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6-08-01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許蘇民 頁數:704 字數:489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fā)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沖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f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產生這一奇跡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chuàng)造、積累、發(fā)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口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tài)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實現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fā)展的辯證規(guī)律的?,F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tǒng)研究,實現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人民,首先是文化界、學術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域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边@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干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了五千年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要內容。當然,基本上不等于全部。孔子以前和孫中山以后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孑L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教、農、工、醫(yī)、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面展現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yè)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涵,以利于開門見山、引人入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tǒng)地總結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打下基礎。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后,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作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xù)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xù)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秴矔贩捕俨浚s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xù)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叢書》所以用“中國思想家評傳”命名,主要是考慮到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內在思想活力,而歷史事實也反復證明,凡是在各個不同時代不同領域和學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自覺或不自覺地認識和掌握了該領域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具有敏銳思想的人。他們取得成就的大小,取決于思想上認識和反映這些規(guī)律的程度如何。思想并非先驗之物,它所以能反映和掌握這些規(guī)律,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和對前人思想成果的借鑒和繼承。思想一旦形成,反過來在一定程度上又對實踐起決定性指導作用。韓愈說的“行成于思,毀于隨”,列寧說的“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這些話,雖所處時代和所持立場不同,所要解決的問題的性質也不同,但就認識論中思與行、理論(思想的高度概括)與實踐的關系而言,確有相通之處,即都強調思想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和作用。