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評傳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陳鼓應、白奚、 匡亞明 南京大學出版社 (2011-04出版)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老子評傳》以全球文化的眼光和現(xiàn)代學術的方法,對老子的思想進行了系統(tǒng)的梳理與討論,力圖展現(xiàn)一個原原本本的老子思想。作者著重闡發(fā)了老子在價值觀念、道論、辯證思維、政治智慧等方面對中國傳統(tǒng)哲學所做出的無與倫比的貢獻,強調了以老子為主要代表的道家思想在中國哲學史上的主干地位和老子實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突破”的重要觀點。對郭店楚簡等新出土文獻的充分利用、努力澄清古往今來對老子思想的種種誤解、充分揭示老子思想對中國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重要貢獻并對老子思想進行重新定位,是《老子評傳》的三個主要特點。老子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哲學家,也是惟一可與孔子并駕齊驅的思想家,古往今來,人們對老子的爭論最多,誤解也最深。

作者簡介

陳鼓應,福建長汀人,1935年生,曾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現(xiàn)為臺灣大學哲學系教授。著有《老子注譯及評介》、《莊子今注今譯》、《老莊新論》、《易傳與道家思想》、《黃帝四經(jīng)今注今譯》等。白奚,山西太谷人,1953年生于北京,1982年畢業(yè)于蘭州大學哲學系,武漢大學哲學博士,復旦大學哲學博士,現(xiàn)任首都師范大學東方文化研究所研究員。著有《稷下學研究》,另有中國古代哲學研究方面的論文數(shù)十篇。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第一章 引論一、老子其人其書論爭之檢討二、老子研究的回顧與展望第二章 老子學說的思想文化淵源一、老子思想與“古之道術”二、老子的懷古情結三、老子思想與原始宗教文化第三章 老子思想的歷史文化背景一、春秋時期的社會狀況二、隱士群體的社會批判意識三、孔老相會及其歷史意義第四章 老子的自然主義一、“自然”與“無為”二、“道法自然三、“自然”、“圣人”與社會秩序第五章 老子的“道”論一、老子“道”論的思想來源二、“道”的形而上之意義三、“道”與天地萬物四、規(guī)律性的“道五、“道”的無神論之意義第六章 老子的認識論一、“為學”與“為道”二、“智”與“愚”三、“滌除”與“玄鑒”第七章 老子的辯證思維一、思維方式二、“反者道之動”三、“弱者道之用”四、誤解的澄清第八章 老子的社會政治學說一、“大道廢,有仁義”二、“治大國若烹小鮮”三、“小國寡民”第九章 老子的人生哲學一、養(yǎng)生之道二、修身之道三、處世之道第十章 老子思想與道家學說的歷史演進一、莊子之學二、黃老之學三、魏晉新道家四、后期道家五、道家思想在現(xiàn)當代的復興第十一章 老子思想與道教一、從神仙方術到“太上老君”二、老子思想與道教的教理教義第十二章 老子思想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一、老子實現(xiàn)了中國“哲學的突破二、老子與孔子——中國文化的兩種路向三、儒道互補——中國文化的基本格局附錄主要參考著作索引人名索引詞語索引文獻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士階層一登上歷史舞臺,就顯示出了非凡的活力和作用,成為社會上最為活躍的一個群體。他們非但“輕去其鄉(xiāng)”,沒有家族的觀念,而且“國”的觀念也較淡漠,唯一具有的就是學識才智和德行,只能出賣智力,以“仕”為職業(yè)。“學而優(yōu)則仕”,誰優(yōu)禮士,士就為誰所用,誰給士高官厚祿,士就為誰效力,哪里有實現(xiàn)理想和抱負的機會,士就奔向哪里,“行不合,言不用,則去之楚越?!彼麄兺鶃碛谥T侯之間,奔走于卿相之門,所到之處,無不引起列國政治舞臺的風云變幻?!妒酚洝ぶ倌岬茏恿袀鳌啡眨骸肮首迂曇怀?,存魯,亂齊,破吳,強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這些材料表明,士階層在春秋時代的政治舞臺上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士階層的出現(xiàn),對整個中國古代的歷史都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隱士是士階層中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雖同其他的士人一樣擁有道德知識智能才干,但卻不以干祿求仕為職事,而是隱居起來,不與統(tǒng)治者合作。

編輯推薦

《老子評傳》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老子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6條)

 
 

