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02-12 出版社: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周文玖 頁數:301
Tag標簽:無
前言
1996-1999年,文玖同志在北京師范大學史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專業(yè)是史學理論及史學史?,F在,他的博士學位論文《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和發(fā)展》收入北京師范大學博士文庫,即將出版,我作為他的導師,感到十分高興。當初,文玖原本打算在中國古代史學領域內確定博士學位論文題目。后來,我和他經過反復討論,最終確定了現在本書所標明的這個論題。我為什么要建議文玖同志研究這個問題呢?這要從幾件往事說起。1964年,我報考白壽彝先生的研究生時,專業(yè)是中國史學史。那一年的研究生入學考試,要考試作文。論題有二,可任選其一。一個論題是:“科學工作者為什么必須重視語言修養(yǎng)?”另一個論題是:“展望我國的科學(可結合報考專業(yè)來寫)”。我選擇了第二個題目,并且加上了一個副標題,這就是:“展望我國的科學一談中國史學史的興起”。所寫內容,現在我只約略記得一些大意,是說中國史學素來發(fā)達,而近代以來研究史學史者甚少,現在頗有加強研究之必要。此文獲得了高分。白先生后來同我談及此事,感到很高興。當然,這里說的“史學史”是“史學”的歷史。1985年,白壽彝先生明確地提出了研究“史學史之史”的問題。在白先生的倡議下,這年年初,《史學史研究》編輯部召開了一次座談會,大家就“史學史之史”的問題進行討論。這次討論所得,后來概括為三個方面的問題:一、要研究史學史之史;二、關于中國史學史的古今論述;三、給我們提出的一些問題。編輯部經過整理,在《史學史研究》上公開發(fā)表出來,以期引起人們的關注和研究。
內容概要
作為近代意義上的一門學科,中國史學史是在20世紀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本文論述的是這門學科之產生和發(fā)展的歷程,意在揭示這門學科的完整的成長過程及發(fā)展規(guī)律。這既是本學科進一步發(fā)展的切實需要,又是世紀末進行學術總結的必然要求。本文以唯物史觀為指導,采取全面概述和重點分析相結合、歷史敘述和理論歸納相結合的方法,對研究對象進行論述?! ∪挠删w論、正文五章和結語組成。緒論說明研究的對象及研究的意義,概論與本文相關之研究的歷史和現狀,介紹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谝徽率恰秾J费芯坷碚摰陌l(fā)展和“中國史學史”的提出》,論述中國史學史產生的學術背景、中國史學史產生的具體過程以及在產生時期關于這門學科基本理論的探討。中國的史學史因素很早就已經產生,并且非常豐富,但卻沒有形成專門學科,直到20世紀20年代,這門學科才被提出來。那么這門學科是怎么產生的?本章通過對20世紀初學術背景的考察,認為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與史界革命、文化史的興起以及專史與通史之關系的認識都有密切關系。20世紀初興起的史界革命,根本原因在于當時中國社會危機和民族危機的深重。而西學東漸,西方史學的傳入和引進,則為史學革命的開展提供了條件。史學革命導致中國史學的近代化,文化史的興起。至20年代,史學革命進一步深化,專門史受到重視,特別是致力于通史建設的史家,一方面把研究重心逐步轉移到專史上,再一方面注意對傳統(tǒng)史學的批判和繼承。這樣,對傳統(tǒng)史學具有高深造詣的學者,首先意識到歷史學在中國文化史中的重要地位,從而提出“中國史學史”這一專門學科。本章分別論述了他們產生史學史學科思想的不同情況,以具體反映這門學科的誕生經過。最后對梁啟超、何炳松等人在中國史學史學科基本理論上的探討進行了歸納和評述?! 〉诙率恰妒穱穼W史研究的起步》?!爸袊穼W史”在20年代被提出以后,即引起史學界的重視,但在30年代,中國史學史專著并未出現,30年代的一個突出現象是大量的史學通論著作的出版,而這些著作大都包含史學史的內容。在總結中,重視了史學史研究專家?guī)煶嘘P系的梳理和研究成果的分類。 第三章是《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展開》。論述的是40年代中國史學史學科的進展,40年代發(fā)表有關中國史學史的論文達220多篇,從先秦史學到民國時期的史學,均有研究文章問世?! 〉谒恼率恰吨袊穼W史學科建設的新階段》。論述解放后17年間中國史學史學科的建設。 第五章是《是國史學史研究的入和學科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論述的是自“四人幫”垮臺至最近,中國史學史的發(fā)展?! ∽詈笫恰督Y語:理論上的幾點認識》,意在對20世紀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和發(fā)展進行理論概括,以認識這門學科產生和發(fā)展的特點,并就這門學科的性質、價值等問題結合這門學科的歷史進行理論思考?! ≌奈逭?,是對中國史學史學科產生和發(fā)展的幾個不同時期的分別論述;結語則是在此基礎上的進一步概括和總結。
