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3-1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汪波
Tag標簽:無
內容概要
近二十年來,互聯網在全世界范圍掀起了一場革命。越來越多的中國網民成為這場革命的參與者:他的數量已達4億,居世界第一位。
與此同時,我們看到,網絡媒體和交流平臺正迅速興起。
論壇,博客,微博,這里人氣蓬勃。問政、議政、參政,網民熱情洋溢。
新聞不自由?言論不自由?民意表達無門?政治參與無門?腐敗猖獗?
怎么辦?網絡監(jiān)督正悄然崛起,并日復一日地興盛。
網絡監(jiān)督背后是形形色色的利益主體:各級政府、傳統媒體、互聯網運營機構、意見領袖、網民。每一主體存在相對獨立的偏好,并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選擇最優(yōu)策略。該書通過博弈分析,探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網民—意見領袖等主體,基于各自利益與偏好,如何通過協商、談判、互動,就制度變遷達成一致制度安排。
已有研究基礎上,該書提出“四維制衡”理論視角,四維制衡的本質不是諸要素的此消彼長,而是諸要素的動態(tài)螺旋互動。通過思維創(chuàng)新與制度創(chuàng)新,消除網絡監(jiān)督梗阻,使網絡監(jiān)督、網絡監(jiān)管、新媒體、傳統媒體、制度監(jiān)督轉變成為兼容聯動的系統,實現網絡公共效用最大化,達到四維立體均衡。
.........
作者認為:無論是中國式“縱向民主(協商—參政民主)”或是西方“橫向民主(競爭—選舉民主)”,在數字民主沖擊下,皆面臨著轉型,未來社會民主將會是數字民主與自由民主的結合體。
作者簡介
汪波,北師大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導。哈佛大學費正清中心中心訪問學者
書籍目錄
目 錄
第一章 緒言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
第二節(jié) 選題緣起
第三節(jié) 研究問題與研究目標
第二章 研究綜析與理論框架
第一節(jié) 存量研究與增量研究
第二節(jié) 研究方法與數據來源
第三節(jié) 理論框架:四維制衡
第四節(jié) 章節(jié)安排
第三章 網絡公共空間與網絡監(jiān)督之變遷
第一節(jié) 網絡輿論與網絡輿論監(jiān)督
第二節(jié) 新媒體語境中網絡傳播變革
第三節(jié) 網絡輿論監(jiān)督之變遷:1994—2012
第四節(jié) 網絡公共空間:從“公共領域”到“準虛擬公共領域”
第四章 中國網絡監(jiān)督興起之動力透析
第一節(jié) 資本與權益:網絡輿論的漩渦
第二節(jié) 技術與網絡:信息傳播革命
第三節(jié) 財富配置之黑洞機制與數字鴻溝
第四節(jié) 世代更替與行為傾向
第五章 中國網絡監(jiān)督系統之四維評估
第一節(jié) 網絡監(jiān)督與雙重異化
第二節(jié) 網絡監(jiān)督與彈性監(jiān)管
第三節(jié) 自媒體與傳統媒體之張力
第四節(jié) 監(jiān)督悖論:邊緣中心化與中心邊緣化
第六章 網絡監(jiān)督透析:主體—偏好—行為
第一節(jié) 中央政府:偏好—行為
第二節(jié) 地方政府:偏好—行為
第三節(jié) 網民:偏好—行為
第四節(jié) 網絡水軍與網絡紅人
第五節(jié) 網絡意見領袖:偏好—行為
第六節(jié) 多主體—多偏好均衡
第七章 四維制衡:網絡公共效用最大化
第一節(jié) 網絡公共空間:虛擬三權制衡
第二節(jié) 網絡監(jiān)督與網絡監(jiān)管制衡:主控與反控
第三節(jié) 傳統媒體與新媒體:制衡與聯動
第四節(jié) 鯰魚效應:網絡監(jiān)督激活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
第八章 網絡危機治理:案例剖析與反思
第一節(jié) 網絡危機事件之生命周期
第二節(jié) 網絡危機治理:寧夏黑奶站事件剖析
第三節(jié) 網絡危機治理:杭州飆車案剖析
第四節(jié) 比較與反思:虛擬與現實融合之集體行動
第九章 網絡危機與政府危機治理創(chuàng)新:六重效應與六種機制
第一節(jié) 蝴蝶效應—選擇性傳播引導機制
第二節(jié) 避雷針效應—疏導機制
第三節(jié) 暈輪效應—溝通機制
第四節(jié) 吸吶效應—公共政策協商機制
第五節(jié) 破窗效應—糾錯機制
第六節(jié) 系統效應—合成機制
第十章 網絡監(jiān)督與政府系統創(chuàng)新
第一節(jié) 透明司法:網絡監(jiān)督激活司法審查
第二節(jié) 網絡聯動:網絡監(jiān)督激活制度反腐
第三節(jié) 數字民主:網絡監(jiān)督激活民主流程
結語 網絡監(jiān)督之文化效應:規(guī)則博弈與國民性變遷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網絡監(jiān)督與政府治理創(chuàng)新:1994-2012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