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1999-5 出版社:北京師大 作者:馬克·斯特蘭德 編 頁數(shù):511 字數(shù):420000 譯者:馬永波
Tag標簽:無
內(nèi)容概要
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后現(xiàn)代主義”大抵成熟于本世紀的五十年代,以美國為發(fā)源地,并由此擴展到世界范疇。無疑它已成為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藝術(尤其是詩歌)中,表現(xiàn)出尤為明顯的特征。它的反文化、反崇高、意義消解與懸置、大量采用口語入詩等特點,顯著區(qū)別于現(xiàn)代主義的封閉型詩歌。 近年來,我國文學界對西方現(xiàn)代派詩歌的譯介已十分豐富,但對后現(xiàn)代主義詩歌的譯介工作還停留在初級階段,至今尚沒有一個較為全面的選本。本書根據(jù)《美國當代詩人:40年后的美國詩歌》(馬克.斯特蘭德編)譯出。囊括了黑山派、紐約派、新超現(xiàn)實主義、自白派、垮掉派詩人及重要的獨立詩人,大多數(shù)詩作系在國內(nèi)首次譯出。 后現(xiàn)代主義詩歌由于其開放的結構,無中心的發(fā)散特性,較之現(xiàn)代主義雖隱晦但終究可解的詩歌,更加難以還原到經(jīng)驗的層面上去理解,更加反邏輯反規(guī)范,譯起來十分艱難。從著手到成書,譯者大致耗去了五年的時間,其間不得不中斷了自己的詩歌寫作。加之譯者學識淺陋,后現(xiàn)代詩歌中又大量摻雜了經(jīng)過解構的大眾文化內(nèi)容,如廣告、新聞,和許多無處查詢的事件、人物等,其造成的文化上的障礙與隔膜,時時讓人感到絕望。在翻譯過程中,譯者盡量忠實于原文,不加入自己的主觀,不改變原詩的形體特征,以求傳達出原詩的風貌。
書籍目錄
編者前言譯者序A.R.安蒙斯(四首)阿蘭·安森(二首)約翰·阿什貝利(四首)馬文·貝爾(三首)邁克爾·本尼迪克(二首)約翰·貝里曼(六首)伊利莎白·畢肖普(五首)羅伯特·伯萊(四首)菲利浦·布思(二首)愛德加·波沃斯(一首)湯姆·克拉克(一首)格雷戈里·柯爾索(一首)亨利·科利特(三首)羅伯特·克里利(二首)J.V.坎寧安(二首)詹姆斯·迪基(五首)威廉·迪基(一首)阿蘭·杜根(三首)阿爾溫·費恩曼(一首)愛德華·菲爾德(三首)唐納德·芬克爾(五首)伊莎貝拉·戈德娜(一首)杰克·吉爾伯特(一首)艾倫·金斯堡(三首)路易斯·格呂克(一首)保羅·戈德曼(二首)約翰·海恩斯(二首)唐納德·霍爾(一首)肯尼斯·奧·漢森(三首)安東尼·赫克特(五首)達依爾·海恩(二首)丹尼爾·霍夫曼(二首)約翰·霍蘭德(三首)理查·霍華德(二首)巴巴拉·豪斯(一首)羅伯特·胡佛(一首)理查德·雨果(二首)大衛(wèi)·依格內(nèi)托(一首)蘭當·賈雷爾(六首)勒洛依·瓊斯(一首)唐納德·賈斯蒂斯(五首)瓦爾登·基思(六首)X.J.肯尼迪(二首)高爾韋·金內(nèi)爾(三首)卡洛琳·凱澤(二首)肯尼思·柯克(三首)愛·里(一首)丹尼斯·萊弗托夫(三首)菲利浦·萊文(五首)勞倫斯·利伯曼(一首)約翰·洛根(二首)羅伯特·洛厄爾(五首)威廉·H·麥特切特(一首)E·L·馬約(一首)威廉·梅瑞迪斯(二首)詹姆斯·梅爾里(六首)w·S·默溫(七首)霍華德·莫斯(五首)斯坦利·莫斯(二首)利塞爾·穆勒(二首)霍華德·奈莫洛夫(三首)弗蘭克·奧哈拉(二首)查爾斯·奧爾森(一首)羅伯特·派克(一首)唐納德·彼特森(一首)西爾維亞·普拉斯(三首)艾德里安娜·里奇(四首)西奧多·羅特克(七首)詹姆斯·斯凱勒(一首)溫菲爾德·唐利·司各特(一首)安妮·塞克斯頓(三首)卡爾·夏皮羅(四首)查爾斯·西密克(二首)路易斯·辛普森(六首)L·E·西斯曼(一首)威廉·杰依·史密斯(二首)W·D·斯諾德格拉斯(四首)加里·斯奈德(三首)威廉·斯塔福德(四首)馬克·斯特蘭德(一首)羅伯特·斯瓦德(一首)梅·斯溫森(三首)詹姆斯·退特(一首)康斯坦斯·厄當(一首)彼德·沃里克(一首)大衛(wèi)·瓦格納(五首)迪安妮·瓦柯斯基(一首)西奧多·韋斯(三首)里德·惠特摩(四首)理查·威爾伯(七首)查爾斯·賴特(一首)詹姆斯·賴特(六首)譯后記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