書籍目錄
序內容提要ABSTRACT緒論一、本文研究的對象及研究的意義二、與本文相關之研究的歷史與現狀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方法第一章 專史研究理論的發(fā)展和“中國史學史”的提出第一節(jié) 中國傳統(tǒng)史學中的史學史因素第二節(jié) 專史研究理論的發(fā)展第三節(jié) “中國史學史”的提出第四節(jié) 關于中國史學史基本理論的探討第二章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起步第一節(jié) “史學通論”與史學史第二節(jié)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初步成果第三章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展開第一節(jié) 三部“中國史學史”專著的出版及其成就第二節(jié) 關于其他幾部與中國史學史相關的著作第三節(jié) 關于中國當代史學的研究第四章 中國史學史學科建設的新階段第一節(jié) 沉寂與新探——五六十年代的中國史學史研究第二節(jié) 關于史學史之基本理論問題的討論第三節(jié)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新成果第五章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深入和學科建設的進一步發(fā)展第一節(jié) 中國史學史學科的振興第二節(jié) 中國史學史學科建設之理論的進一步探討第三節(jié)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最新趨勢第四節(jié) 中國史學史學科發(fā)展之展望結語:理論上的幾點認識一、中國史學史學科產生和發(fā)展的特點二、史學史學科的性質三、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科學價值和社會價值主要參考文獻附錄一:史學史學科在西方的產生和發(fā)展一、史學史學科在西方的產生二、史學史學科在西方的發(fā)展概況三、國外對中國史學史的研究附錄二:中國的外國史學史研究一、世紀前半期中國對外國史學的引進和研究二、解放后年間的外國史學史研究及學科建設三、改革開放以來外國史學史研究的迅速發(fā)展后記
章節(jié)摘錄
一、本文研究的對象及研究的意義中國史學史作為一門獨立的近代意義上的學科,是在20世紀產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本文所要研究的是這門學科的產生與發(fā)展的歷程,時間斷限上自20世紀初下至20世紀末。中國史學的歷史源遠流長。作為對史學進行反思的“史學史”之因素很早就產生了。①《史記·五帝本紀》中的“太史公日”,《十二諸侯年表·序》等,談到了此前的史書編撰,表現出自覺的史學發(fā)展意識;班彪的《略論》,第一次較為系統(tǒng)地評說了史書的發(fā)展。以后,《文心雕龍·史傳》篇、《史通》中的一些篇目如《史官建置》、《古今正史》等,鄭樵的《通志·總序》及《二十略》的有關內容,《文史通義》中的《浙東學術》、《釋通》等,都從不同角度比較系統(tǒng)地講述了史學的發(fā)展。歷代正史中的《藝文志》、《經籍志》及國家、私人的目錄學書籍,也蘊含一定的史學論述。總之,關于中國史學史的內容,隨著史學的發(fā)展愈來愈豐富。但作為一門學科,在20世紀以前,它還沒有成立。1926-1927年,梁啟超在《中國歷史研究法補編》里首次明確地提出“史學史的做法”。他說:“中國的史書既然那么多,幾千年的成績,應該有專史去敘述它,可是到現在還沒有,也沒有人打算做,真是很奇怪的一種現象”。“中國史學史最簡單也要一二十萬字才能說明個大概,所以很可以獨立著作了?!?/pre>后記
本文在瞿林東先生指導下,終于完成。在即將付印之際,我首先向瞿先生表示我的感謝。本文的選題是瞿先生1996年12月給我提示的。經過半年的讀書、分析,我終于下定決心選擇這個論題。在整個寫作過程中,瞿先生給予了悉心的指導。從篇章結構、整體思路,到具體標目、文字表述,他的建議都令我深受教益。這篇論文,包含著他的心血和期望。我專門學習中國史學史不到10年,以我淺薄的學識來評述、總結本學科的產生和發(fā)展,其困難是不言而喻的。本文能夠完成,也受益于前輩學者在這方面取得的許多成績。本文肯定存在諸多疏漏及論述不當之處,我誠懇地希望得到批評和指正。在多年的研究生學習階段,我有幸得到過吳懷祺先生的指導及其他先生、老師的教澤、關心和鼓勵。在此也向他們表示我的感激和感謝。我還感謝我的愛人李靜。這些年來,她一直在為我辛苦、操勞。論文的完成,意味著新的學術生涯的開始。我將以此為起點,繼續(xù)努力。1999年5月12日本論文被選入博士文庫,使我感到非常榮幸。在此,我再次向對我進行悉心指導并支持本文出版的瞿林東先生表示深切的感謝。在論文答辯會上,蔣大椿先生(答辯委員會主席)、施丁先生、吳懷祺先生、陳其泰先生、于沛先生在充分肯定本文的同時,又熱誠地提出了改進的建議,并予以鼓勵,令我感動。編輯推薦
《中國史學史學科的產生和發(fā)展》:北京師范大學博士文庫。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