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概論

出版時間:2012-8  出版社:鄧天杰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鄧天杰  頁數:353  

內容概要

  《大學公共課系列教材:中國文化概論》主要內容包括:中國文化概述;中國傳統(tǒng)思維;中國倫理道德;中國傳統(tǒng)民俗;中國禮儀文化;中國神秘文化等。

書籍目錄

第一章  中國文化概述  第一節(jié)  文化的基本屬性  第二節(jié)  中國文化生成的地理環(huán)境  第三節(jié)  中國文化的發(fā)展歷程  第四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特征  第五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本精神第二章  中國傳統(tǒng)思維  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優(yōu)勢與不足  第三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思維方式的革新第三章  中國倫理道德  第一節(jié)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  第二節(jié)  中國倫理思想的基本原理及其歷史發(fā)展第四章  中國傳統(tǒng)民俗  第一節(jié)  中國民俗概況  第二節(jié)  民俗在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分類  第三節(jié)  中國民俗的特點  第四節(jié)  中國民俗文化的社會功能第五章  中國禮儀文化  第一節(jié)  衣食住行的禮儀  第二節(jié)  婚喪嫁娶的禮儀  第三節(jié)  少數民族的生活禮儀第六章  中國神秘文化  第一節(jié)  神秘文化概說  第二節(jié)  《周易》占筮第七章  中國古代宗教  第一節(jié)  中國宗教發(fā)展簡況  第二節(jié)  儒教  第三節(jié)  道教  第四節(jié)  佛教  第五節(jié)  民間信仰第八章  中國古代休閑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休閑文化概說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的休閑觀念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休閑文化的特點第九章  中國語言文字  第一節(jié)  漢語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第二節(jié)  漢字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第十章  中國古代教育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教育發(fā)展的基本概況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及其特色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科舉制度第十一章  中國古代學術  第一節(jié)  先秦諸子  第二節(jié)  兩漢經學  第三節(jié)  魏晉玄學  第四節(jié)  宋明理學  第五節(jié)  古代兵法第十二章  中國古代文學  第一節(jié)  先秦文學  第二節(jié)  兩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第三節(jié)  隋唐五代文學  第四節(jié)  宋元文學  第五節(jié)  明清文學  第六節(jié)  近代文學  第七節(jié)  中國古代文學的文化精神第十三章  中國古代藝術  第一節(jié)  音樂與戲曲  第二節(jié)  書法與國畫  第三節(jié)  舞蹈與雕塑第十四章  中國古代史學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史學的淵源與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史學的巨大成就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史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第十五章  中國古代科技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科技的偉大成就  第二節(jié)  中國近代科技落伍的反思第十六章  中國古代建筑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建筑的歷史文脈與人文意蘊  第二節(jié)  中國園林文化  第三節(jié)  中國古橋文化第十七章  中國古代交通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古代交通文化的形成與初步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中國古代交通文化的進一步發(fā)展與繁榮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交通文化的巔峰與繼續(xù)延伸中的轉機第十八章  中國飲食文化  第一節(jié)  飲食結構與烹飪技藝  第二節(jié)  茶文化與酒文化  第三節(jié)  中國古代飲食觀念第十九章  中國服飾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紡織技術的發(fā)展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服飾的變遷  第三節(jié)  中國服飾文化的制度形態(tài)  第四節(jié)  民族民間服飾文化第二十章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關于中國文化發(fā)展的論爭  第二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發(fā)展路徑參考文獻

