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9-6 出版社: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 作者:慕云居 頁數(shù):320
內(nèi)容概要
禪是一種生活,是喧囂塵世中的一道清泉,是身處俗世中的一道靈光。用禪心去體會人生,我們將會明白生活中真正的美好所在。 禪又是治療現(xiàn)代人浮躁心靈的良藥。以禪的意境去對待工作中的困惑,將禪的智慧融入工作中,就能突破自我,超越自我!面對繁忙的工作、復雜的市場、變化無常的人際關(guān)系,只要有一顆禪心(信心、愛心、誠心),就足以應付自如。 所以,將禪的精神、禪的智慧融入生活和工作當中,有助于把生活、工作推向更高的意境,使你的精神生活更充實,物質(zhì)生活更高雅,道德生活更圓滿,感情生活更純潔,人際關(guān)系更和諧。
書籍目錄
菩提——心靈的瑜伽 吃粥與吃茶 云在青天水在瓶 須彌藏芥子 不勞不食 以靜制動 雪竇非信差 高尾染坊 惜福有福 水滿自溢 放下放下 白隱生子 放下得道 事半功倍 心凈土凈 禪鏡照性 吃蜜謝罪 撥云見日 生命的長度 如水歸水 美麗的寺廟 沒時間老 天下第一的茶道 劍道要訣 知非便舍 誠實無欺 并不受矛盾影響 一切為空 心凈是凈 乞丐買餅 一村菊香 煩惱即是菩提 本性寶藏 心性難摹 心性如一 禪之教育 禪門靜默 一口好牙 執(zhí)迷難悟因果——巧合是機緣 森田司鐘心如明鏡臺十后悔供果因果衣裹真珠度人度心鹽醬人生 禪定就是定力 恭敬求佛 遠慮近憂 萬物皆有心 禪師插秧 七里釋盜 禪隨其變 空由心造 正受燒書 洗碗掃地 勿念竊生 生活禪機 禪的寬恕 性空之路 佛法無二 心生法生,心滅法滅 悟而后醒 禪無旁心 萬事皆因果 禪之不定 自性難贈 樹之佛性 一缽千家飯 自斷希望 誤會 禪的魅力 嚴師儀山 死水不藏龍 禪無爭辯 舌之因果 心不及小丑 凈土在心 禪之法門 禪之奇妙 無形無相 物我皆一 大鵬鳥飛度生死 一句禪昧 趙州的真義 睹影自悟 肯定自己正果——般若波羅蜜 立雪斷臂 不慕他佛 個性是為火焰 青草捆和尚 入道三寶門 緣起性空 花雨不沾衣 圓滿報身 心悟其?!《U說苦樂 放下一切 煩惱多因貪念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隨遇而安 心象真跡 佛的因果虔誠 貪念一起,害人害己 達摩論寶 有業(yè)有報 方外之交,不必同一 斷指求法 到處是路 只知貪程,不覺蹉跎 我往西方走 法身無病 性天真佛 逍遙圓寂 雪霽便行空色——亂花欲迷眼 空與色 知色知欲 色即是空 枯木寒巖 開悟心自寧 以物悟道 非禮勿行 生滅無?!r間紐扣 黃金毒蛇 銀貨兩訖 悟禪無欲 禪意清明 無休止的錢袋 苦集滅道 皆因繩未斷 僧與佛珠 月光滿堂 順治悟禪 內(nèi)不心亂為定 和尚喝粥 攥與展 四大皆空玄機——妙手偶得之 云水隨緣當頭棒喝 心無外物 悟無邊緣 佛祖吃水 并無所悟 餅與禪 禪無妄語 偈語 禪言得失 無言之教 祭神女口神在 自我自佛 悟性不得模仿 門里還是門外 答與不答 禪之玄妙 答非所問 善自珍重 禪無你我 六祖說禪 誰是禪師 眼的真心 超度亡狗 一與三 教外別傳 了悟心要 一二三四五 洞山問禪 丙丁童子來求火 直指本心 虎頭長角 輪回流轉(zhuǎn) 佛與牛糞 一切皆禪 迷悟習性 性不生減 一生萬法,萬法皆一 一宿禪 不生禪 禪房花木深 為師之師 虎狼與佛 人悟稱得 一念自在 覺而不迷 悟無生忍 佛語心為宗 心有滯,而眾法皆不通 體相本自然 靈利道人 從心所欲 禪之味道 皆是虛妄 心外求法,患得患失 心在內(nèi)悟 行腳僧 豁然大悟 臨濟拜祖 變與不變 “這個”是什么 上座何在 廢紙一堆見性——春來草自青禪詩——靈動的韻律頓悟——一沙一世界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禪鏡照性一面清明的鏡子,不論是最美麗的玫瑰花還是最丑陋的屎尿,都會顯出清楚明確的樣貌;不論是悠忽縹緲的白云還是平靜恒久的綠野,也都能自在扮演它的狀態(tài)。唐朝的南陽慧忠禪師,修行深而微妙,被唐肅宗迎入京都,待以師禮,朝野都尊敬為國師。一日,當朝的大臣魚朝恩來拜見國師,問:“何者是無明,無明從何時起?”