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多芬是1/16黑人

出版時間:2008-9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南非)南丁·戈迪默  頁數:191  字數:110000  譯者:葉肖  
Tag標簽:無  

前言

  2003年,南非作家約翰·馬克思韋爾·庫切榮獲諾貝爾文學獎。2007年,又一位具有濃厚南部非洲背景的英國女作家多麗絲·萊辛又戴上諾貝爾桂冠。世界文壇這股強勁的南部非洲季風使我們想起另一位、也是第一個把南非作家的名字鐫刻在諾貝爾名柱上的作家——南丁·戈迪默。2007年,戈迪默出版了她的最新短篇小說集——《貝多芬是1/16黑人》,集中收錄了她近年來發(fā)表的十篇短篇小說和三篇非虛構性隨筆?! ∫?、南丁·戈迪默簡介  南丁·戈迪默出生于南非德蘭士瓦的斯普林斯,先在德蘭士瓦接受教育,后曾在約翰內斯堡的威特瓦特斯蘭德大學學習一年,曾到過非洲、歐洲和北美許多地方,并在美國哈佛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講授現(xiàn)代非洲文學。她抨擊種族隔離制度,其作品被多次列為禁書。戈迪默九歲開始寫作,十五歲即在雜志上發(fā)表作品。1952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說集。

內容概要

本書是納丁·戈迪默在獲獎16年后推出的新文集。雖然在有些篇章中,對身份的探尋轉變?yōu)槠渌麅热?,但從不同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一條熟悉的主線。不過,不同的是時代:現(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了,新作敘述的方式與戈迪默早些時候的作品大不相同。許多主人公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身份,而這種身份所帶來的日益強烈的負罪感讓他們心力交瘁。   本書是南丁·戈迪默在獲諾貝爾文學獎16年后推出的新小說集,其寫作依然鮮活、深刻,依然緊扣時代脈搏,一如五十多年前她開始為《紐約人》雜志供稿之時。雖然在有些篇章中,對身份的探尋轉變?yōu)槠渌麅热?,但從不同人物的身上,都可以看到一條熟悉的主線。不過,不同的是時代:現(xiàn)在是二十一世紀了,新作敘述的方式與戈迪默早些時候的作品大不相同。許多主人公越來越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身份,而這種身份所帶來的日益強烈的負罪感讓他們心力交瘁。從作品中也可以讀出渴望,特別是對于那些人到中年的人來說,他們渴望在新的時代里,在政治手段的幫助下,能夠讓自己得到救贖。

作者簡介

南丁•戈迪默著作豐碩,長篇小說包括《謊言流行的日子》(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保育分子》(布克獎聯(lián)合獲獎作品之)、《伯格的女兒》、《朱賴的族人》、《我兒子的故事》、《無人在我左右》和《屋里的槍》。短篇小說集包括《有個東西在那兒》、《跳》和《贓物》,她

書籍目錄

身份的極限與歷史的內觀(譯者序)貝多芬是1/16黑人卷尺夢會亡友達觀女人格雷格安全程序家鄉(xiāng)話了然無痕歷史遺產另幾種結局 第一感  第二感  第三感

章節(jié)摘錄

  貝多芬是十六分之一黑人  電臺古典音樂節(jié)目即將放送《弦樂四重奏》第l3號作品130和第l6號作品135,節(jié)目主持人在播報演奏者姓名的同時大聲宣布?! ≈鞒秩巳缡钦f,是要還原一個本來的貝多芬嗎?嗓音和語調暴露出主持人是個白人,無可遮蓋。也許,那十六分之一的黑人血統(tǒng)只是他難以啟齒的私愿?  曾經,有黑人想當白人?! ∪缃?,有白人想當黑人?! ∑渲袏W秘沒什么不同?! 「ダ椎吕锟恕つ锼梗ó斎?,這不是他的真實姓名。用不了一會兒你就會明白我在寫我自己,一個姓名的首字母和他相同的男性)是一位學者,在大學教授生物學。在昔日種族隔離的年代,他也是名反政府者,參加過各種違法破壞活動。他還是位頗有點天 賦的漫畫家,畫過不少宣傳畫,把當權者描繪成謀人命、食人肉的 惡魔。他的大膽尚不止于此,他也曾加人組織,把那些宣傳畫貼滿大街小巷。到新千年前后,仍有些已至垂暮之年的白人男性在阻礙把大學由白人的鄉(xiāng)村俱樂部改造成黑人占多數的非種族機構(采用非歧視性的說法),學生團體紛紛奮起抗爭,好在弗雷德里克并未受到大的沖擊?,F(xiàn)在的學生也不太重視像他這樣的前白人持不同政見者的支持?,F(xiàn)如今,他們曾反抗的已壽終正寢,你總不能和別的什么人站在同一條戰(zhàn)線上吧?不就是這個理兒嗎?歷史永不終結,就像生物學一樣,其功用觸及每個生命?! ∈种?。那點點血緣也足以分離出來加以驗證了。在物種的起源中,如此遙遠的血緣聯(lián)系能起多大作用?愿意的話,可以看看普希金,看看他那滿頭鬈發(fā)。那可不是時下白人男女為趕時髦而造的贗品,據說它來自埃塞俄比亞。

