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贄評傳

出版時間:2001-4  出版社:南京大學  作者:王素  頁數(shù):461  字數(shù):332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偉大的中華民族在長達五千年連綿不斷的曲折發(fā)展過程中,像滾滾東流的長江那樣,以磅礴之勢,沖破了重重險阻,奔騰向前,現(xiàn)在更以嶄新面貌,雄姿英發(f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這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奇跡。產(chǎn)生這一奇跡有諸多原因,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勤勞、勇敢、智慧的各族人民,在長期的生產(chǎn)活動、社會活動、思維活動和對外交往以及抗擊外來侵略過程中,逐漸創(chuàng)造、積累、發(fā)展了具有以生生不息的內(nèi)在思想活力為核心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思想文化。這是一種偉大、堅強的精神支柱,是我們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是歷史留給我們所有海內(nèi)外炎黃子孫引以自豪的無價之寶。    當然,和各國各種不同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一樣,在中華民族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中,也是既有精華,又有糟粕,因而全盤肯定或全盤否定,不對;一知半解、信IZl開河或裹足不前、漠然置之,也不對。鄭重而嚴肅的態(tài)度應該是對它進行實事求是的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繼承和弘揚這份瑰寶,振興中華,造福人類。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就是在不斷去粗取精、繼往開來和改革創(chuàng)新過程中實現(xiàn)的。繼往是為了開來,開來不能離開繼往。民族虛無主義和復古主義,都是違背歷史發(fā)展的辯證規(guī)律的。    現(xiàn)在我們國家正處在一個新的繼往開來邁向四化的關(guān)鍵時刻。繼往就是繼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之往,開來就是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之來。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從廣度和深度上進行系統(tǒng)研究,實現(xiàn)去粗取精的要求,正是繼往開來必須完成的緊迫任務。我認為這是中國各族AE,首先是文化界、學術(shù)界、理論界義不容辭的光榮職責。但面對這一時間上長達五千年,內(nèi)容上涉及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等各個領(lǐng)域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將從何著手呢?毛澤東同志早在1938年就說過:“從孔夫子到孫中山,我們應當給以總結(jié),承繼這一份珍貴的遺產(chǎn)”①這是很有遠見而又切合實際的英明建議。從孔子到孫中山這兩千余年是中國歷史上思想文化最豐富的時期,如果總結(jié)了這段歷史,也就基本上總結(jié)了五千年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主要內(nèi)容。當然,基本上不等于全部??鬃右郧昂蛯O中山以后的情況,可以另行研究。因此,我認為首先最好是在時間上從孔子開始到孫中山為止,方法上采取《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的形式作為實現(xiàn)這一任務的開端。這就是從這段歷史的各個時期、各個領(lǐng)域和各個學科(包括文、史、哲、經(jīng)、教、農(nóng)、工、醫(yī)、政治等等)有杰出成就的人物中,遴選二百余人作為傳主(一般為一人一傳,少數(shù)為二人或二人以上合傳),通過對每個傳主的評述,從各個側(cè)面展現(xiàn)那些在不同時期、不同領(lǐng)域中有代表性人物的思想活力和業(yè)績,從而以微見著、由具體到一般地勾勒出這段歷史中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的總體面貌,揭示其積極因素和消極因素的主要內(nèi)涵,以利于開門見山、引人人勝地批判繼承、古為今用,也為進一步全面系統(tǒng)地總結(jié)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打下基礎(chǔ)。自從毛澤東同志提出上引建議后,半個世紀以來,不少專家學者已從各個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對全面完成這個任務來說還遠遠不夠,還要在深度和廣度上繼續(xù)努力。作為“拋磚引玉”,本《叢書》只是這個繼續(xù)努力所應完成的工作的一部分。《叢書》凡二百部,約四千萬言,自1990年開始陸續(xù)出版,爭取十到十五年全部出齊。    《叢書》所以用“中國思想家評傳”命名,主要是考慮到中國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的核心是生生不息的內(nèi)在思想活力,而歷史事實也反復證明,凡是在各個不同時代不同領(lǐng)域和學科中取得成就者,大多是那些在當時歷史條件下自覺或不自覺地認識和掌握了該領(lǐng)域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具有敏銳思想的人。他們?nèi)〉贸删偷拇笮?,取決于思想上認識和反映這些規(guī)律的程度如何。思想并非先驗之物,它所以能反映和掌握這些規(guī)律,主要是通過社會實踐和對前人思想成果的借鑒和繼承。思想一旦形成,反過來在一定程度上又對實踐起決定性指導作用。

