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燮評傳

出版時間:2002-5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王同書  頁數(shù):401  
Tag標簽:無  

前言

  1994年匡老和中心主任吳新雷教授要我物色《鄭燮評傳》的作者,我當即推薦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喻蘅先生。因為喻氏畫蘭、畫竹、詩詞、書法是當代高手,又是鄭氏鄉(xiāng)人,還寫過不少為板橋辯誣的論文,讓他寫板橋評傳,可謂得其人哉。中心領導聽我介紹,看了我送去的喻氏著作《藝文隨筆》(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內有多篇關于板橋的論文),也欣然首肯。我就積極聯(lián)系約請,可是喻先生身體不好,不能寫。我回復中心,另請作者。過了幾天,吳新雷老師建議我寫,說此事是匡老所囑。這是給我學習的機會,更是對我的信賴,重任盛情俱難推卻,于是寫《鄭燮評傳》的任務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接受寫《鄭燮評傳》以來,真是"夙夜憂嘆“,因為我雖素愛這位鄉(xiāng)賢,也寫過些研究文章,可是書畫素養(yǎng)不及喻老,況且鄭氏評傳已有幾種,再想出新,難于蜀道。我決定”自以心競“,邊學邊干。這期間多處尋師訪友,多得匡老耳提面命,又得到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卞孝萱先生的幫助,卞先生是我同鄉(xiāng)前輩,是研究板橋專家,當代最完備的資料書《鄭板集全集》的編者。卞老師在與我長談之后,并惠贈《鄭板集全集》,我就拜卞老師為師,確定讀板橋作品,學板橋風格,寫板橋評傳這個總體構想,分成三步:第一步搜集、熟悉資料;第二步寫出專題鄭氏研究;第三步重新構思,按思想家評傳要求寫出”評傳“。1995年陸續(xù)寫出并發(fā)表了鄭板橋的絕和怪、鄭板橋的題畫詩、鄭板橋的兒童教育思想等系列論文,向廣大師友請教,吸收意見,構思評傳?! ∴嵃鍢虼_實是一位藝術天才,但他一開始并不想當一個藝術家,而是想做官,想"兼濟天下”,盡一切辦法,作最大努力做官。做到官了,又盡心想做個好官,為人民造福??墒乾F(xiàn)實--清朝的官場卻不讓他做好官,還濫加罪名將他趕出了官場。讓他窩了一肚子氣,又因為做官沒撈錢,罷官后要謀生,只好以“筆租墨稅”來養(yǎng)家糊口。揚州是賣畫的好地方,可是高手云集,要能在揚州書畫市場占一席之地,就必須書畫出眾。這樣,生活所逼,書畫市場所逼,胸中悶氣所逼,三逼就逼使他奮力向書畫高峰攀登,逼出了他的藝術天才的潛力,逼出了他的“絕”藝,于是,他失之官場,收諸藝苑?! ∴嵤系乃囆g成就又并非僅僅是個人氣質與遭遇"逼“成,而是整個時代孕育造就的,是時代的土壤,時代的風雨培育營造了鄭板橋這樣一位卓越的藝術改革家,如果沒有漢、唐、宋、  元、明涌現(xiàn)的大量藝術精晶,和藝術家求新求變的創(chuàng)造楷模,以及經濟發(fā)達所推動的各種藝術高度發(fā)展尋求深入突破再創(chuàng)新的藝術的規(guī)律和要求,鄭板橋就很可能仍是在黑夜中摸索。淮南之桔還會化為淮北之枳;英雄、天才離開了時勢是造就不成的。  對鄭氏狂、怪的理解。時賢不少論者都認為鄭氏狂怪,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思想的叛逆。