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遠評傳

出版時間:2011-4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許祖良  

內容概要

《張彥遠評傳》講述了:張彥遠是唐代杰出的繪畫理論家和美學家。他的《歷代名畫記》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美術史著作,充分體現了他鮮明的史學意識,反映了他“書畫本體論”的哲學思想,以及繪畫的形神觀、自然觀和妙悟觀。
張彥遠是中國畫史上全面論述繪畫“六法”的第一人。他對繪畫美學范疇體系的理論建構,對繪畫的審美創(chuàng)作論、審美風格論等的見解,都作出了獨步前人的貢獻,呈現出繪畫理論的輝煌。
張彥遠的生平資料極其缺乏,但他的祖輩“三代為相”,在唐代頗有顯赫聲名?!稄垙┻h評傳》廣搜遠紹,細心挖掘,發(fā)現不少前人未曾涉及的資料,尤其是提出了不少前人所未發(fā)的新見。
這是迄今國內外第一部對張彥遠及其《歷代名畫記》全面、深刻評論的專著。

作者簡介

許祖良,1943年1月3日出生,祖籍江蘇句容。1965年大學中文系畢業(yè)?,F為江蘇美術出版社編輯室主任、江蘇省美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撰著有《中國古典畫論選譯》、《四川古代畫家故事》、《藝術的回聲》、《實用旅俄會話便覽》等。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
第一章 張彥遠的家世
一、“三相張家”的概況
二、儒為本兼道釋的思想
三、“侔秘府”的書畫收藏
第二章 張彥遠生活的時代
一、晚唐的社會政治
二、晚唐的思想文化
第三章 張彥遠生平概述
一、“唯書與畫,猶未忘情
二、仕途經歷
三、出游與考察
四、《歷代名畫記》成書年代
五、《歷代名畫記》的結構內容及其特色
第四章 張彥遠的史學意識
一、歷史責任感——史學意識的思想基礎
二、繪畫與國運共興衰一史學意識的重要內容
三、張彥遠的史料辨正意識
四、張彥遠繪畫史學意識的來源
第五章 張彥遠的哲學思想
二、書畫的哲學本體論
二、繪畫的形神觀
三、繪畫的自然觀
四、繪畫的妙悟觀
第六章 張彥遠的美學思想
一、繪畫美學的實驗態(tài)度
二、繪畫美學范疇體系的建構
三、繪畫的審美創(chuàng)作論
四、繪畫的審美風格論
第七章 張彥遠的繪畫理論貢獻
一、對畫論史料的搜錄與評論
二、獨步前人的“書畫同體”理論
三、畫史上第一個全面論述“六法
四、繪畫的“自娛”功能
五、精辟、深邃的“用筆”理論
六、繪畫的“了”與“不了”論
七、繪畫的“象人”說
八、“口畫”、“指畫”和“足畫”——對不同繪畫手段的認同
九、論書畫的鑒定與收藏
十、敘書畫的押署、跋尾和印記
十一、論書畫的裝裱
第八章 張彥遠的書法理論貢獻
一、晚唐以前書論的歷史性總結
二、“一筆書”與書法本體論
三、《法書要錄》對《歷代名畫記》的影響
第九章 《歷代名畫記》的歷史影響
一、關于文人畫、水墨畫、寫意畫的理論影響
二、美術史長河漾起的漣漪
附錄
張彥遠年表
“三相張家”五代系表
主要參考書目
索引
人名索引
詞語索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插圖:晚唐社會農民階級與地主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空前尖銳化。民不聊生,官逼民反,農民起義火山般爆發(fā)。穆宗登位不久,就發(fā)生了江淮等地農民殺死地方官吏,打開官府糧倉放糧的事件。從晚唐中央政府的財源來看,江淮地區(qū)本是唐王朝“國脈所系”,形成“唐立國于西北而植根本于東南”①的局面。“天下貢賦既出江淮,時江淮人甚困而聚斂不息。”②人民不堪剝削,遂又掀起一場農民起義的風暴。大中十三年(859)十二月,浙東爆發(fā)了裘甫領導的農民起義。他們很快就攻下象山縣(今浙江象山市),不久即攻占剡縣(今浙江嵊縣),開府庫,擴隊伍,部眾達數千人。次年二月,其他地方的流亡農民紛紛云集裘甫麾下,義軍擴大到三萬人?!案ψ苑Q天下都知兵馬使,改元日羅平,鑄印日天平。大聚資糧,購良工,治器械,聲震中原?!雹垭m然浙東農民起義歷時半年多而遭失敗,但是,農民階級與地主統(tǒng)治階級的矛盾更加尖銳,唐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由此揭開。咸通五年(864),南詔興兵攻占安南之后,不斷侵擾桂林一帶,懿宗下令征調三千徐州士兵遠戍桂林。咸通九年(868)七月,戍桂林的徐州士兵三年期滿仍不能換防返回家鄉(xiāng)而嘩變,推糧料官龐勛為首,踏上北返的歸途。

編輯推薦

《張彥遠評傳》是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之一。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張彥遠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1條)

 
 

  •   值得閱讀,用來收藏了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