章節(jié)摘錄

  第二節(jié) 民俗在文化中的地位及其分類  一、民俗在文化中的地位  民俗是傳統(tǒng)文化的自然形態(tài),是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民俗作為人類最基本的文化現象之一,它廣泛存在于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體現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歷史傳統(tǒng)、社會意識,使各民族得以保持自己的文化特色。民俗是歷史的積淀,它可以世代傳襲,反復出現,形成穩(wěn)定的民俗事象。民俗作為社會普遍遵守的規(guī)范,還是政治、法律之外控制社會的重要因素?! ∶袼鬃鳛橐环N特殊的文化現象,它與文化大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的同時,又和文化大系統(tǒng)下的許多子系統(tǒng)發(fā)生關系,其中和文學、歷史學、社會學關系最為密切。文學描寫有許多民俗的反映,民間文學的民俗背景尤其強烈,許多民間文學本身就是民俗事象的記載。為此,一些民俗學家認為,民間文學具有文學和民俗學的雙重身份。民俗和歷史學也有互相交織的情況,一方面,各種生活民俗、生產民俗、文藝民俗大大豐富了歷史的記載;另一方面,歷史的發(fā)展也促進了民俗的發(fā)展。民俗還和社會學有著重重聯系,在西方,民俗學是和社會學同時興起的,兩者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十分相像。民俗和文學、歷史學、社會學的密切關系使民俗學成為與這三門學科互相交叉的邊緣學科。民俗和文化大系統(tǒng)下的政治、哲學,科技等子系統(tǒng)也有聯系。中國民俗對于“天”的崇拜意識,被涂上忠君的政治色彩;中國民俗中的陰陽五行意識,是哲學的重要概念;中國民俗崇拜的黃帝、魯班、華佗等歷史名人,是舟車、木匠、醫(yī)藥等科技門類的行業(yè)神。由于民俗與眾多文化大系統(tǒng)之下的子系統(tǒng)有著相互關聯,它被看成是文化大系統(tǒng)與其具體門類的子系統(tǒng)聯系的中介。但同時,民俗本身又是文化大系統(tǒng)所屬的一個子系統(tǒng),因此,民俗在文化系統(tǒng)中具有雙重身份?! ∫?、民俗的分類  民俗在文化中的雙重身份決定了民俗的內容是非常駁雜的,有必要將其分門別類,以理順脈絡。下面是中國民俗的大致類型:  物質民俗是指與物質的生產、消費、流通各環(huán)節(jié)有關的民俗。包括農耕民俗、畜牧民俗、漁獵民俗、手工業(yè)民俗、商業(yè)民俗、服飾民俗、飲食民俗、居住民俗、行旅民俗等?! ∩鐣袼资侵干鐣后w的結合和交往產生的民俗。包括人生禮儀民俗、姓名稱謂民俗、歲時節(jié)令民俗、社會結構民俗、游藝民俗等?! ∫庾R民俗是指以信仰為核心的民俗。包括原始信仰、宗教信仰、生產和生活禁忌等?! ∵@些民俗類型有各自的劃分界限,然而在實際生活中,許多民俗事象是綜合表現的,如中國的春節(jié)是一個綜合性的民族節(jié)日,從民俗的劃分來說屬于歲時節(jié)令民俗。春節(jié)的活動豐富多彩,有寫春聯、剪窗花、掛年畫、貼福字、放爆竹、吃年夜飯、守歲、送賀年片、拜年、給壓歲錢、祭天祀祖、迎接財神等。其中和飲食民俗、游藝民俗、信仰民俗等有諸多關聯。又如,農耕民俗與農時農事相關,農民的勞作需不違農時,按照節(jié)氣進行安排;許多民族在大的農事活動,如春播、秋收等季節(jié)有固定的祭祀、慶典等儀式。以此看來,農耕民俗與歲時節(jié)令民俗和信仰民俗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  ……

編輯推薦

《中國文化概論》由鄧天杰主編,為普通高等學校公共選修課教材,內容涉及中國古代文學、藝術、交通、文字、建筑、宗教、民俗、禮儀以及服飾文化、神秘文化、科技文化、休閑文化等,內容廣博而深入淺出較為系統(tǒng)地介紹了中國古代文化的發(fā)展演變流程,其體例和內容較之傳統(tǒng)的古代文化類教材而言,內容更加明晰而切近,教材定位靠近內容產業(yè)和文化產業(yè)開發(fā),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啟示和拓展意義。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文化概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