拙見以為鄭氏狂、怪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思想(光輝部分)的繼承。因為他的狂、怪所呈現(xiàn)的特點,如艱難求官,如變創(chuàng)書法,如窮而好施,如不媚上官等等,每一點都可以從傳統(tǒng)思想中找到因子,找到范例,只是”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而已;而鄭所厭惡、反對的則是當時社會上的官僚惡習和虛偽庸俗,這些也是古賢高士所深惡痛絕的。只是當時社會習非成是,以鄭所倡揚者為非,以鄭所反對者為是。其實鄭氏所不遺余力鼓吹提倡的都是儒家正統(tǒng)思想,而鄭所反對的則是偏離了儒家正統(tǒng)思想者,只是提倡和反對常以”狂“、”怪“(常人眼中的)出之,所以,鄭氏的”狂“、”怪“是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不是背叛傳統(tǒng)。  ……

內容概要

本書對清初著名的藝術家鄭燮的家世,生平和詩、書、畫、篆刻等方面的藝術成就作了詳盡的縷述,并將鄭燮放在“思想家”的坐標系上,觀照、闡述其“怒不同人”與“難得糊涂”的人生信念,物物平等、物我平等的自然主義觀念,“民吾同胞”的近代人道主義思想萌芽;循天之道的社會思想,尊商和藝、商互優(yōu)的意識,以及不斷發(fā)現(xiàn)、總結辯證的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和不可重復的獨特藝術個性與佳人難再的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見解新穎,論述辯證生動,引人入勝。

作者簡介

王同書,江蘇大豐市人。1938年生。江蘇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作家、詩人,中國水滸學會常務理事,中國毛澤東詞研究會理事,江蘇省毛澤東詩詞研究會副秘書長、《江海詩詞》副主編。
主要研究明清小說(重點《水滸》、《聊齋》、《紅樓夢》),古今中外詩歌;并創(chuàng)作詩歌、散文、小說等。曾在國內外各種報刊發(fā)表論文、評論、詩歌、散文數(shù)百篇。出版的著作有《施耐庵之跡新解》、《聊齋談美》、《水滸·白駒·施耐庵》、《菜根譚·客齋隨筆》、《激揚齋詩話》、《夢里依稀慈母淚》等20多種。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上篇  寒儒家世  坎坷仕途  第一章  故里、家世以及童年、青年時代  第一節(jié) 興衰駭人的揚州與水鄉(xiāng)“桃源”興化  第二節(jié) 清貧家世 凄苦童年  第三節(jié) 書畫脫穎的青少年  第四節(jié) 婚戀和“無一營”的生計  第二章  坎坷中舉  艱難待官  第一節(jié) 窮秀才逃債流寓  第二節(jié) 中舉喪親 悲喜交集  第三節(jié) 新進士揚州賣畫  第三章  宦海生涯十二年  第一節(jié) “三縣”的能員廉吏  第二節(jié) 文昌縣令  第三節(jié) 縣令任外的得失  第四章  罷官后的彷徨反思  第一節(jié) 尋“君平”,解積憤  第二節(jié) 漫游以消憂   第五章  晚年在揚州精品繪呈  第一節(jié) 文星會聚 三絕精進  第二節(jié) 仕途絕望 藝苑奪冠 中篇  奇想怪行  濟世惠民  第一章  “怒不同人”與“難得糊涂”的人生信念  第一節(jié) “怒不同人”既是藝術觀念,更是人生態(tài)度  