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中國話語

出版時間:2008-11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張法  頁數(shù):422  字數(shù):398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張法,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美學學科點教授、博士生導師張軍,華中師范大學文學院文藝學博士生張軍:簡要談?wù)勀憬陙淼拿缹W人思方式和歷程。張法:自1999年以來,因各種因緣,如教學需要,出版社約稿,申請項目需要,等等,我對美學原理、中國美學史、西方當代美學、比較美學、中國現(xiàn)代文藝、佛教藝術(shù),都進行了思考,出了專著,而且在不斷地進行修訂。從現(xiàn)象上呈現(xiàn)為一種跨學科游走,這樣做的好處是,你寫某一個領(lǐng)域,往往會被局限在一個領(lǐng)域內(nèi),看不見一些由于學科劃分而帶來的思考盲點,當你從一個領(lǐng)域進入另一個領(lǐng)域,自然會使你從新的角度去看待原有的領(lǐng)域,由不斷地變換領(lǐng)域而不斷地進行著多方向的互看,構(gòu)成了我近年的主要。工作,《美學導論》、《20世紀西方美學史》、《佛教藝術(shù)》、《中國美學史》都出了新版??梢哉f,我至今還沒有從這一團團轉(zhuǎn)的迷宮里走出來,2006年底,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世紀中西美學原理比較研究》也已完成,還是在這一迷宮之中,正因為身在此中,因此,對這一多視角的互看,更多的是一些感性上的苦樂,但如果非要自己強行歸納出什么“入思方式”來,我想,是否可以這樣說,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以來,中國在自己的現(xiàn)代化歷程中,第一次正式地和全方位地匯進了全球一體化的進程之中,而中國學界在研究視野上還遠未正式地立在一個世界性的眼界上。我于1995年去美國,特別是在哈佛大學,深刻地感到了在學術(shù)視野上的差距,因此,如何從中國自身的研究和中西比較的雙邊互看選人到一種全球性的多方互看,是我在“入思”中努力想達到的一個方向。在我近年出版的著作中,都或多或少地呈現(xiàn)出一些對這一方向的努力,相對來說,兩本專著《走向全球化時代的文藝理論》(2005)、《佛教藝術(shù)》(2004)和兩篇論文《全球化與中國文化使命的轉(zhuǎn)變》、《現(xiàn)代漢語與中國美學史的寫作》,把這一方向體現(xiàn)得明確一些。張軍:從你說的最后一篇文章《現(xiàn)代漢語與中國美學史的寫作》,我想到一種現(xiàn)象。美學自西方傳人中國以來,中國美學學者一直致力于以西方學術(shù)規(guī)范攝取中國美學文獻。不是說,這種做學方式必定就是東方主義的,而是我們不得不如此,除此之外,我們不可能有其他的書寫中國美學史的方式。這里的問題是,如何站在今天的角度書寫古人?這種書寫是否必定只是中國人在現(xiàn)代化生存處境中對傳統(tǒng)文化的想象性構(gòu)造?在近百年來的中國美學史書寫中,我們經(jīng)歷了什么樣的曲折?你撰寫中國美學史的立意何在?文藝學界的古代文論轉(zhuǎn)型提了好多年,中國古典美學也存在一個轉(zhuǎn)型的問題嗎?

內(nèi)容概要

  本書上中下三篇,選取了美學原理、中國美學史、比較美學這三個方面的內(nèi)容,是力圖凸顯一種漢語美學的精神。自美學從西方傳入中國以來,中國的美學學人除了介紹西方美學和其他文化(比如蘇俄、印度、日本等)的美學以外,最重要的問題就是:第一,以什么方式寫具有普適性的美學原理;第二,以什么境界寫具有千年傳統(tǒng)的中國美學史;第三,以一種什么樣的框架去寫具有世界胸懷的比較美學。這三方面的探索,可以說,較能夠代表漢語美學的特點。

作者簡介

  張法,男,重慶人,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哈佛大學訪問學者(1996~1997),加拿大多倫多大學訪問學者(2002~2003),第四屆霍英東基金獎獲得者(1994),長江學者(2005)。主要著作有:《美學導論》《20世紀西方美學史》《中國美學史》《中西美學與文化精

