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遐思

出版時間:2008-8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陳先達  頁數(shù):426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漫步遐思:哲學隨想錄》開始,我的文風有所轉(zhuǎn)變,寫短點,寫實點,盡量寫自己確有所感的東西,而不再看重那種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的“長篇巨著”。進入老年后,我只有兩種運動:一為體力運動,這就是散步;另一是腦力運動,這就是思考。這是一本走出來的書,故名曰《漫步遐思》。  這是我的第一本哲學隨筆。我看重《漫步遐思:哲學隨想錄》,并非它有多大的學術(shù)含量,而是它在我的學術(shù)生涯中具有轉(zhuǎn)折性的意義。在此之前,我也是喜歡洋洋萬言的大文章,或者總想構(gòu)建哲學體系之類,瞧不上所謂的千字文。心勞日拙,在哲學領域中始終沒有悟性。

作者簡介

  陳先達,江西鄱陽人。生于1930年12月30日。1953年復旦大學歷史系畢業(yè),分配到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班哲學分班學習,1956年畢業(yè)留校。身無半官,一生從教。雖有小挫,終難合筆。著有《陳先達文集》(6卷本)、《處在夾縫中的哲學》等書。合著中較有影響的是《被肢解的馬克思》。有舊體詩《學步詩選》問世,薄薄一本,自娛之作,為識者哂笑。  年近八旬,仍在鍵盤上敲敲打打。非求聞達,實防癡呆。“居家不知油米價,弄文差比弄孫強”,可為晚年寫照。

書籍目錄

上篇一、宗教·神話·哲學二、不要回錯了家三、明白人與明白學四、哲學與自然科學五、境界六、知識與智慧七、我們依靠什么八、智慧與痛苦九、把哲學看成哲學十、哲學要永遠注視現(xiàn)實十一、哲學方法的特點十二、飲食男女中的哲學和藝術(shù)十三、流行哲學與哲學的流行十四、哲學既要可愛又要可信十五、哲學中的有限與無限、整體與部分十六、解釋技術(shù)、意境和科學世界觀十七、哲學可以活人也可以殺人十八、哲學與人生十九、哲學的真理性與個性二十、哲學和尚與和尚哲學二十一、哲學并非只在抽象王國中馳騁二十二、深入哲學,走出哲學二十三、哲學家的眼睛二十四、馬克思主義哲學家不能是沙漠里的高僧二十五、哲學與時代二十六、科學與科學家二十七、哲學與文化二十八、哲學與宗教二十九、哲學與閑暇三十、哲學不是李爾王三十一、哲學的風格三十二、哲學的民族性三十三、不能把哲學的階級性庸俗化三十四、哲學與哲學家的哲學意識三十五、爭論不休的哲學定義三十六、貓頭鷹與雄雞三十七、是一個主義不是兩個主義三十八、全球問題與全人類利益高于一切三十九、“天人合一”中的唯我論因素四十、費爾巴哈與超越四十一、對自然的多角度考察四十二、唯心主義者也受唯物主義規(guī)律支配四十三、自然科學及其效用四十四、天上的月與水中的月四十五、談死四十六、人的本質(zhì)四十七、人性四十八、類意識四十九、人道主義的社會制約性五十、我們?nèi)际切┘w性的人物五十一、個人與個人主義五十二、人的使命五十三、何謂見物不見人五十四、黑人就是黑人五十五、我一個人與每一個人五十六、沒有我,地球照樣轉(zhuǎn)五十七、人和人本主義五十八、人的問題的實質(zhì)是什么五十九、獨立的人與人的獨立性六十、一窩蜂只是一只蜂六十一、何謂“人學的空場”六十二、人的社會性與個人主義六十三、個人主義是動力嗎六十四、幸福與滿足六十五、時代的交叉點上六十六、人在對象化中自我確證六十七、人的需要和非人的需要六十八、包含矛盾的尺度六十九、人的類特性七十、不能在關(guān)系之外觀察人七十一、存在:人類自我中心的難題七十二、人學的理論誤區(qū)七十三、人在認識中的困難七十四、爭論不休的異化問題七十五、人道主義與反人道主義七十六、死而不亡者壽七十七、被請出廟的神像只是木偶七十八、人是按人的方式來認識和改造世界的七十九、人的自然進化和社會發(fā)展八十、他人不是地獄八十一、自我能實現(xiàn)什么八十二、抽象人道主義的基礎:類意識八十三、生存與享受中篇下篇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三十四、哲學與哲學家的哲學意識  不少哲學家都追求最終真理,或者把自己的哲學看成是最完美的體系?! 『诟駹栐谶@個問題上也處于矛盾狀態(tài)。一方面,他把自己的哲學說成是對絕對觀念的最終把握,是哲學發(fā)展的終結(jié);可另一方面又說,哲學是時代的產(chǎn)物,哲學是被把握在思維中的它的時代。這當然是矛盾的。追求超時代的哲學與哲學的時代性是不可共存的。這種矛盾注定了黑格爾哲學必然解體的命運?! ●R克思強調(diào)哲學的時代性。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這句名言,表達了馬克思對哲學的時代性的認識。所有馬克思主義哲學家都強調(diào)哲學的時代性。梅林說過:“一個時代的經(jīng)濟、政治斗爭與這一時代的哲學之間的依存關(guān)系是那樣鮮明地暴露出來,即使最近視的人也會明白看到的?!边€說:“任何哲學都是由某一民族和某一時代的需要而產(chǎn)生的,它在這個民族和這個時代的經(jīng)濟生產(chǎn)過程中有極其深刻的根源;甚至在它既經(jīng)出世之后,哲學體系的概念也不是以自己的重力起作用,而是作為仍然由經(jīng)濟產(chǎn)生的歷史發(fā)展的工具而起作用的。”普列漢諾夫也強調(diào):“最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也不否認,每一種哲學體系只不過是自己時代的智慧的表現(xiàn)?!薄 ≌軐W不是也不可能是超時代的。哲學并不是哲學家個人的奇思怪想,盡管哲學特別是唯心主義哲學給人以這種印象。但這是一種假象,只要對這種體系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分析,就能發(fā)現(xiàn)它的時代特征。超越時代的哲學觀念是哲學與哲學家的哲學意識的矛盾。例如像莊子的這種無為、不爭、退讓、全生、盡年的哲學,離開了戰(zhàn)國時期的社會動亂和人的命運的浮沉不定是很難理解的?! ≌驗檎軐W的時代性,它不可能是永恒不變的。否則的話,就不會有哲學史。哲學有歷史,表明它是變化的,是各種體系更替的過程。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


    漫步遐思 PDF格式下載


用戶評論 (總計0條)

 
 

 

250萬本中文圖書簡介、評論、評分,PDF格式免費下載。 第一圖書網(wǎng) 手機版

京ICP備13047387號-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