第二節(jié) “難得糊涂”與“吃虧是福”  第三節(jié) 熱愛自然,回歸自然  第二章  物物平等、物我平等的觀念  第三章 “民吾同胞”的近代人道主義思想萌芽  第四章  循天之道的社會思想  第五章  尊商、從商與以商養(yǎng)藝的意識下篇  詩文怪杰  書畫奇峰  第一章  藝術創(chuàng)作——“慰天下之勞人”  第二章  多絕警世俗  奇峰驚藝苑  第三章  開拓文人書畫新天地  第四章  不斷發(fā)現(xiàn)、總結辯證的藝術創(chuàng)作規(guī)律  第五章  藝術創(chuàng)作的效應附錄索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書摘    鄭板橋在盧雅雨處結識的朋友可分兩組,有舊朋,如李茹、周榘、馬曰璃、馬曰璐、金兆燕等。也有新知如戴震、袁枚、吳敬梓等。這些人都與盧雅雨交誼深厚,李葂與盧更是患難不棄,盧下獄,李不避嫌疑,悉心照料。盧謫戍塞外,李時寄函詩存問。這次盧又到揚州,而李則仍是一窮秀才,盧雅雨幫助他刊刻出版了詩集《嘯村近體詩選》并為之作序,稱他的詩“新警雋拔,無一字拾人牙慧”。    而惠棟、戴震這些后來的大思想家,在當時也都是盧衙???。這些年青才俊,思想活躍,文思敏捷,毫無疑問或多或少,也給了鄭板橋以有益的影響。    友人中激動的、最迫切要見鄭板橋的是金農。因為金農曾于乾隆十三年在揚州生了一場大病,鄭板橋在山東誤聽傳說金農去世了,悲痛異常,披麻戴孝設靈堂遙祭。后有人來告知是誤傳,金農病后仍頑健如初,鄭就“破涕改容,千里致書慰問?!苯疝r為此感念不已,這次得知板橋罷官回鄉(xiāng),特自畫一幅像,并題上當年誤傳情事,題記說“十年前,臥疾江鄉(xiāng),吾友鄭板橋進士宰濰縣,聞予捐世,服緦麻,設位而哭。沈上舍房仲道赴東萊,乃云冬心先生雖攖二豎,至今無恙也。板橋始破涕改容,千里致書慰問。予感其生死不渝,賦詩報謝之。近板橋解組,予復出游,嘗相見廣陵僧廬。予仿昔人自為寫真寄板橋。板橋擅墨竹,絕似文湖州,乞畫一枝,洗我滿面塵土可乎?”(《冬心自寫真題記》)由此也就可見他們相見時怎樣百感交集,激動顛狂了。    這些舊雨新知中,引人注目的是袁枚(1716~1797)。這位風流才子,比板橋小23歲,官位不高,可是名聲不小。他是杭州人,字子才,號簡齋。少年得志,24歲就中進士,入翰林,做江寧知縣,33歲就辭職家居,在南京小倉山筑“隨園”,養(yǎng)倡優(yōu),授弟子,結交名士,講詩論文,悠閑自在。他的“隨園”是民間的文藝沙龍,他可以說是南京的民間盧雅雨。他的詩學見解,有些與鄭板橋主張相近。揚州、南京近在咫尺,聲息相通,又有盧雅雨作中介,所以鄭、袁在盧氏席上,就更有共同語言了??墒怯悬c出人意外的是鄭板橋對與袁枚交往只在《鄭板橋集》詩鈔(鄭氏手訂)末尾有詩題《贈袁枚》,詩只兩句,“室藏美婦鄰夸艷,君有奇才我不貧。”而袁枚《隨園詩話》里的記載卻多得多,《隨園詩話》卷九記載袁與鄭相遇于盧席上,鄭拉袁的手稱許“天下雖大,人才屈指不過數(shù)人”。這話頗有點像曹操對劉備講的“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書中并記有袁當時寫的詩《投鄭板橋明府》:    鄭虔三絕聞名久,相見邗江意倍歡。遇晚共憐雙鬢短,才難不覺九州寬。虹橋酒影風燈亂,山左官聲竹馬寒。底事誤傳坡老死,費君老淚竟虛彈。(《小倉山房詩集》卷十四)但遺憾的是袁集中卻未見鄭的答詩、贈詩。幸運的是四川省博物館藏有一幅鄭板橋的墨跡,《奉贈簡齋老先生正》,下署“板橋鄭夑”,詩正是鄭集中斷句的全篇:    如此等等,都是看似糊涂斷案,其實是極聰明的辦案。