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藝術導論

出版時間:2010-8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李希凡 主編  

前言

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藝術是世界藝術寶庫中獨具特色、成就卓異的組成部分。它既是中華多民族藝術的歷史創(chuàng)造,也是在社會文化形態(tài)中多彩多姿極富民族特征的藝術結晶。中華藝術有自己的審美理想與表現(xiàn)形態(tài),有歷史形成的占支配地位的思想文化傳統(tǒng),有自成系統(tǒng)的理論體系,也有不同地域與諸多民族各個歷史階段上的不同側重。這部《中華藝術導論》(以下簡稱《導論》)是以不同時期歷史發(fā)展順序,分章撰述,上起原始社會,下迄清宣統(tǒng)三年(1911)。具體分史前;夏商周;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兩宋遼西夏金;元代;明代;清代,共為九章,綜合地、系統(tǒng)地論述了自遠古以來隨著社會生活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華藝術生成演變的全過程,它是一部囊括中國傳統(tǒng)主要藝術門類的綜合的藝術史的導論。一、《中華藝術導論》的研究對象與立論基礎中華藝術像世界各國藝術一樣,有其“混生”與分門類發(fā)展的漫長的過程。隨著20世紀中國社會的巨大變革,學術界對我國傳統(tǒng)藝術的研究,逐漸有了新的參照體系和新的視角,特別是由于近百年地下文物璀璨菁華的不斷發(fā)掘和發(fā)現(xiàn),更推動了我國藝術文化史論研究的深入開展,碩果累累。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以不同時期歷史發(fā)展順序,綜合地、系統(tǒng)地論述了自遠古以來隨著社會生活與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中華藝術生成演變的全過程,它是一部囊括中國傳統(tǒng)主要藝術門類的綜合的藝術史的導論。

書籍目錄

第一章  史前鄧福星  第一節(jié)  藝術的發(fā)生    一、發(fā)生的條件和形成的要素    二、自意識的形成  第二節(jié)  中華原始藝術的界定、分布和流變    一、中華原始藝術的界定    二、中華原始藝術的分布和流變  第三節(jié)  中華原始藝術的基本特征    一、混沌未分的形態(tài)    二、農(nóng)耕生活的反映    三、審美與功利性兼有    四、基本表現(xiàn)手法  第四節(jié)  中華原始藝術對后世藝術的影響    一、中華原始藝術奠立了中華藝術中“天人相諧”觀的基礎    二、中華原始藝術的“寫意”特征    三、中華原始藝術的象征觀念第二章  夏商周李心峰  第一節(jié)  夏商周藝術的社會、文化背景    一、中國歷史上的青銅時代    二、奴隸制社會的形成、繁盛、解體和向封建社會的過渡    三、禮樂文化的形成與演變  第二節(jié)  夏商周藝術的基本特點與演化    一、嶄新藝術歷史類型的確立    二、夏商周藝術總體風格的與世推移    三、夏商周藝術種類由混合到分化的發(fā)展  第三節(jié)  夏商周藝術的光輝成就與歷史地位    一、樂舞、青銅器的輝煌成就    二、《詩經(jīng)》《楚辭》的不朽價值    三、成就各異的其他門類    四、中國藝術思想基本傳統(tǒng)的形成第三章  秦漢劉興珍李永林  第一節(jié)  中央集權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一、中央集權與文化統(tǒng)一    二、疆域擴展與民族融合對文化交流的促進  第二節(jié)  生產(chǎn)的發(fā)展對文化藝術的促進    一、經(jīng)濟繁榮對藝術的影響    二、工藝進步與科技發(fā)展對文化的促進  第三節(jié)  學術思想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一、儒學正統(tǒng)的形成與五行讖緯思想的深遠影響    二、方士與神仙思想在藝術中的反映  第四節(jié)  秦漢審美精神與藝術特征    一、沉雄博大的泱泱氣度    二、神與物游的審美境界    三、矛盾沖突的傳奇色彩    四、鋪張華麗的藝術風格第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田青  第一節(jié)  紛亂分裂的歷史現(xiàn)實及其文化風格的形成    一、社會動蕩與民族融合    二、南北分裂與文化風格  第二節(jié)  思潮與思想    一、儒學的衰落與玄學的勃興    二、佛教、道教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第三節(jié)  藝術特色及其對后世的影響    一、個性的張揚與藝術的獨立……第五章  隋唐第六章  五代兩宋遼西夏金第七章  元代第八章  明代第九章  清代

章節(jié)摘錄

插圖:從此,人類開始了按照頭腦中已經(jīng)存在的某種觀念(需要)有目的地改變自然物形態(tài)(現(xiàn)實)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通過這一活動,實現(xiàn)了預想的目的,從而在物質上和精神上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自從“自意識”破天荒地出現(xiàn)以后,人(正在形成中的人)和自然界的關系發(fā)生了根本變化。此前,活動主體只處在適應自然的被動地位,對自然界只能依存、順應,并與之保持著比較對立和比較疏遠的關系;而在此以后,前者則上升到對后者不僅適應而且亦有改造的能動地位,人和自然之間開始了比較密切、比較復雜的多重關系。在此以前,自然界和活動主體都只是一種存在而已,但從此以后,它們開始被意識到了,盡管這種意識可能是片面的甚至是歪曲的。因而,“自意識”作為最初的起點,使相對于客觀存在的“意識”逐步地產(chǎn)生了相對獨立性。一件物質性的工具可以毀壞和泯滅,但一種意識形成以后,則成為歷史存在,作為傳統(tǒng)的萌芽已經(jīng)扎根,而在代代相傳中不斷豐富和發(fā)展。由此而開始了意識和存在,精神和物質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約和相互轉化的新的歷史。藝術,從此作為一種精神活動的特殊方式才有可能并必然地出現(xiàn)了?!白砸庾R”在藝術發(fā)生中的意義首先在于它是藝術活動發(fā)生的主要動力?!八囆g的普遍而絕對的需要是由于人是一種能思考的意識,這就是說,他由自己而且為自己造成他自己是什么,和一切是什么”①。人類的這種能動作用是促使他進行一切實踐活動的原動力和活動過程中的主宰。“人還通過實踐的活動來達到為自己(認識自己),因為人有一種沖動,要在直接呈現(xiàn)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實現(xiàn)他自己,而且就在這實踐過程中認識他自己。人通過改變外在事物來達到這個目的,在這些外在事物上面刻下他自己內(nèi)心生活的烙印,而且發(fā)現(xiàn)他自己的性格在這些外在事物中復現(xiàn)了。人這樣做,目的在于要以自由人的身份去消除外在世界的那種頑強的疏遠性,在事物的形狀中他欣賞的只是他自己的外在現(xiàn)實。”②這是黑格爾在《美學》中所講的一段話。他認為這種滿足心靈自由的需要“是藝術以及一切行為和知識的根本和必然的起源”③。

編輯推薦

《中華藝術導論(套裝上下冊)》是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圖書封面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華藝術導論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2條)

 
 

  •   思路很清晰,很值得閱讀
  •   書不錯,但價格貴,當當多些折扣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