內(nèi)容概要

陸贄是唐代的著名政治家、政論家、民本主義思想家。他一生的黃金時期,正與愚而自用、忌刻寡恩的德宗皇帝相始終,經(jīng)歷了建中動亂、貞元敬安等政治、社會極為陰暗的時代。作為一個政治家,他寫了大量的政論(包括制造、奏草、中書奏議),為止亂息兵呼吁,為恤百姓吶喊,曾經(jīng)起到“救時”的作用。但他本人,卻非常不幸,被貶謫十年,直至于死,成為這個時代的犧牲品。    本書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傳略”,根據(jù)大量文獻材料,對陸贄的家世、親黨、初仕、歷宦等一系列問題,以及史評、遺著等各個方面,進行了考證,糾正了前人的失誤,恢復了歷史原貌。下編為“政論”,從陸贄僅存的著作《翰苑集》141篇文章中,選取67篇,進行分期、解題、摘要、簡評,不僅能讓讀者進一步了解德宗時代與陸贄有關(guān)的方方面面,還能讓讀者欣賞并解讀陸贄的政論風格及其民本主義思想。內(nèi)容充實,體例新穎,議論深入淺出,文字典雅流暢,在評傳中獨具特色。

作者簡介

王素,1953年10月生于湖北省武漢市。1981年武漢大學歷史系畢業(yè),獲碩士學位?,F(xiàn)為中國文物研究所研究員,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長期從事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先后參加《吐魯番出土文書》、《長沙走馬樓三國吳簡》的整理,主持《陸贄集》、《新中國出土墓志

書籍目錄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序前言上編 傳略 第一章 家世與時代  第一節(jié) 家世  第二節(jié) 時代 第二章 應舉及初仕  第一節(jié) 由童年到少年  第二節(jié) 應舉  第三節(jié) 初仕 第三章 救時內(nèi)相  第一節(jié) 翰學演變  第二節(jié) 艱難時局   一 五王分立   二 朱泚之亂  第三節(jié) 翰苑運籌  第四節(jié) 天子寵渥 第四章 宰臣歲月  第一節(jié) 權(quán)知貢舉  第二節(jié) 竇、吳之譖  第三節(jié) 廟堂風范  第四節(jié) 薰蕕同器  第五節(jié) 臣罪當誅 第五章 忠州謫居  第一節(jié) 避謗因由  第二節(jié) 生活與人事  第三節(jié) 蕭條身后 第六章 歷史定評  第一節(jié) 史評簡介  第二節(jié) 異說考辨 第七章 千秋遺著  第一節(jié) 分類與刊行  第二節(jié) 整理與利用 附錄 陸贄年表下編 政論 第一期 朱泚亂前(建中四年三月—九月)…… 第二期 隨德宗奔奉天(建中四年十月—興元元年二月) 第三期 隨德宗奔興元(興元元年二月—七月) 第四期 亂平回京之后(興元元年七年—貞元三年末) 第五期 任相中書(貞元八年四月—貞元十年十二月) 附錄 索引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節(jié)  時代    本節(jié)所謂的“時代”,古人通稱“時世”,如《荀子·堯問》:“時世不同,譽何由生?”唐人諱世為代,認為時世、家世對個人身世的影響至深,秦韜玉的《貧女詩》就反映了三者的關(guān)系①。但同一時世對同時的人卻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影響,如中唐時,劉晏(715~780)、楊炎(727—781)、李泌(722._789)都曾在陸贄之前任相,但功業(yè)與政見并不相同。