是天理、人情、國法都不違背的“處世守身之道”。這種斷案方式很明顯根本不同于“昏官斷案,一人三百大板”,也不同于一般清官循吏的執(zhí)法不阿。這也是鄭的“怒不同人”之處。    “吃虧是?!边@一則意義明朗,補充了“難得糊涂”里的“心安”和“?!薄G皠t講的“當下心安”,似乎還有點臨時、短暫的安,這里就分兩層講,自己讓了人“吃虧”之后,“外得人情之平,內得我心之安?!蔽页粤颂?,人得了益,得益者自然心理平衡,歡樂,對我消除惡意,增加和悅,“人情之平”的外部環(huán)境,就營造成功了。而自己呢?怨敵減少心安理得,恬然自適。這樣“既平且安,福即在是矣”。平安是福的觀念就讓人信奉。    吃虧是福這個觀念,與傳統(tǒng)的認識有不同之處。鄭板橋的禍福觀基本上源于古代,承襲古代。《老子》上有“福兮禍所由,禍兮福所伏”?!睹献印酚小暗湼o不自己求之者。詩云:永言配命,自求多福?!薄白宰髂酰豢苫?。”《菜根譚》述民諺“福莫福于少事,禍莫禍于多心?!薄疤幨劳艘徊綖楦?。”“待人寬一分是福?!狈饨ㄉ鐣曊f,將福列為洪福、清福兩種。洪??梢匝堇[為富貴二字,增加一點的為福貴壽考,兒孫滿堂等?;实鄹庾畲?,叫洪福齊天,郭子儀笏滿床,叫“郭?!?。清福則是在野之人,居處清靜安逸,無橫逆相加,無瑣事紛擾,衣食豐饒,身心健康,親人和睦等等,叫小康之福。鄭板橋心目中的福既有富貴,又有清靜。    “福”從哪里來?鄭板橋卻比古人有更多的答案,更多的設計,古人只講“死生有命,富貴在天”,“自求多?!薄6嵵v了多種渠道:    一是先人的為善積德。祖先為國家、為蒼生做出了很大的貢獻,積下了福基,子孫因之受福,享福?!凹捌渥訉O而富貴者矣?!?傅編:第3頁)        二是自己“發(fā)奮有為,精勤不倦”,“及身而富貴。”(傅編:第3頁)    三是“得風水力”,葬了好墳地,得到了“富貴福澤”,成了貴人。(傅編:第8頁)    二、三實際也是“自求多?!?,發(fā)奮有為當然是“自求”,得風水力,找好墳地也是自己求來的。    鄭板橋的“吃虧是福”倒是前人很少這樣說的。一般只說“讓人不折本,吃虧的人長在”,卻未提到吃虧是福。鄭的吃虧是福并非低層次的弱者的自我安慰,而是有著深層的求福的思考。既是作為“難得糊涂”的補充,又表明“吃虧”里得到的意外的收獲,因虧得福。    綜上可見鄭的“難得糊涂”、“吃虧是?!笔峭芭煌恕比松^念一致時,或有里表之分。但它們的影響遠遠超過“怒不同人”?!半y得糊涂”、“吃虧是?!钡臈l幅已傳遍全世界,而“怒不同人”只為研究者所注目、熟悉。這就因為這兩條也像“板橋體”一樣,不同的人一見就會從不同角度加以接納。    這封家書從萬物都是天地所生出發(fā),得出它們應該和人一樣平等的認識。雖然“萬物之性人為貴”,但這“為貴”不是高物一等,而是責任重大,更應該“體天地之心以為心”,以平等心待萬物,以愛護心待萬物,不論是龐然大物或是幺么小蟲(如蜘蛛),又不論是毒蛇猛獸或是畫眉小雀,都應該一樣護愛,即使是“最毒”的對人有極大危害的“蛇炕蜈蚣豺狼虎豹”也不能“殺之”,而只能“驅之使遠,避之使不相害而已。”(這頗有點類似今日之綠色和平主義和保護野生動物者)這是很為認真、細致的對動物的護愛。    這封信又補寫了一段談如何養(yǎng)鳥,以補充他對鳥類的護愛:    所云不得籠中養(yǎng)鳥,而予又未嘗不愛鳥,但養(yǎng)之有道耳。欲養(yǎng)鳥莫如多種樹,使繞屋數(shù)百株,扶疏茂密,為鳥園鳥家,將旦時,睡夢初醒,尚展轉在被,聽一片啁啾,如云門咸池之奏;及披衣而起,颒面漱口啜茗,見其揚暈振彩,倏往倏來,目不暇給,固非一籠一羽之樂而已。大率平生樂處,欲以天地為囿,江漢為池,各適其天,斯為大快。