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2-6 出版社:袁貴仁、 楊耕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06出版) 作者:吳曉明,袁貴仁,楊耕 編 頁數(shù):1968
內(nèi)容概要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第2版)(套裝上中下冊)》匯集了當代學者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種種解說和闡釋,使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當代境遇凸顯出來,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與時代課題的聯(lián)系多方面地顯示出來。這套叢書所選材料中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并不一致,它們之間的差別有時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對立的,但也正因為如此,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義就會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別和對立能夠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提供不同的參考維度,提供較大的思考空間。
書籍目錄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上冊)》目錄: 羅素 辯證唯物主義 卡爾·馬克思 雅斯貝爾斯 科學方法的挑戰(zhàn) 海德格爾 關于人道主義的書信 晚期海德格爾的三天討論班紀要 舍勒 先知社會主義還是馬克思主義的社會主義 蒂利希 政治激進主義及其神學意義 基督教與馬克思主義 洛維特 馬克思基于人的“自我異化”對資產(chǎn)階級一資本主義世界的解釋 馬克思 依波利特 黑格爾現(xiàn)象學的存在概念 雷蒙·阿隆 卡爾·馬克思 存在主義化的馬克思主義 客觀化的馬克思主義 ???尼采·弗洛伊德·馬克思 德里達 馬克思的指令 施米特 馬克思主義思想中的專政 阿倫特 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 克羅波西 卡爾·馬克思 歐克肖特 政治論說 伯林 狄斯累利、馬克思及對認同的追求 第三次對話 柯林武德 黑格爾和馬克思 沃爾什 馬克思和歷史唯物主義 霍布斯鮑姆 馬克思和歷史學 波普爾 馬克思的社會學決定論 經(jīng)濟的歷史唯物主義 拉卡托斯 科學與偽科學 貝爾納 科學的社會功能 熊彼特 馬克思的學說 丹尼爾·貝爾 意識形態(tài)在西方的終結(jié):一個結(jié)語 馬克思的兩大圖式 羅蒂 失敗的預言、光榮的希望 麥金太爾 黑格爾和馬克思 查爾斯·泰勒 查爾斯·泰勒談馬克思主義哲學 華勒斯坦 形形色色的共產(chǎn)主義衰敗后之馬克思主義 馬歇爾·伯曼 一切堅固的東西都煙消云散了:馬克思、現(xiàn)代主義和現(xiàn)代化 斯蒂芬·貝斯特道格拉斯·科爾納 馬克思與對抽象的理解 凱蒂·索珀 唯物主義人道主義:費爾巴哈和馬克思 溫迪·林恩·李 馬克思主義與對壓迫的批判 馬克思主義和生態(tài)學 邁克萊什 馬克思對共產(chǎn)主義的審美辯護 勞倫斯·王爾德 重新思考馬克思與正義:希臘的維度 加里·K·布勞因 黑格爾和馬克思的無限:從無限概念到資本概念 ……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中冊)》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下冊)》
章節(jié)摘錄