至于同時的奸相、庸相如盧杞、張延賞、竇參、趙憬也表現(xiàn)各異。因此,歷史家知人論世,決不可將“時代背景”統(tǒng)一張貼,而應該依據(jù)所評對象的畢生行事,從總的背景中,找出對其人影響最深的某些特點,以便互相印證,于同中求異。    陸贄的一生正處在中唐的前期,即從安史之亂至永貞革新這五十余年②。    在此之前,唐朝由開國之初,經(jīng)過貞觀之治,至開元時已達全盛。其時政治上鞏固了中央集權(quán),全國由十道分為十五道,以下州縣都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統(tǒng)一在中央管轄之下。與此相應實行了府兵制,既可以保衛(wèi)朝廷,又可以防守邊鎮(zhèn),使國家有磐石之安。經(jīng)濟上仍以農(nóng)業(yè)為根本,在全國推行了均田制。按其推行程度,關(guān)東地區(qū)最高,長江流域次之,關(guān)中地區(qū)最低,邊疆一帶雖未如實授田,但也起到鼓勵農(nóng)戶墾荒的作用。與此相應,施行了以人丁為本,以收取實物為主的租庸調(diào)制。最初因大部人丁按規(guī)定受了田,并據(jù)此納田租,交戶調(diào),服徭役,使農(nóng)民生活有了保障,戶口增加,社會也I;I趨富裕安定。對外關(guān)系上,太宗、高宗、武周三朝,先后征服了高麗、百濟,在平壤設安東都護府;繼滅東西突厥,在西受降城(今內(nèi)蒙古五原)設燕然都護府,在龜茲設安西都護府,于是漠南無王庭。玄宗開、天之際鐵勒強部回紇擊殺突厥末代白眉可汗,玄宗冊立其首領(lǐng)為懷仁可汗。自后回紇疆土東至室韋,西達金山,南跨大漠,盡有東突厥之地,而且懷仁可汗甘心內(nèi)附,不為唐患。遺憾的是,原與唐朝聯(lián)姻的吐蕃自松贊干布(617-650)死后,國力益強,不但吞并唐朝的屬國吐谷渾,而且不斷與唐廷爭奪安西四鎮(zhèn),劫掠唐代羈縻州縣。直到安祿山起兵前夕,唐朝的西北境仍不得安寧。    安史之亂鬧了9年,軍事上算是平定了,但全國已面目全非。拋開社會深層不論,只從人人感知的表面看,就與上述開元以前迥不相同:政治上,中央集權(quán)制已大為削弱,戰(zhàn)亂所培育的地方強藩多半擁兵坐大,不服朝廷節(jié)制?;蜃孕袕U立,或父死子繼,或陽奉陰違,或彼此勾結(jié),公然與朝廷對抗。加以戰(zhàn)亂徹底破壞了府兵制,中央在軍事上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朝廷長期被架空,全國長期陷入半分裂狀態(tài)。經(jīng)濟上,因戰(zhàn)亂而使全國著籍人口由亂前天寶十三載(754)的5200萬降至亂平后廣德二年(764)的1600萬。農(nóng)民死的且不說,活的也流亡四方,重新均田既不可能,租庸調(diào)也無從索取。由于舊的賦役制徹底破壞,新的賦稅制尚未形成,朝廷軍費無著,政府斷了財源,因而如何改革稅法,增加稅收,如何恢復農(nóng)業(yè),乃至發(fā)展商業(yè)、手工業(yè),便成了亂后刻不容緩的事。至于對外關(guān)系,本與國力強弱密不可分。多年來,朝廷屢借外兵助平內(nèi)亂,以致國威大損。P11-13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陸贄評傳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4條)