比之盆魚籠鳥,其鉅細仁忍何如也!(卞編:19l頁)    這里不僅講了怎樣正確護愛動物,還講了動物與人的和諧相處會相互帶來快樂和趣味,會深化愛心。對人的身心和創(chuàng)造力都會產生有益的影響。    類似的例子鄭集中還有許多,再如寫植物與人的平等,它們應該受到人的尊重和護愛的:    余種蘭數(shù)十盆,三春告暮,皆有憔悴思歸之色。因移植于太湖石黃石之間,山之陰、石之縫,既已避日,又就燥,對吾堂亦不惡也。來年忽發(fā)箭數(shù)十,挺然直上,香味堅厚而遠。又一年更茂。乃知物亦各有本性。贈以詩日:蘭花本是山中草,還向山中種此花,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又云:山中蘭草亂如蓬,葉暖花酣氣候濃。出谷送香非不遠,那能送到俗塵中?(《蘭》卞編:209頁).  蓋竹之體,瘦勁孤高,枝枝傲雪,節(jié)節(jié)干霄,有似士君子豪氣凌云,不為俗屈。故板橋畫竹,不特為竹寫神,亦為竹寫生。瘦勁孤高,是其神也;豪邁凌云,是其生也;依于石而不囿于石,是其節(jié)也;落于色相而不滯于梗概,是其品也。竹其有知,必能謂余為解人;石如有靈,亦當為余首肯。(《畫蘭竹石》卞編:379頁)    園林之竹取其大,干霄蔽日,與松槐檜植為伍。至于回廊石檻,粉壁紗窗,則以小者為合宜,青瘦可人,照書撲面,牽人衣袂,如良朋好友也。(《竹》卞編:508頁)        魚以水為家,無水是無魚也;鳥以樹為家,無樹是無鳥也;蘭以石為家,無石是無蘭也。水愈闊,魚愈巨;林愈茂,鳥愈多;山愈深,蘭愈盛。故蘭有百年之根,數(shù)尺之箭,有數(shù)月之花,有數(shù)十里之香。人之過之者,聞其香而莫知蘭之所在,此則山之妙也。為之詩日:蝶蜂有路依稀到,云霧無門不可通,更是東風難著力,自然香在有無中。(《蘭》卞編:509頁)    春風春雨洗妙顏,一辭瓊島到人間,而今究竟無知己,打破烏盆更入山。(《破盆蘭花》傅編:161頁)    從上述例子已可充分看到鄭氏不僅對他經常作畫的對象(如蘭竹等),視之為有生命(性)者,有美德者,應平等待之,應歌頌之。就連那些從未人過他的畫作,甚至極少見到的動植物,也一視同仁,認為都是天地所生,各有本性,都應該愛護?;\中養(yǎng)鳥、池中養(yǎng)魚、盆中養(yǎng)花皆是拘物之性,都應放歸適宜他們生長的環(huán)境,并且不斷營造適宜他們生長的環(huán)境,讓他們按其本性生長,“各適所天”。這才是體現(xiàn)上帝的愛念。這里的人物平等,比物物平等前進了一步,是鄭的自然主義思想的躍升,成為鄭氏“泛愛眾”的人道主義思想和“包容萬有”的社會理想的基礎。    ……

媒體關注與評論

后記一    1994年匡老和中心主任吳新雷教授要我物色《鄭燮評傳》的作者,我當即推薦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喻蘅先生。因為喻氏畫蘭、畫竹、詩詞、書法是當代高手,又是鄭氏鄉(xiāng)人,還寫過不少為板橋辯誣的論文,讓他寫板橋評傳,可謂得其人哉。中心領導聽我介紹,看了我送去的喻氏著作《藝文隨筆》(復旦大學出版社出版,內有多篇關于板橋的論文),也欣然首肯。我就積極聯(lián)系約請,可是喻先生身體不好,不能寫。我回復中心,另請作者。過了幾天,吳新雷老師建議我寫,說此事是匡老所囑。這是給我學習的機會,更是對我的信賴,重任盛情俱難推卻,于是寫《鄭燮評傳》的任務就落到了我的頭上。    接受寫《鄭燮評傳》以來,真是“夙夜憂嘆”,因為我雖素愛這位鄉(xiāng)賢,也寫過些研究文章,可是書畫素養(yǎng)不及喻老,況且鄭氏評傳已有幾種,再想出新,難于蜀道。