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時間:2013-1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作者:劉曉芬 編 頁數(shù):242 字數(shù):271000
Tag標簽:無
前言
古人云: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茶者,南方之嘉木也,生長于高山云霧青山秀谷流水之中,它高潔素雅、清新出表、香溢九區(qū)。飲者則去膩化食、悅智益慧、致清導和、蕩寐滌煩,乃自然界中之尤物。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說:“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笨梢娮怨乓詠恚覈牟栾嬃曀自催h流長,上至達官顯士、文人墨客,下至挑夫販卒、布衣百姓,飲茶已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或缺之事,早已是“比屋之飲”??梢姡嫴枳阋苑Q之為中國的“國飲”了。在幾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世事變幻莫測,朝代更迭,百姓流離,而唯一不變的是茶的清醇與淡雅以及茶的“物以載道”。飲茶者從口腹之需,慢慢演化到文化之需——茶文化,即形成了以茶道為內(nèi)在精神核心,以茶藝為外在載體,涵蓋人文和審美的文化整體。茶文化包含了茶道、茶藝、茶禮、茶詩、茶曲、茶畫以及衍生出的相關(guān)茶的文化藝術(shù)品等系列。茶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朵絢麗的奇葩,它的形成與發(fā)展把人類的精神和智慧帶到了更高的境界。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進步,茶不但對經(jīng)濟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而且茶文化也逐漸成為社會精神文明建設(shè)中的一顆燦爛奪目的明珠。茶文化涉及面寬廣,內(nèi)容豐富,既有精神文明的體現(xiàn),又有意識形態(tài)的延伸。提倡茶飲,這對提高國人的文化修養(yǎng)和藝術(shù)欣賞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中國茶已香飄四海,流芳眾口,以其獨特的自然功效為世人推崇。中國茶也早已成為風靡世界的健康飲料之一,受到不同國度、不同民族人們的喜愛。中國茶對世界品飲文化的貢獻突出,中國茶文化更因其人文和審美價值而走向世界。本書由劉曉芬任主編,萬華中任副主編。全書由萬華中審校統(tǒng)稿,劉曉芬總纂定稿。編者的具體分工如下(按章節(jié)排序):第一章劉曉芬、萬華中;第二章李運河、陳龍海、王蘭芳;第三章劉曉芬、鄧玉梅、朱麗萍、唐文;第四章萬華中、葉志鵬、劉國平、王珍;第五章劉曉芬、萬家炎、董帥。本書主要以編撰為主,并借鑒和汲取了許多前輩和同行的著述以及成熟茶人的思想精髓,在此表示衷心感謝。但由于時間倉促,書中難免會有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編者
內(nèi)容概要
茶文化是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一朵絢麗的奇葩。本書以茶文化為基礎(chǔ),涵蓋了茶的歷史、茶的種類、茶的藝術(shù)以及茶的經(jīng)濟價值等內(nèi)容,講述了我國對世界品飲文化的重要貢獻,并引導讀者健康生活。
本書分為五章:第一章,源遠流長的茶文化,講述了茶與中華民族歷史發(fā)展的淵源,茶文化與我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經(jīng)濟、貿(mào)易及文化傳播緊密相連;第二章,豐富多彩的茶種類,講述了中國茶葉的類別,中國名茶的品鑒、品賞以及儲存;第三章,高雅恬靜的茶藝術(shù),生動演繹了煮茶之水與器的關(guān)系,以及唐代烹茶、宋代點茶和明清至當今的茶藝,映襯著歷史的氣息;第四章,繽彩紛呈的茶飲生活,具體論述了茶與養(yǎng)生、宗教、文藝以及風俗之間的關(guān)系;第五章,走向異域的茶文化,講述了在綿延的歷史發(fā)展中,中國茶葉如何傳播到世界以及如何在世界各地分化演變。