因此我們以“中國思想家評傳”命名,就是力圖抓住問題的核心,高屋建瓴地從思想角度去評述歷史人物,以便對每個傳主在他所處時代的具體情況下,如何在他所從事的領域中,克服困難,旋展才華,取得成功,做出貢獻,從思想深處洞察其底蘊。歷史上各個時代富有思想因而能在有關方面取得成就的人,直接闡述自己思想觀點的論著雖亦不少,但大量的則是其思想既來自實踐(包括對前人、他人實踐經驗的吸?。⒂譂B透在自己創(chuàng)造性實踐之中,集中凝聚在他自己的業(yè)績和事功上,而沒有留下論著。另一些人卻只留下著作而無其他功績,對這些人來說,他那些有價值的著作就理所當然地是他的偉大業(yè)績和事功。如果論述一個人的思想而不聯系他的業(yè)績(包括著作),必將流于空洞的抽象;同樣,如果只講一個人的具體業(yè)績而不結合他的思想活動,又必將成為現象的羅列。評價思想和評價業(yè)績,兩者不應偏廢。而不斷在實踐中豐富和深化的思想活力則是經常起主導作用的因素,強調這個因素,引起人們的正視和反思,正是我們的主旨和目的。當然,思想和思想家,思想家和實踐家,都是既有區(qū)別又有聯系的不同概念,忽視這一點是不對的?!秴矔返闹攸c則是放在兩者的聯系和結合上。至于如何使兩者很好聯系和結合而又著意于剖析其思想活力,各占多少篇幅或以何種方式表達,則自當由作者根據傳主的具體情況創(chuàng)造性地作出妥善安排。自從人類歷史上產生了馬克思主義,不僅全人類解放和發(fā)展有了劃時代的明確方向,學術研究也有了更嚴密的科學方法,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根據這一科學方法,在研究和總結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特別是聯系到《叢書》的撰著時,我認為下列幾點應特別引起重視。
內容概要
李贄是中國16世紀偉大的早期啟蒙思想家。他以一位先知先覺者的犀利目光,深刻洞察時代的矛盾和社會發(fā)展行將提上議事日程的問題,以非凡的超前意識和過人膽識,認真反省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探索人生真諦,致力于從道德理想主義到經驗主義的理性重建,建立了一個以“童心說”為核心、 “學主不欺”、“志在救時”的新思想體系。他在哲學思想、史學思想、道德倫理思想、經濟政治思想、文藝美學思想和宗教思想諸方面的理論創(chuàng)造,不僅超邁前古,也遠遠超過了他的同時代人。他的富于自由精神的思想和新興氣銳的言論,不僅使他成為晚明中國早期啟蒙思潮的思想旗幟和一代思想文化巨人,而且對于晚清思想解放運動、日本明治維新、五四新文化運動都發(fā)生了深刻影響。他所倡導的反獨斷、反迷信的懷疑精神、自由精神和社會批判精神,對于我們正確認識中國傳統(tǒng)社會和傳統(tǒng)文化,探索現代理性的重建之路,仍具有重要啟迪和借鑒意義。
作者簡介
許蘇民,1952年12月生,江蘇如皋人。1992年8月評聘為研究員,現任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李贄的真與奇》、《王夫之評傳》(與蕭篷父師合著)、《顧炎武評傳》、《李光地傳論》、《戴震與中國文化》、《樸學與長江文化》、《明清啟蒙學術流變》(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第一章 李贄生活的時代 第一節(jié) “今人立法,厚末抑本” ——明代中葉中國近代商品經濟萌芽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至正德、嘉靖間而古風漸渺” ——明代中葉社會風氣的變化 第三節(jié) “非名教所能羈絡” ——傳統(tǒng)學術的蛻變與早期啟蒙思潮的興起 第四節(jié) 時代的矛盾與問題意識 ——16世紀明王朝的內憂外患第二章 李贄的生平事跡 第一節(jié) 從海上絲路走進鄉(xiāng)土中國 ——李贄的家世與青少年時期 第二節(jié) “假升斗之祿以為養(yǎng)” ——二十五年的仕宦生涯 第三節(jié) “天臺重名教,卓吾識真機” ——棄官、棄家、與耿定向的爭論 第四節(jié) “寂寞從人謾,疏狂一老身” ——郢中避難與重返龍?zhí)丁〉谖骞?jié) “無令山神野鬼,得知蹤跡” —— 第二次外出避難的歲月 第六節(jié) 萬歷三十年 ——李贄之死的奇特歷史悲劇 第七節(jié) 李贄一生的著述第三章 李贄的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以“童心說”為核心、歸宗于《易》的人學本體論 第二節(jié) “道不虛談,學務實效”的認識論思想 第三節(jié) “為道屢遷,變易匪?!