或思想內涵豐富,給人以美的享受、藝術的熏陶?!肚屣L的吟唱》在編選過程中,從中外浩如煙海的散文著作中,挑選最有代表性的經典名著,從各個角度對作品進行導讀,旨在引導讀者用審美的陽光去閱讀,能夠真正讀透、讀懂作品,從中獲取更多的知識,并感悟更深的人生意味?! 肚屣L的吟唱》收錄以下十部經典散文: 《朝花夕拾》 《緣緣堂隨筆》 《朱自清散文名篇》 《郭風散文選集》 《藝海拾貝》 《大河遺夢》 《病隙碎筆》 《賈平凹散文集》 《獨步東北》 《蒙田隨筆集》
作者簡介
劉海濤,中國寫作學會副會長,全國優(yōu)秀教師,廣東省高校教學名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長期在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領域從事文學欣賞、文學創(chuàng)作的教學與研究,主編國家級“十五”、“十一五”規(guī)劃教材,主講的課程《文學寫作》獲廣東省精品課程稱號和優(yōu)秀教學成果獎。其所在的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為教育部特色專業(yè)建設點?! 〕霭娴闹饕饔校骸段膶W寫作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微型小說學研究》(三卷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版;《文藝鑒賞概論》(主編之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寫作學新教程》,南京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小說的讀與寫》,中山大學出版社2000 年版。
書籍目錄
拾掇英華,揣懷而思——《朝花夕拾》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篇章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緣堂情,人生味——《緣緣堂隨筆》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篇章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披情入景——《朱自清散文名篇》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篇章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樸素自然,情真意切——《郭風散文選集》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版本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歷盡艱辛我與君——《藝海拾貝》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篇章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它,遺下一個怎樣的夢?——《大河遺夢》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版本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堅強筑就輝煌人生——《病隙碎筆》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版本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風格獨特,精妙入微——《賈平凹散文集》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版本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走歷史之路,探塵封文化——《獨步東北》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版本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描繪人文主義色彩——《蒙田隨筆集》導讀一、作者檔案二、名著梗概三、個性導讀四、名家點評五、精彩篇章六、經典名句七、相關鏈接八、思維拓展
章節(jié)摘錄
四、名家點評 1.韓少功(當代著名作家): 《病隙碎筆》是一部人學,一部心學。什么是心?什么是精神或靈魂?設若一個人生活在孤島上或者月球上,他會有精神或靈魂嗎?他連語言和思維都會迅速退化,還怎么會有感動、愛情、道德、志向等神物?據(jù)此可知,精神是一種高智能生命的群體現(xiàn)象,是維護人類安全和幸福的群體意識沉積,因此殺一人可能有“靈魂的不安”,無非是這種行為傷害了人類的一部分,也就是傷害了人類;吃一碗飯卻很少有“靈魂的不安”,無非是稻麥五谷尚處人類范圍之外,其存亡也就不大為靈魂所牽掛。這顯現(xiàn)了靈魂的管理邊界。靈魂與肉體當然有關系,用鐵生的話來說,靈魂是“愛的信奉”和“遼闊的牽系”,類如一種“無限消息的傳揚”,它與肉身的關系,是一種“消息”與“載體”的關系。這就是說,靈魂這種公共物品可以呈現(xiàn)于個體大腦卻從來不隸屬于個體大腦。個人的肉體連同大腦可以消失,公共的靈魂卻亙古常在。當鐵生突然感到書架上幾千本書其實是“全有關聯(lián)”的一本大書的時候,他已經抵達了靈魂追問的理性最前沿位置,已經逼近精神現(xiàn)象的謎底,并且與自然科學領域里的整體主義哲學不謀而合。在這種哲學看來,整體大于或小于部分之和。因此鋸子的本質是鋸齒的組合而不是任何單個的鋸齒,蜜蜂的本質是蜜蜂的群體而不是任何單個的蜜蜂。正像鐵生愿意把幾千本書看作一部多卷本大書那樣,這種哲學更愿意把人看作是活了幾萬年并且布滿全球的一個霧狀生物,災荒和戰(zhàn)禍只是這個龐然大物的局部潰爛,和平與繁榮只是這個龐然大物的局部營養(yǎng),哲學、宗教、科學、文學、藝術的燦爛群星則構成了這個霧狀生命的閃爍心思??偠灾?,這種哲學需要一種奇特的想象,一種把“人”從“個人”中解放和超脫出來的想象。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