慧忠國師不客氣地說:“佛法快要衰敗了,像你這樣的人也懂得問佛法!”魚朝恩從未受過這樣的屈辱,立刻勃然變色,正要發(fā)作,國師說:“此是無明,無明從此起?!被壑覈鴰熓钦f,這就是蒙蔽心性的無明,心性的蒙蔽就是這樣開始的。魚朝恩當即有省,從此對慧忠國師更為欽敬。禪心其實就在告訴我們,人間的一切喜樂我們要看清,生命的苦難我們也該承受,因為在終極之境,喜樂是映在鏡中的微笑,苦難是水面偶爾飛過的鳥影。流過空中的鳥影令人悵然,鏡里的笑痕令人回味,卻只是偶然的一次投影呀!吃蜜謝罪日本一休禪師還是小沙彌的時候,就很有禪風。有一位信徒送一瓶蜂蜜給他的師父,師父這天要出門,心想:這瓶蜜放在屋里很不安全,一休可能會偷吃,因此把一休叫來吩咐道:“一休!剛才信徒送來的這瓶毒藥,藥性強烈,非常危險,你千萬不可貪食?!币恍菔莻€很機靈的人,他當然懂得師父的意思。師父走了以后,他就把整瓶蜂蜜吃光了,飽嘗一頓之后,心想師父回來時怎么交代呢?靈機一動,就隨手將師父最心愛的一只花瓶打碎,當師父回來時,一休坐在地上號啕大哭,向師父哭著說道:“師父!我犯了不可赦免的罪過了?!薄耙恍荩∧阕隽耸裁村e事?”“師父!我把您心愛的花瓶打破了!”“一休,你怎么這樣粗心大意,把那么貴重的花瓶打破了?”一休無限悔恨似的說道:“師父!我知道不該將您的花瓶打破,為了表示懺悔,向師父做個交代,我只好以死來謝罪。所以把您的那瓶毒藥吃下去了!”這樣的謝罪方式,使師父啞巴吃黃連,哭笑不得!撥云見日有一信士問佛光禪師道:“經(jīng)說:供養(yǎng)百千諸佛,不如供養(yǎng)一無心道人。不知百千諸佛有何過?無心道人有何德?”佛光禪師用詩偈回答道:“一片白云橫谷口,幾多歸鳥盡迷巢?!边@意思是說,只因多了一片白云,歸巢的鳥雀都迷了路,飛不回家了。因為供養(yǎng)諸佛,有了對象,反而迷失了自己:供養(yǎng)無心道人,乃以無分別而超越一切。百千諸佛,雖無過失,但無心道人,而能認識自己。信士又問道:“既是清凈佛伽藍,為何敲打魚和鼓?”佛光禪師仍用詩偈回答道:“直須打出青霄外,免見龍門點頭人。”這意思是說,清凈寺院道場,所以敲打木魚、撞擊皮鼓,完全別有深義。如敲木魚,是因魚在水中,從不閉眼,故以木魚以示精進不懈;打鼓,只為消業(yè)增福。魚鼓之聲,上達云霄之外,何必還受輪回之苦?信士再問道:“在家既能學佛道,何必出家著僧裝?”佛光禪師還是用詩偈答道:“孔雀雖有色嚴身,不如鴻鵠能高飛。”這意思是說在家修行固然很好,但終不比出家修行更能精專一致,孔雀的顏色雖然好看,終不比雁鳥能夠高飛!信士心中的疑云終于被佛光禪師拂拭了。有些問題沒有通達時,真是心有千千結(jié),但經(jīng)過解釋,就如撥云見青天。生命的長度一天,佛陀待弟子們乞食歸來時,問他們道:“弟子們!你們每天忙忙碌碌托缽乞食,究竟是為了什么呢?”弟子們雙手合十,恭聲答道:“佛陀!我們是為了滋養(yǎng)身體,以便長養(yǎng)色身,來求得生命的清凈解脫啊?!狈鹜佑们宄旱哪抗猸h(huán)視著弟子們,沉靜地問道:“那么,你們且說說肉體的生命究竟有多長久?”“佛陀!有情眾生的生命平均起來有幾十年的長度。”一個弟子充滿自信地回答。佛陀搖了搖頭說:“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相?!绷硪粋€弟子見狀,充滿肅穆地說道:“人類的生命就像花草,春天萌芽發(fā)枝,燦爛似錦;冬天枯萎凋零,化為塵土。”佛陀露出了贊許的微笑,說道:“嗯,你能夠體察到生命的短暫迅速,但是對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庇致牭靡粋€無限悲愴的聲音說道:“佛陀!我覺得生命就像浮游蟲一樣,早晨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過一晝夜的時問!”“喔!你對生命朝生暮死的現(xiàn)象能夠觀察入微,對佛法已有了進入肌肉的認識,但還不夠深入?!?/pre>編輯推薦
《心靈的瑜伽》告訴我們: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大。讓你的心靈做一次瑜伽,你會感到身邊的一切都是鮮亮的。放飛你的心靈,保持一顆平常心,方能泰然自若,由小見大。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