钡霓q證法思想第四章 李贄的史學思想 第一節(jié) “六經皆史”說與李贄的歷史學研究 第二節(jié) “堂堂之陣,正正之旗” ——重新評價歷史人物的論史卓識第五章 李贄的道德倫理思想 第一節(jié) “人必有私論” 第二節(jié) “大道不分男女” ——李贄的新婦女觀、情愛觀、貞操觀 第三節(jié) “各從所好,各騁所長” ——論個性的自由發(fā)展 第四節(jié) “賤莫賤于無骨力” ——論豪杰精神 第五節(jié) “朋友的契合只是一個靈魂在兩個身軀上” ——李贄的友朋觀第六章 李贄的政治經濟思想 第一節(jié) “不過誘你作他奴才耳” ——對專制政治體制的批判 第二節(jié) 李贄的當代政治評論 第三節(jié) 政治改革方案的設計 ——李贄的政治理念與救時之策 第四節(jié) 李贄的經濟思想第七章 李贄的文藝美學思想 第一節(jié) “自然之謂美” ——論藝術的“情感一審美”本質 第二節(jié) “文與道豈二事乎?” ——論文學作品的社會功能 第三節(jié) “未有其人不能卓立而能文章 垂不朽者” ——論人品與文品、詩品的統(tǒng)一性第八章 李贄的宗教思想 第一節(jié) “儒、道、釋之學,一也” ——論儒、釋、道三教異同 第二節(jié) “唯圣人能事神,故其敬之也?!薄 撘宰诮痰尿\去盡心為民 第三節(jié) “感應因果,名殊理一” ——論宗教的道德教化功能第九章 李贄思想的歷史地位和歷史命運 第一節(jié) 李贄思想的歷史地位 第二節(jié) 李贄思想的歷史命運 第三節(jié) 李贄思想的國際影響附錄主要參考文獻人名索引詞語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在民間的戲劇舞臺上,那些被官方捧上天去的歷史上的“三代圣王”、“至圣先師”,統(tǒng)統(tǒng)成了市民文學嘲諷和調侃的對象,與正統(tǒng)思想相對立的各種奇談怪論多得不勝枚舉。例如在梁辰魚的《浣紗記》(1543)中,就有很多這樣的言論?!朵郊営洝返诙叱觥秳e施》調侃周文王君臣:“昔周文王被殷紂囚于菱里,其臣閎夭求有薪氏美女,獻之于紂,釋放文王。后美女心圖報周,迷惑殷紂,致其身亡國滅,復歸周家?!钡谒氖某觥吨味ā酚终{侃周武王和周公:“昔武王滅紂,以妲己賜周公。天下后世,盡所共知。妲己為天子之正妃,周公乃古今之大圣。武王賜之,周公受之?!边@原本是孔融調侃曹操和他的兒子的話,如今則直接被作為嘲諷儒家圣王的語言。孔子和他的弟子們也在被嘲諷之列:“那子貢我認得他,喚作端木賜,是一個徹底小人。他平日極會營運,家累千金。但知自家受用,一些也不肯濟人。假如原憲是個善士,桑戶蓬樞,顏淵是一個好人,簞食瓢飲,那子貢與他同在孔門,日逐相處,再不見有一些看顧,要那朋友何用。我好笑那孔夫子,常日:賜不受命而貨殖焉?!痹谶@些言論中,以往被神化了的圣人治國平天下的歷史,被還原為為了女人和財富而玩弄心計、相互爭斗的歷史,孔圣人及其門下的“十哲”也失去了往日神圣的光環(huán)。梁辰魚的《浣紗記》問世時(1543),李贄才17歲。李贄長大成人后,對這部劇本很重視,曾加以評點,有《李卓吾先生批評浣紗記》一書傳世。 女子勝過男子,是市民們喜聞樂見的流行趣味,也是市民戲劇的主題之一。如張鳳翼的《紅拂記》(1545),梁辰魚的《浣紗記》、《紅線女》,徐渭的《女狀元》、《雌木蘭》等等。這些劇本,大都產生在李贄還很年輕的時候,其中都包含了對于男尊女卑的男權觀念的反抗。在《浣紗記》第二十七出《別施》中,梁辰魚就借劇中人物之口,稱贊西施“雖為女流之輩,實有男子之謀”。特別是張鳳翼的《紅拂記》,其第十出《俠女私奔》,把紅拂女為追求愛情、視權門為敝屣、女扮男裝、深夜私奔的情節(jié)寫得十分生動感人,活生生地展現出紅拂女的俠義本色。李贄后來曾經專門寫過一篇關于《紅拂記》的評論,對這部劇本所表達的思想觀念及其藝術成就給以高度評價。李贄盛贊卓文君私奔,正是其深受市民階層的流行趣味影響的表現。 P17-18
后記
自2005年9月8日接受《李贄評傳》的寫作任務,至2006年1月10日交稿,歷時125天。減去每周兩個半天的授課和其他公務所花費的時間,實際寫作時間僅為90天。但30多年來讀李卓吾之書所積累的心得,實在早已為此書的撰著作了比較充分的準備。其中約四分之一的篇幅,乃是重新熔鑄我9年前撰寫的《李贄的真與奇》一書而成。本書寫作期間,受到師友和同事們的親切關懷和幫助。接受寫作任務后一個月,即10月8日的凌晨,家父辭世。在我回如皋老家奔喪、心情沉浸在極度悲傷之中的時候,老校長馮致光先生親自打電話向我的家人表示了慰問,我的老上級、原中共湖北省委宣傳部長、現在南京市委工作的繆合林先生和市委辦公廳何德劍先生分別給我的父親送了花圈,蔣廣學老師專門給我寫了慰問信,辦公室孫明同志代表“中心”全體同事給我家發(fā)去唁電。武漢、廣州等地的師友們聞訊后,也以不同方式向我表示了真摯的慰問之情。這一切,促使我從悲痛中掙扎奮起,懷著對先父的深切追思,踐行父親的教誨,以超常的毅力和堅韌,全身心投入《李贄評傳》的寫作。書稿寫成后,著名明清思想史研究專家朱義祿先生擔任本書的特約審稿人。他既充分肯定了本書的學術水平,同時也直率地提出了中肯的批評意見,并不辭辛苦地為我核對引文,訂正多處訛誤,堪稱吾之諍友。在義祿先生審稿的同時,蔣廣學先生也仔細審讀了全書,提出了寶貴的修改意見。在本書付終審組審議之前,我遵照他們的意見,對書稿作了認真的修改。最使我感到慶幸和榮幸的是,南京大學出版社德高望重的老前輩李忠清先生受聘擔任了本書的責任編輯。李老師在校閱書稿時,對書稿中尚且存在的文字訛奪、用字不規(guī)范、年號換算失誤等等,——作了改正。與李先生交談,其霽月光風的襟懷,誠摯親切的教誨,溫和忠厚的長者之風,使我有如坐春風、如沐喜雨之感。晚生何幸,得遇高師!南京大學出版社文科編輯室榮衛(wèi)紅同志為本書的出版付出了大量的辛勤勞動。本書寫作過程中,我的研究生戴林云、王萍二位同學曾幾次幫我到圖書館去借書,為我節(jié)省了很多時間。書稿的完成和出版,是與他們的勞動分不開的。在此,謹向各位師友、同事和同學們致以誠摯的謝意!許蘇民2006年3月26日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