 
 

  •   此書我是和《陸贄集》一起買的,里面的內(nèi)容除了上冊對了解主人公和當時的背景還有點用之外,下冊完全是抄襲《集》里面的內(nèi)容,只不過把古人的注解翻譯為白話文而已,文章也這挖一段那挖一段的不是全文,弄得零零落落的,買《陸贄集》可以了。另外我1月6日賣的37塊錢。
  •   十多年前寫的書 有四百多頁 按斤貌似也劃算 書確實是好書 abc的工作人員還是贊一個 很負責
  •     后世影響
      
      
      陸贄墓
      作為歷史上的一個政治家,陸贄的政治遭遇是很不理想的。他的政治才能沒能得到充分的施展,這是有其歷史原因和政治原因的。首先是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使他難以在一個不長的時間里取得顯著成效。從整個歷史趨勢來看唐朝已經(jīng)由盛而衰,安史之亂后的分裂混亂狀態(tài),到德宗時已持續(xù)了二三十年,政治危機和經(jīng)濟危機不斷加深,病入膏肓,積重難返,非一般改良所能解決。其次,唐德宗有時雖能采用陸贄的建議,但總的來說他是一個昏庸的君主,對于陸贄的許多重要主張“雖嘉之”而“不能用”,“愛重其言”而“不從”,有時“雖貌從”而“心頗不悅”,“所用才什一”。這樣,盡管陸贄后來身居宰相之位,也極大地限制了他的政治作用。第三,腐朽邪惡勢力裴延齡等“以聚斂為長策”,雖然引起社會的不滿,但“獨幸于天子”,他們結(jié)黨作惡,“朝廷無敢言其短”,而陸贄“獨身當之”,與他們進行了不懈的斗爭,后來裴延齡等造謠中傷,以不實之詞進行誣陷,結(jié)果唐德宗聽信讒言,移陸贄為忠州別駕。陸贄直至去世,十年之內(nèi)未能發(fā)揮政治作用,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歷史悲劇。
      陸贄是唐代賢相,他的學養(yǎng)才能和品德風范,深得當時和后代稱贊。權(quán)德輿比之為漢代的賈誼,蘇軾認為他是“王佐”、“帝師”之才。有著述多種,流傳至今的有《陸宣公集》(亦名《陸宣公翰苑集》,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年重新出版)。其關(guān)于時政的奏議、制誥等文章,傳誦古今,被稱為“經(jīng)世有用之言”、“昭昭然與金石不朽”、“于古今政治得失之故,無不深切著明,有足為萬世龜鑒者”。陸氏后裔繁衍嘉興、湖州一帶者甚眾。嘉興城內(nèi)舊時有陸宣公祠(址在今嘉興市汽車配件廠),多歷代石刻,“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嘉興城區(qū)東門外原有宣公書院,清代已不存。東門外原有石橋名宣公橋,為人所熟知,近年整治河道時拆掉,其附近尚有宣公路。郊區(qū)新豐鎮(zhèn)附近舊時有陸贄墓(按陸贄卒后葬于忠州,此墓或系衣冠冢),今亦不存。城郊古時尚有陸宣公讀書臺、鶴渚、放鶴處等古跡。
      實際上,陸贄的思想在我國封建社會里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缎绿茣返恼撡澲姓f他的思想“可為后世法”。司馬光非常推崇陸贄,在《資治通鑒》中引用陸贄的議論,達三十九篇之多,長者近千言,基本上把《陸宣公文集》的主要內(nèi)容都概括了。像這樣連篇累牘地記錄一個人的政治主張,在長達二百九十四卷的《資治通鑒》中是罕見的,可見陸贄言論“資治”作用之大。蘇軾則說陸贄“才本王佐,學為帝師”?!罢撋钋杏谑虑椤?,“智如子房而文則過,辯如賈誼而術(shù)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使德宗盡用其言,則貞觀可得而復”。并把陸贄的奏議文集進呈給當朝皇帝說:“若陛下能自得師莫若近取諸贄?!薄笆パ杂倪h如山海之崇深,難以一二而推擇,而贄之論,開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英,治亂之龜鑒?!?br />   南宋也有人把陸宣公的奏議進呈給皇帝,說:“斯皆治道之急務”,“無片言不合于理,靡一事或失于機,策之熟,見之明,若燭照”。希望皇帝把它“置坐之隅”,以引為鑒戒。直到明清,一些地主階級的政治家對陸贄仍然頌聲不絕。
      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王夫之認為“唐室為之再安,皆敬輿悟主之功也”,范文瀾《中國通史》稱“陸贄是唐朝中期卓越的政治家”,這個評價是當之無愧的。
      編輯本段
      文學貢獻
      