本書圖文并茂、深入淺出、通俗易懂,清晰地梳理了我國千百年茶文化的萌芽、孕育與發(fā)展的過程,涵蓋了我國茶文化的視閾。全書集思想理論、生活知識、茶詩文鑒賞、茶道、茶藝于一體;集專業(yè)性、理論性、實用性、可讀性為一身;對茶文化的學習、教學和科研都將起到積極的作用。
作者簡介
劉曉芬,1995年畢業(yè)于湖北大學經(jīng)濟管理系
1995年9月上海旅游專科學校進修
1996~1997年北京長城飯店(五星級)實習進修,獲得喜來登國際酒店管理集團培訓證書
2006年參加全國茶藝師師資培訓班,獲得高級茶藝師證書
2010年赴香港理工大學進修旅游管理師資培訓
2011年北京西苑飯店進修實習,目前在湖北省旅游學校、武漢百年職校、武漢警官職業(yè)學院、武漢青年職業(yè)學校、武漢職業(yè)技術(shù)學校任教
科研成果:
1、主編《茶藝點津》高職高專旅游系列教材,天津大學出版社
2、副主編《餐廳服務(wù)實訓》高職高專旅游系列教材,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
3、主編《飯店管理》中專教材
4、參編《茶藝》中職系列教材,重慶大學出版社
5、參編《酒吧管理》高職高專系列教材,重慶大學出版社
6、參編《旅游服務(wù)禮儀》,商業(yè)出版社
7、《淺論飯店服務(wù)專業(yè)課教學方法》,發(fā)表于《旅游教育科學研究》第一輯
8、2007年度,獲湖北省禮儀說課二等獎
9、2008年度,榮獲“高教社杯”全國禮儀說課一等獎
個人教學情況:
從教十六年來,一直從事飯店服務(wù)專業(yè)課教學工作。主要教授《茶藝》、《飯店服務(wù)與管理》、《旅游禮儀》、等課程,教學態(tài)度嚴謹,課堂形式生動活潑,敢于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2008年在
全國“高教社杯”禮儀說課比賽中榮獲一等獎。所培訓的學生多次獲得湖北省及全國旅游技能大賽一等獎。并聘為湖北省多所院校的茶藝教師。
書籍目錄
第一章 源遠流長的茶文化
第一節(jié) 茶之源——茶的起源
一、“茶”字的由來
二、飲茶的起源
第二節(jié) 茶之本——茶樹的故鄉(xiāng)
一、原生地之爭
二、南方有嘉木
第三節(jié) 茶之道——茶文化的孕育、形成與發(fā)展
一、茶文化的含義
二、茶文化的孕育
三、茶文化的形成與發(fā)展
四、茶文化的特征
五、茶文化的社會功能與現(xiàn)實作用
第四節(jié) 茶之樂——古今茶聞趣事
一、茶名的來歷——浪漫的樂章
二、茶的品格——動人的音符
三、茶的藥用——難舍的價值
四、茶與泉——清脆的銅鈴
五、茶與史實——斑駁的記憶
第二章 豐富多彩的茶種類
第一節(jié) 茶之類——茶葉的類別
一、歷代茶類
二、現(xiàn)代茶葉的分類
第二節(jié) 茶之鑒——茶葉的鑒別
一、看茶色
二、觀茶形
三、聞茶香
四、品茶味
五、捏干濕
第三節(jié) 茶之品——中國名茶的品賞
一、西湖龍井
二、洞庭碧螺春
三、信陽毛尖
四、君山銀針
五、六安瓜片
六、黃山毛峰
七、祁門紅茶
八、都勻毛尖
九、安溪鐵觀音
十、武夷大紅袍
十一、云南普洱茶
十二、四川蒙頂茶
第四節(jié) 茶之儲——茶葉的儲藏
一、茶葉的保質(zhì)期
二、茶葉儲存的要點
三、茶葉儲存的方法
第三章 高雅恬靜的茶藝術(shù)
第一節(jié) 茶之母——擇水,水為茶之母
一、宜茶之水
二、古泉尋源
三、擇水傳奇
四、飲茶煮水
第二節(jié) 茶之父——識器,器為茶之父
一、唐代茶器
二、宋代茶器
三、元明清茶器
第三節(jié) 茶之藝——茶藝,習茶之雅技
一、古代茶藝
二、現(xiàn)代茶藝
三、現(xiàn)代茶藝的分類
四、現(xiàn)代茶藝的基本過程
五、現(xiàn)代茶藝的禮儀
第四節(jié) 各地茶藝
一、潮州工夫茶茶藝
二、北京蓋碗茶茶藝
三、福建客家擂茶茶藝
四、禪茶茶藝
五、青城長嘴壺工夫茶藝
六、其他少數(shù)民族茶藝
第四章 繽彩紛呈的茶飲生活
第一節(jié) 茶與養(yǎng)生
一、茶的化學成分
二、茶的藥理功效
三、六大茶類的功效
四、科學的飲茶方法
第二節(jié) 茶與宗教
一、茶與儒教
二、茶與道教
三、茶與佛教
第三節(jié) 茶與文藝
一、茶詩、茶詞、茶賦、茶聯(lián)、茶諺
二、茶歌、茶舞、茶戲
三、茶畫、茶書法
第四節(jié) 茶與風俗
一、茶祭
二、茶婚
第五章 走向異域的茶文化
第一節(jié) 中國茶葉向國外傳播.
