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志琴 著
內容概要
張居正改革,是封建社會后期最大的一次改革運動。它類似著名的商鞅變法和王安石變法,力籌富國卓有成效,在史書上得到公允的評價。張居正個人的命運也與改革的先輩們一樣坎坷不平,遭遇到不幸的結局。
十六世紀的社會歷史條件,賦予張居正改革以特有的時代風貌,在這種背景下產生的改革思想,比以往的改革具有更為深刻的內涵和復雜的情結,致使此次改革的成功與失敗,都體現(xiàn)出自己的特點。
張居正是個性不凡的政治家,他從寒微中奮起,當了十年首輔,將改革從政治推向經濟,修明法度,強化監(jiān)督,近民便俗,惠農利商,使衰敗的王朝一度恢復生機,人稱“救時宰相”。在風云際會中,他剛毅深沉,多謀善斷,卻又獨斷專行,用人不當,以致禍發(fā)蕭墻。他飽讀經書,倜儻豪放,冷峻嚴酷,威震當朝,卻又兼有潑皮樣的身手。偉大與渺小、無情與重義、拒賄與好諂集于一身,這就是歷代史書中說不盡的張居正。
在他身后不久,詆毀他的反對派又奔走呼號為他昭雪,試圖召回新政,但時不再來,充分反映了封建社會沒落時期,一個有作為的政治家力圖興利除弊所能盡到的最大努力和必然失敗的社會悲劇。
作者簡介
劉志琴,江蘇鎮(zhèn)江人。196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歷史系,現(xiàn)為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著有并主編《中國文化史概論》、《晚明史論》、《近代中國社會文化變遷錄》等書,出版《悠悠古今》、《思想者不老》等散文隨筆集。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引言:從身后的榮辱追問
第一章 在磨礪中成長的少年英才
第一節(jié) “軍戶”家世
第二節(jié) 蜚聲鄉(xiāng)里的神童
第二章 在權力角逐中求索
第一節(jié) 初登政壇的進退應對
第二節(jié) 退隱田園,蓄志再起
一、寄情山水,讀書明志
二、關注民生,操危慮患
第三章 重返政壇,智操勝局
第一節(jié) 在徐階與高拱的矛盾中立足
第二節(jié) 在風云際會中運籌帷幄
一、內訌不已的內閣
二、皇帝怠惰與權力空檔
三、朝政的更新與失落
四、成功的對外防務
第四章 在執(zhí)政危機中輔政
第一節(jié) 洞察時弊的對策
一、《陳六事疏》的出臺
二、變法思想的醞釀
第二節(jié) 臨危受命
一、權力較量中最后的角逐
二、高拱失勢,張居正出任首輔
第五章 新政,從政治推向經濟
第一節(jié) 修明法度,示大信于天下
一、尊主權,一號令
二、節(jié) 制權貴,伸張法紀
三、削減官員特權,裁革驛傳
第二節(jié) 強化監(jiān)督,整肅官府
一、實施考成法,修繕體制
二、以理財為中心,考核官吏
三、不拘一格用能人
第三節(jié) 改革稅制,惠農利商
一、清丈田地,以均稅扼制兼并
二、推行一條鞭法,厚商利農
第四節(jié) 近民便俗的改革學說
一.因時順勢的變法觀
二:孰本務實的思想作風
第六章 以剛毅而決勝的品格
第一節(jié) 力挽反奪情的狂瀾
一、奪情、奪權與倫理風暴
二、以鐵腕治國理政
第二節(jié) 多側面的性格悲劇
一、寡情而重義
二、拒受賄,好諛揚
三、豪氣、驕氣和流氣
第七章 新政理想的破滅
第一節(jié) 人亡政息的結局
一、神宗的變卦
二、君主觀的成敗
第二節(jié) 不可化解的矛盾
一、法祖與革新的沖撞
二、用人失誤與思想統(tǒng)治
尾聲:雖敗猶榮的歷史結局
附錄
張居正年表
參考書目
索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張居正確實是不可多得的少年英才。本來張居正這年就可中舉的,由于顧東橋希望他能經受一些磨煉,日后成為棟梁之材,故意使他落選。顧東橋用《詩經》中的名言“他山有礪石,良璧逾晶瑩”激勵張居正,并說服了兼任學政的馮御史:“張孺子天授,即令早在朝廷,宜亦無不可,然余以為莫若老其才,他日所就,當益不可知耳。此使君事也,使君其圖之?!惫唬旰髲埦诱俣雀霸?,一舉成名,時年十六歲,成為最年輕的舉人。 正當張居正以神童蜚聲鄉(xiāng)里之時,低賤的家世卻使他處在極其不相稱的位置。張居正祖父張鎮(zhèn)服役的遼王府,第五代遼王朱致格有子朱憲炎黃子煒,與張居正同歲,自小相識。這世子生性頑劣,他的母親毛妃為此頗費心機,眼看一名護衛(wèi)的孫子聲名鵲起,而貴為遼王接班人的兒子卻那樣不成氣候,因此毛妃有心用張居正激勵這不爭氣的兒子,特地在王府賜食張居正。按規(guī)矩,出身低微的來客只能坐在下位,更何況張居正與朱憲煒實際上還是主仆關系,可毛妃故意讓張居正上座,將朱憲煒安排在下位,以此警告朱憲煒當心有朝一日會被張居正牽著鼻子走。這是讓一個心高氣傲的少年才子反襯一個頤指氣使的紈绔子弟,這不僅讓朱憲煒感到羞辱,張居正也感到非常難堪。一個被高官器重、聲名鵲起的才子,在這里卻因其才華受到妒忌和揶揄,這反差又豈是一個少年所能承受的?但不管怎樣難堪也得默默忍受,張家的出身和社會地位不容他不聽命主人,服從這種安排。這兩個年齡相同品性不同、尊卑貴賤地位懸殊的少年,不可能沒有心態(tài)的差異。朱憲煒有錢有勢,又有王位可待,怎能容忍一個卒役的子弟強過自己? 此事只會促使他由忌生恨。悲劇終于發(fā)生了,就在張居正中舉的大喜日子,朱憲煒借口向張家祝賀,強迫張鎮(zhèn)飲酒,遂致張鎮(zhèn)醉死。同時代的王世貞記下這一事件: 太妃聞居正少萼穎,且與王同歲,召而奇之,賜之食;而坐憲煒其下,且謂:而不才,終當為張生穿鼻。王憲煒以是慚居正;而會居正登第,召其祖虐之酒,至死。 這一苦果使得張家敢怒不敢言,但由此結下了芥蒂,卻是有目共睹。后來隆慶年間遼王被廢,萬歷年間遼王家人誣告張居正侵占遼王府云云,雖沒有得到證實,卻也并非事出無因,兩家的怨隙留下一件疑案,在后世爭議不息。
編輯推薦
《張居正評傳》是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