版權頁: 我想,我們可以把馬克思的主張解釋成這個意思:哲學家們向來稱作是追求認識的那種過程,并不像以往認為的那樣,是客體恒定不變、而一切適應全在認識者一方面的過程。事實上相反,主體與客體、認識者與被認識的事物,都是在不斷的相互適應過程中。因為這過程永遠不充分完結(jié),他把它叫做“辯證的”過程。 否定英國經(jīng)驗主義者所理解的那種“感覺作用”有現(xiàn)實性,對于這個理論萬分重要。實際發(fā)生的事情,當最接近于英國經(jīng)驗主義者所說的“感覺作用”的意思時,還是叫做“察知”比較好,因為這意味著能動性。實際上——馬克思會如此主張——我們察知事物,只是作為那個關聯(lián)著事物的行動過程的一部分察知的,任何不考慮行動的理論都是誤人的抽象觀念。 據(jù)我所知,馬克思是第一個從這種能動主義觀點批評了“真理”概念的哲學家。在他的著作中,并沒有十分強調(diào)這個批評,所以這里我不準備談更多,等到后面一章中再來考察這個理論。 馬克思的歷史哲學是黑格爾哲學和英國經(jīng)濟學的一個摻和體。他和黑格爾一樣,認為世界是按照一個辯證法公式發(fā)展的,但是關于這種發(fā)展的原動力,他和黑格爾的意見完全不同。黑格爾相信有一個叫“精神”的神秘實體,使人類歷史按照黑格爾的《邏輯學》中所講的辯證法各階段發(fā)展下去。為什么“精神”必須歷經(jīng)這些階段,不得而知。人們不禁要想,“精神”正努力去理解黑格爾的著作,在每個階段把所讀到的東西匆促地加以客觀化。馬克思的辯證法除了帶有某種必然性外完全不帶這種性質(zhì)。在馬克思看來,推進力不是精神而是物質(zhì)。然而,那是一種以上所談的特別意義的物質(zhì),并不是原子論者講的完全非人化的物質(zhì)。這就是說,在馬克思看來,推進力其實是人對物質(zhì)的關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人的生產(chǎn)方式。這樣,馬克思的唯物論實際上成了經(jīng)濟學。 據(jù)馬克思的意見,人類歷史上任何時代的政治、宗教、哲學和藝術,都是那個時代的生產(chǎn)方式的結(jié)果,退一步講也是分配方式的結(jié)果。我想他不會主張,對文化的一切細節(jié)全可以這樣講,而是主張只對于文化的大體輪廓可以這樣講。這個學說稱作“唯物史觀”。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論點;特別說,它和哲學史家是有關系的。我個人并不原封不動地承認這個論點,但是我認為它里面包含有極重要的真理成分,而且我意識到這個論點對本書中敘述的我個人關于哲學發(fā)展的見解有了影響。首先,我們結(jié)合馬克思的學說來論一論哲學史。 從主觀方面講,每一個哲學家都自以為在從事追求某種可稱作“真理”的東西。哲學家們關于“真理”的定義盡可意見分歧,但是無論如何真理總是客觀的東西,是在某種意義上人人應該承認的東西。假使誰認為全部哲學僅僅是不合理的偏見的表現(xiàn),他便不會從事哲學的研究。然而一切哲學家會一致認為有不少其他哲學家一向受到了偏見的激使,為他們的許多見解持有一些他們通常不自覺的超乎理性以外的理由。馬克思和其余人一樣,相信自己的學說是真實的(他不認為它無非是19世紀中葉一個性喜反抗的德國中產(chǎn)階級猶太人特有的情緒的表現(xiàn))。關于對一種哲學的主觀看法與客觀看法的這種矛盾,我們能夠說些什么話呢? 就大體上講,我們可以說直到亞里士多德為止的希臘哲學表現(xiàn)為城邦制所特有的思想情況;斯多葛哲學適合世界性的專制政治;經(jīng)院哲學是教會組織的精神表現(xiàn);從笛卡兒以來的哲學,或者至少說從洛克以來的哲學,有體現(xiàn)商業(yè)中產(chǎn)階級的偏見的傾向;馬克思主義和法西斯主義是近代工業(yè)國家所特有的哲學。我覺得,這一點既真實也很重要。不過,我認為馬克思有兩點是錯誤的。第一,必須加以考慮的社會情況有經(jīng)濟一面,同樣也有政治一面;這些情況同權力有關,而財富只是權力的一個形式。第二,問題只要一成為細節(jié)上的和專門性的,社會因果關系大多不再適用。這兩點反對意見中的頭一點,我在我寫的《權力》(Power)一書中已經(jīng)講過了,所以我不準備再談。第二點和哲學史有比較密切的關系,我打算就它的范圍舉一些實例。
編輯推薦
《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學者卷(第2版)(套裝共3冊)》是中央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課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課題“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理論研究”、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創(chuàng)新研究”的階段性成果。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西方學者卷-當代學者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全三冊) PDF格式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