一、“絲綢之路”與茶葉的傳播
二、茶馬互市與茶葉的傳播
三、海上茶路與茶葉的傳播
第二節(jié) 中國飲茶習俗在國外的分化演變
一、清飲法
二、調(diào)飲法
三、介紹幾種茶的調(diào)飲法
第三節(jié) 中國茶文化走向世界.
一、茶文化傳入日本
二、茶文化傳入朝鮮半島
三、茶文化傳入英國
四、茶文化傳入俄國
五、茶文化傳入南亞諸國
六、茶文化傳入美非諸國
章節(jié)摘錄
版權(quán)頁: 插圖: 陸羽生平富有傳奇色彩: 他是個棄兒,自幼無父母撫養(yǎng),被籠蓋寺和尚積公大師(唐代名僧)所收養(yǎng)。不過,晨鐘暮鼓對一個孩子來說畢竟過于枯燥,陸羽自幼志不在佛,而有志于儒學研究,故在其十一二歲時離開寺院。據(jù)說陸羽離開積公很久之后,積公還深念陸羽所煎茶味,其他再好的茶都覺得不好,足見陸羽在寺院期間已學會一手好茶藝。 陸羽此后曾在一個戲班子學戲,因陸羽性詼諧,還一度為伶工。其時,正值河南府尹李齊物貶官竟陵太守,陸羽的才華引起了李氏的注意和贊賞,送給詩書,又介紹陸羽去竟陵火門山鄒夫子處讀書。陸羽仍不忘茶事,常去附近的龍尾山考察茶事,為師煮茗。天寶十一年,陸羽拜別鄒夫子,回到竟陵寄居李齊物幕府。是年,陸羽又拜崔國輔為師。終使學問與日俱增,為后來的茶學研究留下了深厚的積淀。 天寶十三年,陸羽離開竟陵,專心致志地踏上了探茶之路,廣游鄂西、川東、川南、豫南、鄂東、贛北、皖南、皖北、蘇南等地。他跋山涉水,考察茶事,品泉鑒水,勇于探索,搜集了大量茶事資料,為日后撰寫《茶經(jīng)》打下了基礎(chǔ)。陸羽到達浙江湖州考察茶事,其地盛產(chǎn)名茶。期間,結(jié)識了既精通禪又深諳茶道的抒山妙喜寺有名的詩僧皎然,兩人情趣相投,終于結(jié)為忘年之交,常在一起品茶論道。 寶應(yīng)二年(公元736年),陸羽去杭州考察茶事,對天竺、靈隱兩寺所產(chǎn)茶的品第作了評述,并著《天竺靈隱二寺記》。在此期間,陸羽結(jié)識了許多賢達名士,從中又得到了許多素材。終于在永泰元年(公元765年),完成了《茶經(jīng)》初稿。 大歷八年(公元773年),顏真卿出任湖州刺史,在大師釋皎然的引薦下,陸羽參加了顏真卿的《韻海鏡源》的續(xù)編工作,有幸博覽群書,從中輯錄了大量有關(guān)古代茶事的歷史資料。于是,他便從大歷十年(公元775年)開始修訂《茶經(jīng)》,增加了一些茶事后于建中元年(公元780年)刻印成書,正式問世。這樣,從寺院長大到歲跟積公學烹茶開始,到48歲時《茶經(jīng)》問世,傾注了40年心血,才得以完成這部舉世矚目的著作。 陸羽一生博學多才,著書頗多,如《南北人物志》、《吳興記》、《虎丘山記》、《靈隱天竺二寺記》、《武林山記》等。然而流傳于世的只有《茶經(jīng)》,其他書籍都默默無聞。這其中的原由大概是被《茶經(jīng)》光芒所掩蓋了。
編輯推薦
《千年茶文化》不是文學美文作品,卻承載著文化的重擔,傳導著以茶為主體的多種實用價值,全文介紹了茶的起源,歷史傳承,茶類品鑒,泡茶之水,煮茶之器,飲茶之具,茶之存儲,健康養(yǎng)生,茶藝民俗,文化生活,文明傳承等內(nèi)容,真心實用,全力推薦。該書特別適合有收藏、饋贈、學習、職場社交、健康養(yǎng)生方面需求的朋友。也許,當您看完該書,再次斟上一杯清茶后,確實能達到致清導和、蕩寐滌煩的效果。
圖書封面
圖書標簽Tags
無
評論、評分、閱讀與下載