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1-9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作者:蕭致治 頁數:585 字數:408000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本書分為上下兩編。上編:百折不撓,推翻帝制。主要論述黃興抱著赤誠的愛國思想,奮起革命救亡,經歷千辛萬苦,矢志不移,開展革命宣傳,組織革命團體,發(fā)動武裝反清斗爭,終于推翻清朝封建專制統治,創(chuàng)建了亞洲歷史上第一個民主共和國,成為與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并稱的共和國締造者的歷程。下編:歷盡坎坷,維護共和。重點敘論辛亥革命后,黃興為了維護共和體制,與袁世凱的專制獨裁、陰謀復辟帝制的曲折斗爭過程,同時對以往一些不公正的評價作了比較細致的辨析。最后對黃興的愛國思想、道德品格以及他在軍事、政法、經濟和文化教育等領域的杰出貢獻,作了扼要的評介。
作者簡介
蕭致治,1929年11月生,湖南武岡市人。1960年畢業(yè)于中山大學歷史系?,F任武漢大學人文科學學院教授、黃興研究室主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理事、武昌辛亥革命研究中心常務理事等。編著了《辛亥革命史》(三卷本,上冊之編之一),《黃興新論》(合編),《領袖與群倫——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上編 面折不撓 推播帝制 第一章 家世和早年生活 一 家世淵源及其發(fā)展 二 早年讀書生活 三 肄業(yè)兩湖書院 第二章 創(chuàng)建華興會與長沙起義 一 留學日本 二 投身愛國與革命運動 三 創(chuàng)建華興會 四 策劃長沙起義 第三章 創(chuàng)建同盟會 推進大革命 一 孫黃結合 建立同盟會 二 主持同盟會本部工作 三 對革命宣傳的貢獻 四 策動萍瀏醴起義 轉戰(zhàn)粵桂滇 五 精心統籌廣州黃花崗起義 第四章 從策劃武昌起義到出任南京留守 一 風雷激藥中的新籌劃 二 臨危受命 苦戰(zhàn)漢口 三 艱苦卓絕 保衛(wèi)漢陽 四 參預南北議和 五 籌建南京臨時政府 六 出任南京留守下編 歷盡坎坷 維護共和 第五章 二次革命前后 第六章 逃亡日本 遠走美國 第七章 回國討袁與去世 第八章 余論:思想文化領域的杰出貢獻 附錄 索引 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家世淵源及其發(fā)展黃氏一族,源遠流長,是現今中國人口最多的十大姓之一。黃姓的來源以及黃興的家世,以前有關黃興的著作涉及很少。講述較多的,要數黃興的大女婿陳維綸撰寫的《黃克強先生傳記》。這本傳記于1973年在臺北出版,是所有已出版的黃興傳記中篇幅較大、敘論較詳的一本。這本書提供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資料,評論也比較客觀。但在敘述黃姓源流及黃興家世上,卻與事實真相不符,特別是對黃興家世的敘述,出入很大。陳在敘述黃姓源流①時說:其先世原為國族,發(fā)跡于河南光州,綿延蕃衍,遍及秦、晉、齊、楚等地。初避秦亂,遷于江夏(按:今武昌),或仕或隱,概以耕讀為主。東漢以后,胡寇為禍,展轉洞庭、鄱陽間。迄于明末,金鏗公昆仲三人,景慕道州周子濂溪昌明理學之遺風,由南昌遷居湖南長沙府皇倉街,厥后戶口增繁,分居長沙與善化之糧塘一帶。①這里概述了黃氏一姓的來源與發(fā)展,但語焉不詳,過于簡略。特別是黃興這一宗支,何時遷到長沙?從何地遷來?因什么原因遷來?與事實完全不符。近年發(fā)現的《經鏗黃氏家譜》,對于辨明黃興家世以及族源均極有幫助。據考查,這部《家譜》纂修于光緒壬辰年,即1892年,是第七次纂修。②所謂經鏗,并非陳氏所說的是“金鏗公昆仲三人”,而是地名金坑的諧音。金坑位于今長沙縣東北部,屬福臨區(qū)雙起鄉(xiāng),距離長沙城40多公里,1981年更名為金坑橋。這個小村之所以著名,是因為明末黃氏九世祖“黃洽中晚年曾卜居于此。洽中是萬歷癸未(1583年)科進士,官至知府,生有七子,皆品學有聞德,號”經鏗七賢“。到了清朝定鼎,洽中一宗繁盛興旺,而黃氏的其他宗房,皆以劫后余生,競相親附。地以人名,經鏗遂為一族的通稱了‘。《家譜》七修的主稿者是黃潭、黃錫燾,均屬黃氏第十七世,中過舉,做過官。黃興的父親炳昆是七修3l位編校之一。這部家譜,為理清黃氏源流和黃興家世,提供了最可靠的資料依據?! ?hellip;…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