我決定“自以心競”,邊學邊干。這期間多處尋師訪友,多得匡老耳提面命,又得到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卞孝萱先生的幫助,卞先生是我同鄉(xiāng)前輩,是研究板橋專家,當代最完備的資料書《鄭板集全集》的編者。卞老師在與我長談之后,并惠贈《鄭板集全集》,我就拜卞老師為師,確定讀板橋作品,學板橋風格,寫板橋評傳這個總體構想,分成三步:第一步搜集、熟悉資料;第二步寫出專題鄭氏研究;第三步重新構思,按思想家評傳要求寫出“評傳”。1995年陸續(xù)寫出并發(fā)表了鄭板橋的絕和怪、鄭板橋的題畫詩、鄭板橋的兒童教育思想等系列論文,向廣大師友請教,吸收意見,構思評傳。    鄭板橋確實是一位藝術天才,但他一開始并不想當一個藝術家,而是想做官,想“兼濟天下”,盡一切辦法,作最大努力做官。做到官了,又盡心想做個好官,為人民造福??墒乾F(xiàn)實——清朝的官場卻不讓他做好官,還濫加罪名將他趕出了官場。讓他窩了一肚子氣,又因為做官沒撈錢,罷官后要謀生,只好以“筆租墨稅”來養(yǎng)家糊口。揚州是賣畫的好地方,可是高手云集,要能在揚州書畫市場占一席之地,就必須書畫出眾。這樣,生活所逼,書畫市場所逼,胸中悶氣所逼,三逼就逼使他奮力向書畫高峰攀登,逼出了他的藝術天才的潛力,逼出了他的“絕”藝,于是,他失之官場,收諸藝苑。    鄭氏的藝術成就又并非僅僅是個人氣質與遭遇“逼”成,而是整個時代孕育造就的,是時代的土壤,時代的風雨培育營造了鄭板橋這樣一位卓越的藝術改革家,如果沒有漢、唐、宋、元、明涌現(xiàn)的大量藝術精晶,和藝術家求新求變的創(chuàng)造楷模,以及經濟發(fā)達所推動的各種藝術高度發(fā)展尋求深入突破再創(chuàng)新的藝術的規(guī)律和要求,鄭板橋就很可能仍是在黑夜中摸索。淮南之桔還會化為淮北之枳;英雄、天才離開了時勢是造就不成的。    對鄭氏狂、怪的理解。時賢不少論者都認為鄭氏狂怪,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思想的叛逆。拙見以為鄭氏狂、怪表現(xiàn)了對傳統(tǒng)思想(光輝部分)的繼承。因為他的狂、怪所呈現(xiàn)的特點,如艱難求官,如變創(chuàng)書法,如窮而好施,如不媚上官等等,每一點都可以從傳統(tǒng)思想中找到因子,找到范例,只是“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而已;而鄭所厭惡、反對的則是當時社會上的官僚惡習和虛偽庸俗,這些也是古賢高士所深惡痛絕的。只是當時社會習非成是,以鄭所倡揚者為非,以鄭所反對者為是。其實鄭氏所不遺余力鼓吹提倡的都是儒家正統(tǒng)思想,而鄭所反對的則是偏離了儒家正統(tǒng)思想者,只是提倡和反對常以“狂”、“怪”(常人眼中的)出之,所以,鄭氏的“狂”、“怪”是繼承優(yōu)秀傳統(tǒng)而不是背叛傳統(tǒng)。    ……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鄭燮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喜歡他的“難得糊涂'.
  •   這套書確實值得收藏,只是當當上顯然不全
  •   這套叢書200種我已購買172種,的確是好書,值得購買收藏、閱讀!
  •   對于研究板橋先生有一定幫助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