媒體關注與評論

  南丁·戈迪默是當今英語文學界最杰出的作家之一。  ——《觀察家》  戈迪默那直白的文字和深厚的情感令大多數現(xiàn)代小說都顯得微不足道?!  短┪钍繄蟆贰 『翢o疑問,戈迪默已成為當今世界偉大的作家之一 ……扎根于時代、地方、信仰的政治卻絲毫沒有沖淡她作為藝術家的復雜天賦?!  丢毩ⅰ贰 「甑夏P下的人物無處不在。當壓力升到頂點時,當理想的脆弱架構在現(xiàn)實中搖晃時,戈迪默賦予他們以文學的形式。  ——《紐約時報》  這是一部偉大的短篇小說集,如何致敬都不為過分?!  窭锥蚰贰じ窳?/pre>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貝多芬是1/16黑人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二○○八年美國大選因奧巴馬參選而備受矚目,并以奧先生當選這個有著200多年種族歧視傳統(tǒng)的國家的總統(tǒng)而告終。黑人族裔歡呼雀躍,華人也跟著一塊兒樂:“我們的孩子也能做總統(tǒng)!”欲扯裙帶關系的當然還會抖落出一堆陳谷子爛芝麻,言必我跟新總統(tǒng)怎樣怎樣。說到底改朝換代之后攀附新貴(也許這個新貴不久之前就是個受役使的奴隸或是目不識丁的老粗)本來就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道理。黑人翻身,的確是好事一樁??纯醇{丁•戈迪默《貝多芬是1/16黑人》一書的開頭:古典音樂節(jié)目的白人主持人宣稱“貝多芬是1/16黑人”時難掩心中的艷羨,讀到這一情節(jié)的黑人或者華人讀者都會止不住暗暗竊喜吧?不過,原以為戈迪默會以輕松、快意、譏諷的筆調幽它一默,戳戳人類的軟肋,善意調侃一番,沒想到作品竟是這樣沉重、犀利。年屆八十的老太太依然目光獨具——別高興的太早了:“曾經,有黑人想當白人,如今,有白人想當黑人。其中的奧秘沒什么不同?!笔裁磰W秘?權力與榮耀?是,也不完全是,至少在小說主人公莫里斯身上表現(xiàn)出深刻的復雜性。莫里斯與戈迪默一樣出身白人知識分子,年輕時代反抗白人政府的種族隔離政策,刷過標語,蹲過大牢,斗爭勝利后在大學中擔任教職。然而,新政權下的南非并沒有消弭舊政權留下的痼疾,腐敗、貧富分化、居高不下的犯罪率、導致社會不公的經濟和教育政策,都使莫里斯參與打造和維護的新政權成了黑人學生攻擊的目標,而作為“前白人持不同政見者”,學生們才不在乎他們的支持。與大多數舊時代的異見分子在新時代舉步維艱一樣,莫里斯的境遇具有普世性:白人時代自我放逐于主流社會,拒絕做白人,而當“曾反抗的已壽終正寢”后,又無法適應黑人時代,因此無論身處哪種時代,都是邊緣人,局外人。如此尷尬的處境,必然迫使當事人尋求一種身份認同,具體到莫里斯,就是追根溯源,試圖在掠奪鉆石發(fā)跡的祖先身上找到一點蛛絲馬跡,甚至不惜驅車前往當年的礦區(qū),如今的貧民區(qū),尋找潛意識中的黑人遠親。1/16的血緣能起多大作用?“看看普希金,看看他那滿頭鬈發(fā)。那可不是時下白人男女為趕時髦而造的贗品。”的確不是為趕時髦,也不是像其他人那樣“都在向上爬”,莫里斯要的是給自己的身份賦予一種意義,即使這種意義微乎其微甚至自欺欺人,即使這種意義誰都不在乎。愛德華•薩義德提醒我們,帝國主義在全球層面上加強了文化與身份的融合,使人們相信他們大體上僅僅只是白人或黑人、西方人或是東方人,并以此種假象掩蓋了各地域人們長久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習慣、語言和文化。換句話說,剝去帝國主義的美妙面紗,滯留下來的依然是活生生的民族現(xiàn)實和歷史,包括它的光明面和陰暗面。幻想從膚色上由白變黑,或是如莫里斯那樣追尋1/16的黑人血緣,以此來應對激烈的社會變革,歸根結底是一種無奈的逃避之舉,一種無歸宿的精神之旅。戈迪默指出了癥結也開出了藥方:“當年參加斗爭的理想就是人類不再需要以血液成分來作區(qū)分”,這依然是未來的奮斗目標。革命尚未成功,一切才剛剛開始,莫里斯們的身份焦慮還將繼續(xù),奧巴馬們的事業(yè),尚有待從頭打拼。
  •   開始覺得譯文粗糙,到后面漸入佳境。但是譯者確實需要錘煉語言(本人在看的過程中做了很多文字上的修改,譯者如果感興趣可以聯(lián)系我)。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