書籍目錄

上篇  關(guān)學原理話語 從美到美學的學科進路    1.從美到美學    2.美學:西方與非西方的不同表述方式    3.美學:從西方到中國    4.美學在中國現(xiàn)代的演化 審美現(xiàn)象描述    1.美,從何談起    2.美,基于心理距離    3.美,呈為直覺形象    4.美,表現(xiàn)為內(nèi)模仿和移情    5.美,表現(xiàn)為主客同構(gòu)    6.美,通向意義的深度 審美類型體系  1.審美類型的基本理論  2.美:優(yōu)美、壯美、典雅  3.悲:悲態(tài)、悲劇、崇高、荒誕、恐怖  4.喜:怪、丑、滑稽  5.審美分類的意義 形式美  1.形式美的根據(jù):人與對象的同一性  2.形式美規(guī)律:基本元素  3.形式美規(guī)律:結(jié)構(gòu)原理  4.形式美的內(nèi)蘊:原型與象征中篇  中國美學話語 中國美學史話語  1.中國美學史的緣起  2.研究的困難與學科的進展  3.中國美學史的更新動力  4.中國美學史的原則與框架  5.中國美學的話語類型與體系性特征 中國美學:表述方式與意境理論  1.中國型審美對象的結(jié)構(gòu)方式  2.中國美學的兩種理論把握方式  3.“境”的發(fā)現(xiàn)在中國美學中的意義  4.意境理論的三大要點 劉勰《文心雕龍》:中國式的埋論體系之一  1.《文心雕龍》的體系結(jié)構(gòu)  2.本體論  3.文體論  4.文理論……下篇 比較美學話語

章節(jié)摘錄

審判現(xiàn)象描述1.美,從何談起從柏拉圖始,西方美學把給出一個有關(guān)美的本質(zhì)的定義看成是解釋審美現(xiàn)象追求的前提。但什么是正確的美的定義,兩千多年來一直爭論不休,難以解決。西方美學在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磨難后,悟出了用追求美的本質(zhì)方式去獲得解釋審美現(xiàn)象,去展開審美之學是錯誤的。美的本質(zhì)的問題屬于分析美學認為的形而上學問題。如果哭的本質(zhì)存在而又可以定義出來,那么,其定義必然是可以而且終將被證偽的;如果美的本質(zhì)存在而又不可言說,那么我們必須承認另外一種尋秀的方式,像老子對于“道”,孔子對于“仁”,禪宗對于“佛境”,海德格爾對于“存在”,明知其不可說而用了一種智慧的方式去說。然而,去“說”不可說,說與所說之物的不相等性,使其“說”必然呈現(xiàn)出一種思辨、智慧、玄學形式。因此,對其“說”,聽者可以相信,也可以不相信,說者從不強求人人皆信。因此,在信奉最高之道不言說的中國古代,兩千年來,智者哲人的一句常言就是:“此難與俗人道也?!比欢?,美作為現(xiàn)代之“學”,一個起碼的要求就是:說出來大家都能懂。既然不能從美的本質(zhì)談,美從何談起?從審美現(xiàn)象談起,從人面對一朵花、一棵松、一幅畫、一首詩談起。也許人們要說,在沒有獲得美的本質(zhì)之前,你怎么可以斷定這花、松、畫、詩是美呢?你怎么能夠擔保你認為的它們?yōu)槊篮徒庹f它們所以美時沒有個人、階級、時代、民族、文化的偏見和局限而是錯的呢?從理論上說,既然美的本質(zhì)是永恒的,適合于一切時空,那么,它也應該適合于我所處的時空的美,如果它不適合我的時空的美,那么,它就不是美的本質(zhì),是我證偽了美的本質(zhì)。人不可能永恒,只能是具體的人,只存在于具體的時空中,而美的本質(zhì)作為一個抽象,則來源于對所有具體的美的沉思。因此,每一具體的有限美中都包含了美的永恒性和無限性。從現(xiàn)實上看,人面對花、松、畫、詩,這些具體的美,之所以要追問美的本質(zhì),并不是為了美的本質(zhì)本身,而是想通過得到美的本質(zhì)來更深刻地理解具體的美。既然理論史已經(jīng)表明不可能得到美的本質(zhì),我們?yōu)槭裁床恢匦禄氐轿颐鎸γ肋@一現(xiàn)象本身,通過這一現(xiàn)象重新思考呢?

編輯推薦

《美學的中國話語》由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美學的中國話語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3條)

 
 

  •   還沒開始看,但是這次送滴書封皮有破損,不開心
  •   導師的作品,很喜歡的。
  •   比較全面,從古代到現(xiàn)代,從國內(nèi)到國外,很不錯。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