      陸贄以駢文擅名。他的駢文,對偶齊整,音韻協(xié)調(diào),語言流暢,氣勢極盛。所寫詔書﹑奏議等,善于將誠摯的感情同精當?shù)淖h論融合在一起,因而具有感人的力量。他為德宗起草的《奉天改元大赦制》,情詞懇切,深自痛責,據(jù)與其同時代的權(quán)德輿說,“行在詔書始下,雖武人悍卒,無不揮涕激發(fā)”(《翰苑集序》)。他寫的奏議《均節(jié)賦稅恤百姓六條》﹑《論裴延齡奸蠹書》,都是數(shù)千字以至近萬字的政論文,分析朝政時事,剖明是非得失,情理結(jié)合,兼有駢文和散文的長處。陸贄不是古文家,但他的作品體現(xiàn)了當時駢文向散文轉(zhuǎn)化的趨勢。貞元八年,他主持進士科試,韓愈﹑歐陽詹﹑李觀等8人登第,時稱“龍虎榜”,譽為“天下第一”,而他便為韓愈等人座師。宋代蘇軾的奏議,也深受他的影響。 陸贄文集,明清以來刻本很多,今傳《翰苑集》24卷,有《四部叢刊》本,系據(jù)宋刊本影印。另有詩文別集15卷,已久佚不傳?!度圃姟反嫫湓?首。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
      陸贄
      《賦得御園芳草》
  •     陸贄,唐吳郡嘉興人。相傳出生在城內(nèi)甜水井(今嘉興市區(qū)斜西街東首)。陸氏自東漢末即為江南望族,陸贄出生時家門已衰落。父陸侃曾任溧陽縣令,早逝,贄受母教成長。
      陸贄半身像[1]
      唐大歷六年(771年)進士,又應博學鴻詞得高第,授華州鄭縣尉,遷渭南縣主簿。唐德宗即位,由監(jiān)察御史召為翰林學士。時藩鎮(zhèn)跋扈,朝政紊亂,叛軍陷長安,軍閥朱泚僭稱帝,陸贄隨德宗避亂奉天,轉(zhuǎn)為考功郎中。李懷光叛亂,又扈從德宗逃往梁州,轉(zhuǎn)諫議大夫。長安收復后,還東京轉(zhuǎn)任中書舍人。自任翰林學士后,即參贊機要,負責起草文詔,甚得朝廷倚重,號稱“內(nèi)相”。時當危難之際,朝政千頭萬緒,大量詔書均由陸贄起草,他疾筆如飛,凡所論列,無不曲盡情理。
      貞元七年(791年),拜兵部侍郎,知貢舉。次年任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為宰相。執(zhí)政期間,公忠體國,勵精圖治,具有遠見卓識。在當時社會矛盾深化,唐王朝面臨崩潰的形勢下,他指陳時弊,籌劃大計,為朝廷出了許多善策。他對德宗忠言極諫,建議皇帝了解下情,廣開言路,納言改過,輕徭薄賦,任賢黜惡,儲糧備邊,消弭戰(zhàn)爭。這些建議有些為德宗采納,化為實際政策。特別是在藩鎮(zhèn)叛亂舉國動搖的情勢下,規(guī)勸德宗下詔罪己,為德宗起草了誠摯動人的詔書并頒行天下,前線將士為之感動,有的聽到后痛哭,叛亂者上表謝罪。由于他善于預見,措施得宜,力挽危局,唐王朝搖搖欲墜的局面得以轉(zhuǎn)危為安。陸贄秉性貞剛,嚴于律己,自許“上不負天子,下不負所學”,以天下為己任,敢于矯正人君的過失,揭露奸佞誤國的罪惡。他認為立國要以民為本,對“富者兼地數(shù)萬畝,貧者無容足之居”的尖銳對比,深為憤慨,同情人民的悲慘生活。他力勸德宗愛人節(jié)用,輕徭薄賦,反對橫征暴斂,主張使“一代黔黎,躋富壽之域”。
      陸贄為相期間,戶部侍郎、判度支裴延齡以諂佞德宗信用,“天下嫉之如仇”。陸贄仗義執(zhí)言,多次上書參奏裴延齡的罪行。德宗信用奸臣,不聽忠言,于貞元十年罷陸贄知政事,為太子賓客。
      貞元十一年春復貶忠州別駕,陸贄謫居僻地,仍心念黎民,因當?shù)貧夂驉毫樱惨吡餍?,遂編錄《陸氏集驗方?0卷,供人們治病使用。唐順宗即位后,下詔召還陸贄,詔未至而贄已逝。[2]
      贄在翰林,為上所親信,居艱難中,雖有宰相,大小之事,上必與贄謀之,故當時謂之內(nèi)相,上行止必與之俱。梁、洋道險,嘗與贄相失,經(jīng)夕不至,上驚憂涕泣,募得贄者賞千金。久之,乃至,上喜甚,太子以下皆賀。然贄數(shù)直諫,忤上意,盧杞雖貶官,上心庇之。贄極言杞奸邪致亂,上雖貌從,心頗不悅,故劉從一、姜公輔皆自下陳登用,贄恩遇雖隆,未得為相。(以上出自《資治通鑒》)
      譯:陸贄供職翰林院,受到德宗的親近信任。在艱難的日子里,雖然有宰相,但是無論大事小事,德宗一定要與陸贄商量,所以當時人們把他叫做內(nèi)宰相。德宗無論到哪里去,也一定要有陸贄伴隨。由于梁州、洋州道路險惡難行,德宗曾經(jīng)與陸贄失散。過了一夜,陸贄還沒有到來,德宗擔驚發(fā)愁流眼淚,征召能夠找到陸贄的人,賞賜一千金。過了許久,陸贄才到,德宗非常高興,太子以下的人們都來祝賀。然而,陸贄常常直言諫諍,有違德宗的意旨。盧杞雖被貶官,但德宗內(nèi)心中還是庇護他。陸贄極力陳訴盧杞的邪惡導致了變亂,德宗雖然表面上同意,心中卻很不高興。所以,劉從一、姜公輔都從低的職位進用為宰相,陸贄得到德宗的恩寵和知遇雖然隆盛,卻沒有出任宰相。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