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調查

出版時間:2009-8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大均,陳旭 主編  頁數:268  
Tag標簽:無  

前言

心理健康的研究是伴隨著心理學的誕生、精神病學研究與實踐工作而展開的。在心理學發(fā)展的歷程中,心理健康的研究是心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心理素質的研究則是近幾十年的事情,它是從國家民族利益出發(fā),目的在于提高整個國家的國民素質、提高國家的競爭力。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和希望。在我國,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狀況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受到社會的普遍關注。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受到廣泛的重視。青少年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也已成為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重要內容。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是在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青少年心理素質這兩者的交叉點上提出的,也可以說是這兩個問題研究與發(fā)展必然會涉及的重要問題——心理健康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內在條件,是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養(yǎng)良好的心理素質,必須首先研究心理健康素質。我們以黨的“十六大”報告精神為指導,以心理健康和素質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工作成果為依據,于2003年12月申請了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并獲得了批準,以此開始大范圍的研究工作。本項目的研究工作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理論探討階段。此階段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課題可行性的研究與論證和課題的理論建構工作。2003年12月,我們組織了理論研討會,就課題的理論建構進行了討論,會后專家們進一步查閱國內外文獻,并展開對學生、教師、心理學和教育學專家就有關心理健康素質問題的訪談研究。在此基礎上,我們撰寫論文為下一步研究做準備。此階段參加理論框架研討的有:北京大學錢銘怡教授,清華大學李虹教授,西南大學張大均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江光榮教授,華東師范大學方俊明教授,華南師范大學鄭希付教授,天津師范大學沈德立教授、梁寶勇教授、陰國恩教授、自學軍教授、賈曉波教授、馬惠霞教授等人。

內容概要

心理健康素質是心理健康的內在條件,是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書力求從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現實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以揭示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特點、探討如何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為目標,全面揭示了當前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全貌,本書為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教育效果提供了依據,是教育管理工作者制訂教育措施與管理方法的備查資料,也可以為深入研究心理學尤其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提供基本材料。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jié)  心理健康素質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研究方法 第三節(jié)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發(fā)展特點第二章大學生的適應性  第一節(jié)  大學生適應性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適應性發(fā)展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大學生適應性訓練的基本策略第三章  大學生的人際關系 第一節(jié)  大學生人際關系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人際關系發(fā)展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大學生人際教育指導第四章  大學生的個性素質   第一節(jié)  大學生個性素質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個性素質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大學生個性素質的培養(yǎng)第五章  大學生的動機   第一節(jié)  大學生動機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動機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大學生動機的培養(yǎng)第六章  大學生的自我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大學生自我發(fā)展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自我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大學生健全自我的培養(yǎng)第七章大學生的認知風格 第一節(jié)  大學生認知風格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認知風格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大學生認知風格的培養(yǎng)第八章  大學生的應對風格 第一節(jié)  應對風格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應對風格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大學生應對風格的培養(yǎng)第九章  大學生的歸因風格   第一節(jié)  大學生歸因風格研究概述 第二節(jié)  大學生歸因風格的特征 第三節(jié)  大學生歸因風格的訓練第十章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培育  第一節(jié)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育的目標 第二節(jié)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育的主要內容 第三節(jié)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育的模式 第四節(jié)  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培育的基本策略后記

章節(jié)摘錄

插圖:第一章 概論第一節(jié) 心理健康素質概述一、心理健康素質(一)心理健康素質概述1.心理健康素質的基本含義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良好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是奠基工程。培養(yǎng)學生心理健康素質是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要加強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設,堅持教育創(chuàng)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造就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數以千萬計的專門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人的素質包括思想道德素質、文化科學素質、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它們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其中,心理素質是核心素質,是一個人整體素質提高的關鍵,因此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應是素質教育的奠基工程。心理素質中,影響或決定一個人心理健康的部分,就是心理健康素質。這是心理素質培養(yǎng)所追求的最高層次目標,是人心理健康的內在條件。素質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具有良好心理素質的人。心理健康素質是一個中國化新概念,是在素質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基礎上提出的。

后記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調查》一書系天津師范大學心理與行為研究中心主任沈德立教授主持的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重大攻關項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研究》的總結性成果之一。該書的撰寫嚴格遵循總課題組的要求,在沈德立先生的指導下,以總課題組在全國抽樣調查獲得的數據和審定的編寫大綱為依據,以揭示當代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特點,探討如何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質為目標,本著以“我”為主,有針對性地借鑒吸收國內外相關研究成果的思想來構建本書內容。本書在編寫中力求突出以下特點:科學性:本書依據積極心理學、健康心理學的理念,無論是理論構建、量表編制、實際調研、數據處理,還是有關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特點的探討及培養(yǎng)對策的提出,都力求遵循心理科學研究的要求和規(guī)范,確??茖W性。針對性:本書各章的主要內容都是依據總課題組在全國抽樣調查當代大學生獲得的數據為基礎,因此,本書中無論是現狀概括、歸因分析,還是發(fā)展特點的探討、培養(yǎng)策略的提出,都力求從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的現實特點和發(fā)展需要出發(fā),有較強的現實針對性。創(chuàng)新性: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本身就是一個極富創(chuàng)新的研究領域,本書依據總課題組提出的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質結構,探索性地系統(tǒng)構建了以揭示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發(fā)展特點、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心理健康素質為中心的內容體系,具有鮮明的創(chuàng)新性。本書由西南大學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集體撰寫完成;張大均、陳旭任主編,負責全書結構設計、編寫指導和統(tǒng)稿工作。承擔各章編寫的作者分別是:第一章張大均、陳良;第二章張大均、張騫;第三章石秀英、許紅艷;第四章王海霞、梁英豪;第五章張娟、何蔚祺;第六章葛愛榮、謝雪梅;第七章張曉璐、孫倩、王麗;第八章陳旭、馮源、吳娟娟;第九章張瑞、薛紹聰、周菲;第十章陳旭、吳立奇。

編輯推薦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調查》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中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調查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能夠較為全面反映當今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狀況
  •   還好吧,有些參考價值
  •   發(fā)現做的研究比較系統(tǒng)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