  •   老子疑云,因《莊子》《禮記》《孔子家語》《呂氏春秋》《史記》等古籍記載漫歧無端,故討論辯難自古有之。 至近現(xiàn)代,由梁任公先生《評胡適之中國哲學史大綱》再掀波瀾。諸家紛紜,其糾結之核心在于“受孔子問禮之老子與《老子》著者老子是否為同一人”。 我的觀點很明確,其實為兩人,前賢證之極明。前者受孔子問禮之老子為老萊子,而老萊子即孔子南游所值之荷筿丈人,錢穆先生《先秦諸子系年》考證極精審,已不需費言;后者《老子》著者應為太史儋,《老子》成書當在孔、墨后,孟、莊前。羅根澤先生承任公先生說,作相關諸文從各個方面考辨完備,似亦為的論。太史儋即老聃,與李耳實為同一人,亦即著《老子》之老子本人,自不必贅述。 又有一派,認為孔子確曾向老子問禮,《老子》便是此老子所作或是關尹(環(huán)淵)所記老聃語錄,如胡適、高亨、葉青、郭沫若、唐蘭、黃方剛等先生力持此論。 另有折衷派,認為《老子》為藏室秘書,老子著之竹帛;老子行事,可征者鮮,而其書甚可信,或認為“老子”本泛稱,非專名,僅以稱年老學者,猶今人稱“老先生”,如呂思勉、蔣伯潛等先生之論。 折衷派尚可商榷,但胡適、郭沫若一派觀點實有牽強,確難茍同,至今陳鼓應等人愈發(fā)無足觀。陳鼓應、白奚所著《老子評傳》對《史記》記載作了誤讀,并以此誤讀作為其立論的鐵據(jù)。他們說: 孔子曾問禮于老子不僅為道...家所樂道,而且也被儒家學派視為史實而世代相傳,以致儒家即便在獲得獨尊的地位后對此仍無法否認。所有這些古代典籍的記載都證明,孔老相會,孔子曾學于老子,這是一個不容懷疑的歷史事實?!桌舷鄷跁r間上可能不止一次,在地點上也可能不止一處?!劣诳鬃訂柖Y于老子的內容,在不同的時期、不同的地方,所問也有所不同。……年輕時的孔子向老子問禮的內容,主要是狹義的禮……而中年以后的孔子向老子請教的內容,就不限于上述方面的“禮”了。 這些“推斷”無視史實,誠失水準,甚至直可作為笑柄來看。另外,《老子評傳》仍舊引了《論語》中的話作為“孔子思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響”,此為老調重談。胡適先生所謂“兩面割”的理論,早已被駁斥了,復提何益? 更具迷惑性的是,《老子評傳》抬出了所謂“考古新發(fā)現(xiàn)的實物證據(jù)”,即1993年湖北荊門郭店發(fā)掘出的大批戰(zhàn)國楚墓竹簡以及其中的三種《老子》節(jié)抄本,并且“權威”地說: 據(jù)考古學者們的判定,郭店楚墓的下葬年代約在戰(zhàn)國中期偏晚,而竹簡《老子》的抄寫年代當然還要早于墓葬年代,至少它的成書年代,自然還要更早。竹簡本《老子》的年代,比1973年馬王堆出土的帛書《老子》還要早一個世紀,是當今世界上最早的古本《老子》,它的出土,證明至遲在戰(zhàn)國中期,就已經(jīng)有《老子》一書在流傳。這就使得流傳于學界的《老子》晚出說不攻自破,也以無可辯駁的實物證據(jù)有力地支持了我們對老子其人其書的一貫判斷。 出土竹簡使“《老子》晚出說不攻自破”這種說法有很大問題。其一,“《老子》晚出說”是指什么?很顯然,“《老子》晚出說”是指認為《老子》其書成于戰(zhàn)國末期的觀點(指梁任公、錢穆、顧頡剛等先生的觀點),僅此而已,不能包括認為《老子》出自戰(zhàn)國時代的觀點,亦必不能包括認為《老子》成書在孔、墨后,孟、莊前的觀點。其二,“《老子》晚出說”似乎有意誤導讀者。因為如果是不熟悉情況的讀者,似乎很容易認為除了一個模棱兩可的“《老子》晚出說”便是陳鼓應等的“正確”觀點了。另外,“以無可辯駁的實物證據(jù)有力地支持了我們對老子其人其書的一貫判斷”這一頗為“美好動人”的結論隱藏著很大問題。只要稍加思考便會發(fā)現(xiàn),既然已經(jīng)使“《老子》晚出說不攻自破”,那非“《老子》晚出”的觀點則自然都在支持之列,而不僅僅是包含對陳、白等人所謂“老子會晤孔子”“老子至函谷關為關令尹所留著《老子》”等謬論的支持,然著者只自私地提及自己觀點,而忽略其它,如果不是太不夠雅量,便是有意想造成似乎關于老子其人其書的研究只有“《老子》晚出說”與自己所支持的那些觀點的假象了。 更有甚者,著者除了想當然地推出老子與孔子有會晤之外,還對這種“會晤”極盡贊美之能事: 這些歷史性的會晤,老子以閱歷豐富的長者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孔子則對老子充滿了敬仰之情?!献优c孔子的會晤,是歷史上儒道兩家的第一次對話。老子與孔子的分歧,是儒道兩家所分別代表的兩種文化觀念的分歧,也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兩種價值取向和處世態(tài)度的分歧。作為中國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兩大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他們的思想分別代表了中國文化未來發(fā)展的兩種不同的路向…… 感覺像是在寫武俠小說。即使武俠小說,也得講究點起承轉合罷。 那末,陳、白二先生為什么要如此“論著”呢?如果不是出于水平問題,答案便只有一個,那就是為了應和自己特“崇尚”老學的情感與喜好,不惜歪曲史實,強作詭論,更有誤導大眾之嫌。章學誠《文史通義》指出:“陰陽伏沴之患,乘于血氣而入于心知,其中默運潛移,似公而實逞于私,似天而實蔽于人,發(fā)為文辭,至于害義而違道,其人猶不自知也。故曰心術不可不慎也?!比喂壬吨袊鴼v史研究法》亦曾指出:“我以為史家第一件道德,莫過于忠實。如何才算忠實?即‘對于所敘述的史跡純采客觀的態(tài)度,不絲毫參以自己意見’便是。例如畫一個人,要絕對像那個人。假使把灶下婢畫成美人,畫雖然美,可惜不是本人的面目?!倍佌伣陶d語重心長,亦可為《老子評傳》等此類大作弊病之針砭。 閱讀更多 ›
  •   易懂 而且適合初學者學習 受益匪淺
  •   文筆優(yōu)美,分析到位,喜歡道家思想的人必讀
  •   是堆砌文字的典范
  •   未到書,能否寄一本?
  •   不是陳鼓應先生執(zhí)筆,所以有些觀點與之前陳先生的有所不同,但整體而言沒有特別之處;對于某些具體問題的考證,還是具有參考價值的。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